付 东,王浩宇
(四川宝石花医院检验科,四川 成都 610213)
急性胰腺炎(AP)是由多种病因激活自身胰酶,致使胰腺及其周围组织出现炎症反应的一类急腹症,临床以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为主要表现[1]。国际上将AP疾病严重程度分为轻症、中度重症和重症,大多数轻症以及中度重症患者具有较好的自限性,预后良好,病死率低。而重症AP患者虽仅占AP的25% 左右,但因其起病急、疾病进展迅速,且会累及全身多个器官组织,病死率高达20%以上[2]。故及早对AP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并判断疾病严重程度以及预后,对于AP患者的治疗以及预后转归十分重要。迄今为止,国内外学者已研究出多个评估AP病情的方法,包括评分系统、影像学检查以及生物标志物等,其中评分系统大多较为复杂,临床应用较为局限;而影像学检查难以量化评估病情[3]。生物标志物作为目前临床研究热点,日益备受重视。降钙素原(PCT)、D-二聚体(D-D)均被认为是一种机体全身炎症反应的特异性指标[4];presepsin是CD14的一种存在形式,参与炎症反应,临床常用于辅助诊断脓毒症,有研究表明上述因子在AP患者体内存在异常变化[5],但关于上述因子与AP患者预后转归情况关系的研究较为少见。本研究旨在分析血浆PCT、presepsin及D-D水平与急性胰腺炎患者预后转归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2017年5月至2020年9月我院诊治的120例AP患者,纳入标准:①符合AP诊断标准[6],并通过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等确诊;②发病至入院时间<72 h;③入院前未接受抗感染等治疗;④各项检测指标均在入院24 h内即完善;⑤患者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者;②长期应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者;③合并恶性肿瘤者;④合并恶性心律失常、心脏瓣膜病等严重心血管疾病者。根据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分为轻症组、中度重症组和重症组三组,另选取同期本院体检者49例为对照组,四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表1 各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收集性别、年龄、病因等临床资料,患者入院后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液体复苏、胃肠减压、抑酸、抑酶等综合内科治疗。入院后进行常规体格检查,并于入院第1、3、7 d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以3000 r/min的速度离心分离15 min。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血浆PCT和presepsin水平,并采用贝克曼全自动血凝仪检测D-D水平,所有操作均根据试剂盒说明书或仪器说明书进行。
1.3 观察指标①比较不同疾病严重程度患者入院第1 d的血浆PCT、presepsin和D-D水平;②分析血浆PCT、presepsin和D-D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③以康复出院或死亡,将患者分为生存组(97例)和死亡组(23例),比较不同预后患者入院后第1、3、7 d血浆PCT、presepsin和D-D水平;④分析血浆PCT、presepsin和D-D水平与胰腺炎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及LSD-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PCT、presepsin和D-D水平对胰腺炎预后的预测价值,以曲线下面积(AUC)=1.0为理想检测指标,AUC=0.5~0.9为有预测意义,AUC<0.5为无预测价值。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各组血浆PCT、presepsin和D-D水平比较轻中重症组血浆PCT、presepsin和D-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重症组血浆PCT、presepsin和D-D水平高于轻症组和中度重症组(P<0.05)。见表2。
表2 各组血浆PCT、presepsin和D-D水平比较
2.2 血浆PCT、presepsin和D-D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性血浆PCT、presepsin和D-D水平均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658;r=0.896;r=0.723,P<0.05)。
