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丽娜尔·哈斯木,李璐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四人民医院,新疆 乌鲁木齐)
狂躁症在精神科又称之为躁狂症,包括单纯的躁狂发作,以及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躁狂相,属于情感性精神障碍,目前主要病因未明。可能与遗传、社会心理、患者本身素质或脑神经递质异常等因素引起[1]。发作时表现为情绪高涨、兴奋话多、言辞夸大、精力充沛等。其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以新型抗精神病药物联合心境稳定剂治疗为主。非药物治疗主要有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可以快速控制患者病情[2]。狂躁症的起病急,易复发的特性使患者痊愈难度较大,受疾病影响大部分患者均有一定的睡眠障碍,而睡眠障碍会一定程度上会导致患者产生负面情绪,进而形成恶性循环,加大治疗难度。因此,重视患者的临床护理,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是改善患者心理状态,辅助治疗的重要前提[3]。基于此,本文就优质护理应用于狂躁症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及睡眠质量的影响展开研究,具体如下。
将我院院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60例狂躁症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参照组男16例,女14例,平均(31.32±10.01)岁,研究组男17例,女13例,平均(32.08±10.5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同时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研究。我院伦理委员会对本研究完全知情,并批准研究。
1.2.1 参照组
对参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即遵医用药,治疗期间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根据患者病情进展上报医师,调整用药。
1.2.2 研究组
对研究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具体护理措施为:①环境护理:保持病房环境干净整洁,加强病房巡视频率,叮嘱患者及家属不可大声喧哗,保持环境安静,以免刺激其他患者;②健康教育:在患者稳定期,向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向他们详细讲解狂躁症的发病诱因、当前治疗方案、日常注意事项等,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治疗信心和依从性;③饮食护理:根据患者喜好,制定以营养丰富、富含营养和膳食纤维的个性化饮食计划,取保患者营养摄入充足;④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定期对患者进行有效交谈,在交谈中评估患者当前心理状态,结合患者病情采取个性化心理疏导,调动患者的积极性,配合治疗;⑤出院指导:患者出院前,应对患者家属进行相关培训,熟练了解和掌握患者日常护理、用药及突发事件处理方式,指导患者进行适量的文娱活动,并进行一定的家务劳动。护理人员应定期随访患者家庭,了解患者当前病况及家庭环境,教育家属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避免患者疾病复发。
(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睡眠质量评定标准:以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量表(PSQI)评定两组患者睡眠质量,量表包括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三个维度。
(2)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定标准:以SF-36评分量表评定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量表包括角色功能、身体功能、社会功能、情绪功能等4个维度,10分制,所得分值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高。
(3)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定标准:两组患者均以本院自制百分制护理满意度评分表进行问卷调查;满意≥90分;较好89~80分;一般79~61分;较差≤60分;总满意率=(满意+较好+一般)/所有例数×100%。
研究所得数据均录入至Excel 2010中予以校对,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处理,(±s)表示计量资料,(%)表示计数资料,分别采用t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护理后两组患者睡眠质量虽均有改善,但护理后的研究组患者其睡眠治疗均显著优于参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睡眠质量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睡眠质量对比(±s)
注:*与护理后参照组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入睡时间(min)睡眠时间(h)睡眠效率(%)参照组(n=30)护理前 51.36±9.41 3.35±0.75 0.34±0.12护理后 45.21±6.75 5.48±0.54 0.42±0.15 t 2.909 12.624 2.281 P 0.005 0.000 0.026研究组(n=30)护理前 50.78±9.67 3.52±0.42 0.36±0.13护理后 28.85±5.42* 7.15±0.65* 0.79±0.16*t 10.836 25.692 11.424 P 0.000 0.000 0.000
两组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均有提高,但干预后的研究组患者各生活质量指标均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差异对比(±s, 分)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差异对比(±s, 分)
注:*与治疗后参照组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角色功能 身体功能 社会功能 情绪功能参照组(n=30)护理前 1.17±0.52 1.04±0.26 1.16±0.19 1.13±0.24护理后 1.38±0.18 1.41±0.97 1.38±0.26 1.36±0.43 t 2.090 2.018 3.742 2.558 P 0.041 0.048 0.000 0.013研究组(n=30)护理前 1.12±0.76 1.28±0.26 1.14±0.11 1.11±0.31护理后 1.79±0.87* 1.67±0.46*1.74±0.62*1.76±0.67*t 3.177 4.043 5.219 4.823 P 0.002 0.000 0.000 0.000
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6.67%,明显高于参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3。
表3 参照组和研究组护理满意度对比[n(%)]
狂躁症患者多自我感觉良好,言辞夸大,常常认为自己才华出众、权位显赫、神通广大、家财富有等,难以积极配合治疗[4]。因此,使患者清晰了解自身疾病,正确对待,是促进患者康复的关键。
常规的护理干预多侧重于患者的药物治疗,忽略患者对自身疾病认知的需求,缺乏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对患者家属的心理疏导,这不仅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还可能导致患者家属质疑当前治疗方案,产生纠纷[5]。而优质护理,作为以患者为中心开展的新型护理模式,站在患者角度评估患者的护理需求,加强患者的基础护理,避免应激源对患者产生刺激,为患者营造舒适的诊疗环境[6]。且重视患者及家属的治疗积极性和心理状态,安抚家属对患者病情的担忧等负面情绪,指导家属为患者营造温馨的家庭环境,给予患者来自家人的鼓励和肯定,促进患者尽快恢复[7]。再加上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随时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完善患者的治疗方案,以便取得最佳治疗效果[8]。
本研究结果也显示,优质护理小组患者其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均显著优于常规护理的患者,且优质护理小组护理满意度为96.67%,明显高于参照组80.00%。由此可见,优质护理狂躁症患者可取得理想的护理效果。
综上所述,对狂躁症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进而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避免护患纠纷,具有积极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