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的临床应用

2021-06-04 09:26马志慧金晶王静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33期
关键词:监护室静脉炎导管

马志慧,金晶,王静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疆 乌鲁木齐)

0 引言

新生儿的血管具有细小且隐蔽的特点,其中又以早产儿、低体重儿更加明显[1]。因此在新生儿疾病临床的输液治疗中,静脉穿刺这一环节显得尤为困难[2]。同时,胎儿刚出生时对外界刺激的抵抗力较弱,皮肤的敏感度低且不会表达自己的感觉,对于皮肤表皮穿刺的疼痛感一般不会造成明显反应,很难及时察觉到外渗带来的不适[3]。而外渗发生后,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容易造成患儿身体局部出现肿胀甚至坏死的现象[4]。PICC置管主要是选取外周静脉为置管的穿刺点,并利用影像准确定位中心导管插入位置[5]。该置管方法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多有应用,帮助重症新生儿打开一条安全的可长期使用的输药通道,避免了多次穿刺的痛苦[6]。本文针对90例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患儿在PICC置管的相关护理做了分析,提出针对PICC置管强化护理能够提高其应用的有效性,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时间为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对象为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患儿,共选取90例,均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PICC),为提高其应用效果配合给予护理干预,其中45例实施常规护理的患儿列为参照组,另外45例实施针对性护理的患儿列为观察组。参照组:24例男,21例女;足月生产15例,早产30例;出生时测量体重1500 g以下20例,1500~2500 g的有15例,2500 g以上的有10例;穿刺部位分布,左肘18例、右肘17例、头部7例、腘部3例。观察组:23例男,22例女;足月生产14例,早产31例;出生时测量体重1500 g以下19例,1500~2500 g的有15例,2500 g以上的有11例;穿刺部位分布,左肘19例、右肘16例、头部8例、腘部2例。两组患儿的基本资料无较大差异(P>0.05)。

纳入标准:①生命体征已相对稳定的患儿;②患儿父母监护人知情并愿意参与研究,对后期随访无异议。

1.2 方法

参照组:在进行PICC时做好常规数据监测,维护好病室环境。观察组:围绕PICC的使用针对性地强化护理,具体如下:①尽量选择患儿的肘部打开静脉通道,注意远离关节,在穿刺操作和送外套管操作中尽可能避免损伤血管内膜,如果所选的肘部因为静脉暴露不充分导致不易穿刺,可使用山莨菪碱对局部血管湿敷5~10 min使血管得到扩张,便于穿刺。②置管前,使用肝素盐水将导管先行浸泡,肝素有抗凝、抑制补体活化的作用,用于浸泡导管对静脉炎有一定的预防作用。③应用X线射片定位患儿上腔静脉下1/3的具体位置为导管尖端位置。④推注泵的速度应保持在较导管内回血速度稍高的状态,并在置管24 h后为患儿更换新的贴膜,置管期间为了防止感染需要对贴膜的污染情况多加留意,及时更新。⑤防止管道堵塞,患儿需要持续输液,对其使用的管道应每间隔12 h使用生理盐水、稀释肝素等液体冲洗管道,药液输完后使用10 U·mL-1相同液体封管。⑥拔管力道不能过猛,用力过猛可能导致静脉炎,PICC置管中要仔细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变化以及各管道有无异常情况,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1.3 观察指标

(1)PICC操作过程中记录有关信息并提取每组的导管留置信息以及对发生脱落的信息进行比对。(2)PICC治疗护理的整个过程,记录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次数、类型。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1.0软件对参照组、观察组在研究期间产生的数据进行计算,其中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参照组、观察组的导管留置情况

PICC运用过程中的导管脱落记录指出参照组发生4例,观察组发生0例,参照组导管脱落率更高(P<0.05),观察组固定导管用时和留置导管时间都比参照组短(P<0.05),见表1。

表1 比较参照组、观察组的导管留置情况(±s)

表1 比较参照组、观察组的导管留置情况(±s)

?

2.2 比较参照组、观察组应用PICC中的并发症情况

参照组共1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1.11%,观察组共5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1.11%,显然,观察组并发症率比参照组小(P<0.05),见表2。

表2 比较参照组、观察组应用PICC中的并发症情况[n(%)]

3 讨论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主要用于救治和护理高危新生儿,包括生命支持、呼吸管理、疾病抢救等,对人员、设备、病区设施等都有着极严格的要求[7]。在高危新生儿的抢救及手术治疗后的监护中,输液是主要的辅助手段,因此需要为新生儿打开静脉通道。在此过程中,由于新生儿静脉细小、隐蔽的特点,使得相关的穿刺工作存在相当大的困难。作者陈海珍及其他学者[8-9]都在其研究中提到PICC置管结合对应的护理,可实现快速置管、延长留置时间、降低并发症概率的目标,其研究结果中一般护理存在47.06%的并发症,强化后的综合护理并发症率降低为21.57%,同时还指出患者对综合护理干预PICC操作更加满意。笔者这次提出围绕PICC置管有针对地进行护理,在为患者使用PICC过程中,通过选择合适的穿刺位置,适当的血管扩张,提前使用药液浸泡导管,冲洗导管,注意适度的拔管力道,请家属帮忙安抚患儿等方式从各个角度防止导管堵塞、静脉炎等不良现象发生,使PICC应用效果得到最大发挥。

而在本文笔者的研究里,PICC运用过程中的导管脱落记录指出参照组发生4例,观察组发生0例,参照组导管脱落率更高(P<0.05),观察组固定导管用时和留置导管时间都比参照组短(P<0.05)参照组共14例并发症,发生率31.11%,观察组共5例并发症,发生率11.11%,显然,观察组并发症率比参照组小(P<0.05)。

总之,PICC的应用对抢救重症新生儿有更积极的作用,但因为患儿自身特点及PICC操作上的特点,导致实际操作从穿刺到最后的拔管整个过程中有许多环节可能造成并发症的产生,因此临床应用PICC时必须针对其操作强化护理。

猜你喜欢
监护室静脉炎导管
清热凉血散结方外用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疗效观察
从炎症细胞因子浅析血栓性浅静脉炎病因病机及治疗经验
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医学监护研究
重症监护室护理人文关怀在护患沟通中的作用
发展性照顾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中线导管应用于ICU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床旁超声与移动DR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应用比较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complicated by rhabdomyolysis: A clinical analysis of 11 cases
微量泵结合PICC减轻5-Fu导致静脉炎的观察及护理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