2.3 不同预后患者血浆PCT、presepsin和D-D水平比较生存组第1、3、7 d的血浆PCT、presepsin和D-D水平均低于死亡组,且生存组第3、7 d血浆PCT、presepsin和D-D水平低于第1 d(P<0.05)。见表3。
表3 不同预后患者血浆PCT、presepsin和D-D水平比较
2.4 血浆PCT、presepsin和D-D水平对预后的预测价值三者联合的AUC最大,其中D-D 诊断截断值1.83 mg/L,敏感度为65.22%,特异度为90.72%;presepsin诊断截断值699.4 ng/L,敏感度为73.91%,特异度为82.47%;PCT诊断截断值3.36 ng/ml,诊断敏感度为78.26%,特异度为62.89%(P<0.05)。见表4和图1。
表4 血浆PCT、presepsin和D-D水平对预后的预测价值
图1 血浆PCT、presepsin和D-D水平对预后的预测ROC曲线
目前AP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已知的研究结果认为该病的发生与磷脂酶A、胰腺微循环障碍、炎症细胞因子等密切相关[7]。部分AP患者易进展为重症AP,引发全身和局部的过度炎症反应,甚至多器官衰竭。但多项研究表明及早给予液体复苏、脏器功能支持等治疗方案,可以控制疾病进展,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预后[8]。因此,及时准确的评估患者病情对于预测疾病进展趋势、制定治疗方案、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国内研究多集中于PCT、D-D对AP的诊断以及病情评估中[9],对于其在患者预后转归中的研究较为少见。presepsin是近年来发现的诊断和评估脓毒症疾病的新型指标,被认为与机体炎症反应的发生相关。
PCT是机体分泌的一类蛋白质,其水平高低可反应机体炎症反应程度及其类型。黄羽英[10]等研究表明AP患者PCT水平与胰腺CT的密度变化呈相关性,在早期即可反应胰腺的水肿和渗出情况,可作为检测AP发生发展的重要指标。D-D来源于纤溶酶水解交联纤维蛋白降解,可用于判断机体是否处于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状态,有研究表明对于重症AP患者,D-D水平差异更为明显[11]。Presepsin是可溶性CD14的亚型,而CD14主要存在于单核细胞、巨噬细胞中,可与Toll样受体结合介导细胞内级联信号传导反应,导致炎性细胞因子的大量释放。本研究结果显示重症患者血浆PCT、presepsin和D-D水平显著高于轻症组和中度重症组患者,血浆PCT、presepsin和D-D水平均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提示血浆PCT、presepsin和D-D水平可较好的反映AP患者疾病严重程度,与吴开李[12]等研究结果相一致。分析其原因,在AP患者早期,胰腺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导致PLT水平也随之升高;同时AP患者早期多存在凝血功能紊乱等现象,会导致体内D-D水平明显升高;既往有研究认为presepsin不仅可参与炎症介质的释放,还在细菌感染产生及其吞噬作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13]。故炎症介质过度释放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凝血功能障碍引起的缺血性坏死、肠道细菌易位引起的继发感染等共同作用,会加重全身循环缺血缺氧状况,导致病情的进一步恶化,甚至可能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14]。
既往研究对于生物标志物对AP患者预后的研究多缺乏对指标的动态观察,笔者通过对不同预后患者血浆PCT、presepsin和D-D水平进行动态观察,以探讨上述因子对患者预后转归的预测价值,这也是本研究的创新之处。本研究结果发现随着血浆PCT、presepsin和D-D水平的降低,患者预后转归情况良好。既往研究表明重症AP患者病程两周内的主要死因为器官功能衰竭[15],PCT、presepsin作为诱导全身炎症反应的重要因子,其水平降低,也预示着炎症反应的良好控制;而D-D水平的降低预示凝血功能紊乱得到一定的控制,进而可较好的遏制炎症反应、微循环紊乱对其他重要脏器的损害。进一步通过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浆PCT、presepsin和D-D水平对于AP患者预后均有较好的预测价值,且三者联合的预测价值更大。
综上所述,血浆PCT、presepsin和D-D水平与AP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且通过动态观察上述因子水平可较好的评估患者预后转归情况。本研究的不足之处是纳入病例数较少,未能根据是否感染及其感染严重程度进行更多层次的划分,更加细化与具体化各指标的预测价值,故仍有待于多中心大样本研究进一步论证和完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