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健
(山东省淄博市解放军第960医院(淄博医疗区) 门诊部,山东 淄博)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电传导系统异常所引起的机体心跳不规则现象,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药物治疗是心律失常患者主要的治疗方式之一,通过药物作用帮助降低或升高患者心跳次数,减少左心室射血分数[1]。胺碘酮可用于治疗心律失常患者,属于抗心律失常药物,能够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促进患者身体功能康复,同时对患者的身体不会造成严重影响,安全有效[2],详见下文所示。
本院接收治疗的心律失常患者39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20例,男性11例,女性9例,年龄45~78岁;对照组患者19例,男性11例,女性8例,年龄48~79岁。两组患者均经由临床检查确诊为心律失常患者;所有患者均在用药前知情研究内容并自愿加入研究;所有患者对本次研究用药不存在过敏现象。两组患者年龄等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措施,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用药,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患者采用胺碘酮(0.2 g×24片)治疗,治疗方式为:0.2 g/次,3次/d。
临床疗效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显效:患者治疗后其各项身体指标均恢复正常,并未出现其他严重不良反应;有效:患者治疗后其各项身体指标均得到显著改善,并未出现其他严重不良反应;无效:患者治疗后其各项身体指标均未得到改善或缓解,并出现症状加重情况,出现其他严重不良反应。治疗总有效为显效以及有效总和。
心功能:包括患者心率变化以及左心室射血分数水平变化。
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心脏异常、胃肠道反应、内分泌异常总发生率。
本次研究中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分别表示为(%)(±s),使用SPSS 20.0软件辅助计算,如P<0.05则表示对比存在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数据表明,相较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更高,对比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详见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n(%)]
数据表明,相较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心率明显更低,射血分数明显更高,对比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详见表2所示。
表2 两组患者心功能变化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心功能变化对比(±s)
组别 例数 心率(次/min) 射血分数(%)观察组 20 82.3±2.3 21.3±2.3对照组 19 96.1±2.1 33.2±2.3 t 19.536 16.150 P 0.001 0.001
研究数据表明,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均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P>0.05)。
心律失常主要是由于心脏传导系统异常所导致的心脏跳动的频率和节奏异常,患者主要表现为心悸、头晕等症状,严重患者可表现为晕厥和猝死等症状[3]。近年来,随着群众生活方式以及饮食习惯等不断变化,导致心率失常发病率逐年增长,如何有效治疗心律失常患者是目前临床上关注的重点[4]。心律失常患者主要采取综合性治疗措施,药物治疗是心律失常患者的首选方式,能够显著改善预后[5]。胺碘酮属于三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具有轻度一类以及四类的抗心律失常药性质,能够显著延长患者各部位心肌组织地动作电位,消除折返激动[6]。将胺碘酮用于治疗心率失常患者可明显抑制心房以及心肌传导纤维的快钠离子内流,从而降低心电传导速度,降低心率[7-8]。将胺碘酮采用静脉注射的方式对心律失常患者采取治疗可明显减轻负性肌力的作用,能够显著扩张心脏周围的冠状动脉以及周围血管[9]。有学者研究表明,在心率失常患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采用胺碘酮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显著降低患者心跳次数,提高射血分数,但在胺碘酮使用治疗中需注意,如患者在治疗后转变为窦性心律应停止静脉注射的给药方式,采用口服药物治疗,而对于注射治疗后仍旧无效的患者可追加药物剂量治疗,但两天内的注射治疗剂量应不超过1920 mg以上,避免出现异常[10]。
本次研究针对本院收治的心率失常患者采用胺碘酮治疗,分析胺碘酮在心律失常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研究数据表明,相较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更高,对比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由此可见,在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对其采用胺碘酮进行治疗将更有利于提高患者临床疗效,促进患者用药后康复;相较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心率明显更低,射血分数显更高,对比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由该项研究数据可见,胺碘酮能够显著降低心率失常患者的每分钟心率,并改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相较于常规治疗更有利于改善患者心功能,促进患者心脏功能康复;不仅如此,在联合胺碘酮治疗后,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均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P>0.05),由此可见,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加用胺碘酮治疗不会提高患者不良反应,不会对患者身体造成严重影响,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在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对患者采用胺碘酮治疗将更有利于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改善患者多项心功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