吝书莉
(河北省邯郸市磁县人民医院 妇一科,河北 邯郸)
异位妊娠(EP)是盆腔手术、性病感染等多因素引起的孕卵于宫体外着床发育,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为阴道出血、腹痛、停经等典型性特征,该病症不仅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更易引起宫外妊娠部位的出血、破裂,威胁到生命安全,有必要积极预防及治疗。临床常用治疗手段为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通过切除病灶部位及胚囊,达到治疗的效果,但是该术式破坏了女性生殖系统的完整性,因此患者多选择保守治疗[1]。药物保守治疗可以有效杀死胚胎,缓解临床症状,降低治疗对机体功能完整性的伤害。甲氨蝶呤为常用抗叶酸抗肿瘤药物,可有效抑制异位孕卵的发育,疗效确切,但是该药物治疗周期较长,长期服用易损害人体肝肾机能、抵抗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极高[2]。而米非司酮属于强抗孕激素,具有理想的抑制异位孕卵生长效果,且用药安全性更高。基于此,本研究将对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EP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实验报道如下。
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8月本院收治的46例异位妊娠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23例。观察组年龄22~37岁,平 均(29.86±2.35)岁;停 经22~56 d,平 均(38.73±2.65)d。对照组年龄23~38岁,平均(30.17±2.10)岁;停经24~57 d,平均(39.85±2.13)d。两组异位妊娠患者的基线资料、病情资料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诊断标准:参照《输卵管妊娠诊治的中国专家共识》[3]、《宫角妊娠诊治专家共识》等相关指南的异位妊娠(EP)诊断:患者表现出停经、腹痛、阴道出血等典型症状,经超声诊断宫旁探及胚芽及心管搏动,存在游离的液暗区及低回声区,宫外见孕囊,后穹隆穿刺不凝血,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1500 U/L,子宫内膜厚度(EN)<10 mm等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上述EP相关诊断标准,经影像学及实验室证实;(2)血流动力学稳定;(3)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本研究治疗方案,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对米非司酮、甲氨蝶呤用药存在禁忌证者;(2)合并凝血功能障碍者;(3)心脏、肝、肾疾病及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者;(4)排除带宫内节育器妊娠或疑似患者;(5)流产者。
两组均给予甲氨蝶呤(辅仁药业集团熙德隆肿瘤药品有限公司,批准文号:H20074231,5 mg)治疗,使用方法:采用肌肉注射50 mg/m2,治疗1个疗程(1个疗程=5 d),观察用药情况。观察组联合米非司酮(湖北葛店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批准文号:H20033551,25 mg)治疗,使用方法:口服75 mg/次,2次/d,服药后禁食2 h,连续服用3 d。
观察对比两组激素水平:采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型号:武汉明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F10)检测两组治疗前后的激素水平变化情况,检测指标包括血清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及孕酮(P)水平,均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及配套试剂盒进行检测。
安全性:观察两组疗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胃肠道反应(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口唇溃疡等)、肝功能损害(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等指标增高)、骨髓抑制(白细胞、血小板减少)、过敏(皮疹、瘙痒)等情况。
使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用药结果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经过治疗后,观察组的β-hCG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异位妊娠患者治疗前后激素水平对比情况(±s)
表1 两组异位妊娠患者治疗前后激素水平对比情况(±s)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
β-hCG(IU/L) P(ng/m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23 1792.46±63.541256.42±47.58* 8.06±1.21 17.45±2.32*对照组 23 1785.83±75.481349.53±63.27* 8.27±1.45 15.81±1.15*t 0.322 5.641 0.533 3.038 P 0.749 0.001 0.597 0.004组别 例数
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为4.35%,明显低于对照组26.09%的发生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异位妊娠患者用药安全性对比情况[n(%)]
异位妊娠(EP)属于妇产科急腹症,着床部位包括输卵管、腹腔、卵巢等部位,其中输卵管妊娠者高达90%。若不及时干预,将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临床给予有效、安全的治疗,可以避免患者临床症状加重,病情进一步发展,并减少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4]。临床常用手段为药物治疗,可以达到抑制胚胎发育的作用。但是随着临床对异位妊娠用药的深入研究,发现单一用药的安全性、效果均低于联合用药[5]。本研究显示,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效果更佳。
甲氨蝶呤属于抗肿瘤叶酸类似物,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还原成高活性的四氢叶酸,进而阻断四氢叶酸滋养细胞增生的作用,停止异位孕卵的生长发育,促使其坏死脱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6]。米非司酮属于强抗孕激素,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拮抗体内孕酮,与孕酮受体进行竞争性结合,增强妊娠子宫对于前列腺素的敏感性,加速绒毛组织坏死,进而改变子宫内膜的生长环境,改变分泌期并抑制子宫内膜的生长,促使胚胎停止生长、逐渐坏死、脱落,达到治疗的效果[7]。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过治疗后,观察组的β-hCG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原因在于甲氨蝶呤可以干扰滋养细胞、绒毛细胞促进胚胎DNA、RNA合成的反应过程,进而阻断胚胎发育获得营养的途径,但个体由于药物吸收、生物转化、排泄等方面存在差异性,导致部分患者的治疗效果不佳;而联合米非司酮可以改善患者内分泌功能,与孕酮进行结合,抑制孕酮参与的虹膜发育过程,损伤绒毛组织,阻碍β-HCG合成,从而改善激素水平,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8]。观察组的用药安全性明显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率更低(P<0.05);其原因在于联合用药在治疗效果上更加迅速的排除异位胚胎,也降低了持续发育的异位胚胎继续损害异位组织,同时在患者维持在相对有效的血药浓度基础上,避免患者长时间过高甲氨蝶呤血药浓度引起的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EP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β-hCG、P激素水平,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