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阳 陈婉华 袁伟 周正萍 刘世平
(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江苏省作物栽培生理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粮食作物现代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江苏 扬州225009;第一作者:1106118343@qq.com;*通讯作者:spliu@yzu.edu.cn)
一直以来,我国的粮食产量都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其中水稻产量占到了近1/3,但化肥农药过度使用、水土流失等问题依旧突出[1]。免耕是一种对环境友好、对土壤结构破坏较小的耕作方式[2],同时具有轻简方便、省工节本的优点[3]。我国秸秆资源十分丰富,2017年我国可利用的秸秆总量为8.27亿t,玉米、水稻、小麦三大粮食作物秸秆占全国秸秆资源总量的84.8%[4-5]。由于农村劳动力资源十分紧缺,农民为节约工时,对于农作物收获时所产生的秸秆往往一烧了之[6]。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推进秸秆资源化利用。秸秆还田是目前处理秸秆的主要方式之一。还田秸秆腐解后会产生大量的氮、磷、钾、中微量元素和有机物质[7-9]。秸秆还田还能提高0~10 cm土层的有机碳和腐殖质含量[10],从而提高土壤肥力水平,对作物生长有一定促进作用。合理利用秸秆资源将进一步减少我国化肥用量,实现化肥、农药零增长的目标。秸秆还田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研究成果较多,但多集中在秸秆还田对土壤培肥、理化性质及秸秆还田量与还田方式等方面,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品质等方面的研究也不少,但秸秆还田结合不同耕作方式,且有10年以上的定位研究较少。本试验在稻麦两熟区长期秸秆还田和耕作方式定位试验的基础上,于2018—2019年进行了秸秆还田与不同耕作方式对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研究,为稻麦两熟区秸秆还田和水稻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本试验于2018—2019年在扬州大学试验田(32°39′N,119°42′E)进行。该试验田稻麦两熟,于2001年开始有关不同耕作方法与秸秆还田的定位试验。该地区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温度13.2℃~16.0℃,降雨量800~1200 mm,日照时数2 000~2 600 h,无霜期220~240 d。试验田土壤为砂壤土,试验初土壤有机质含量14.66 g/kg、碱解氮87.9 mg/kg、速效磷30.8 mg/kg、速效钾75.5 mg/kg。前茬作物小麦,试验采用的水稻品种为南粳9108。
试验共设6个处理:NTS,连续免耕+秸秆覆盖还田,播种方式为直播,稻麦两季秸秆还田量均为4 500 kg/hm2;RNT1,麦季翻耕,稻季免耕直播,两季秸秆还田量均为3 000 kg/hm2;RNT2,麦季免耕,稻季翻耕移栽,两季秸秆还田量均为3 000 kg/hm2;CTS,翻耕+秸秆还田,移栽,两季秸秆还田量均为4 500 kg/hm2;MTS,少耕+秸秆减量还田,两季秸秆还田量均为3 000 kg/hm2;CT,对照,两季均为翻耕,秸秆不还田。
小区面积50 m2,每个处理设置3次重复,各小区随机排列,小区间用田埂隔开。移栽处理水稻5月25日开始育秧,6月15日进行移栽,采用直播的NTS、RNT1处理于6月5日播种。试验田每hm2施尿素245 kg、过磷酸钙600 kg、氯化钾120 kg作基肥,试验过程中施尿素245 kg作追肥。
表1 长期秸秆还田与耕作方式对水稻上3叶叶绿素含量(SPAD值)的影响
1.3.1 叶片SPAD值
在水稻抽穗期和抽穗后20 d用SPAD-502型叶绿素仪测定上3叶(功能叶)的相对叶绿素含量,每个小区随机选定10株。
1.3.2 产量构成因子
在水稻成熟期进行割方测定实际产量,同时调查单位面积穗数,取样测定每穗实粒数,晒干后测定千粒重,计算理论产量。
1.3.3 稻米品质测定与评价
水稻收获晒干放置3个月后测定稻米的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蛋白质含量等指标。采用澳大利亚New Scientific公司的Super 3型快速粘度分析仪测定峰值粘度、热浆黏度、崩解值、最终黏度、消减值等淀粉糊化特性(RVA)指标,并用配套的TCW分析软件进行分析。
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采用SPSS 16.0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LSD法,α=0.05)。2年试验结果趋势基本一致,本文主要以2018年数据作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在抽穗期至抽穗后20 d,各处理上3叶的SPAD值差异不显著。但总体上看,NTS和CTS处理的上3叶SPAD值要高于对照(CT),尤其是剑叶,在抽穗20 d后,免耕和翻耕秸秆还田处理SPAD值依然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说明秸秆还田能使水稻在抽穗期维持较高的氮素供应,减缓了功能叶片的衰老。与CT相比,NTS和CTS处理提高了水稻后期叶片的光合能力,满足了水稻在抽穗期的营养需求。
从表2可见,2年水稻的实际产量都是NTS处理最低,MTS处理最高,CTS和MTS显著高于CT,免耕处理低于翻耕处理。NTS处理产量比CT低10.9%~11.8%,CTS处理产量比CT增加6.9%~14.8%。另外,稻季翻耕的RNT2处理的实际产量高于稻季免耕的RNT1处理,免耕直播水稻平均减产4.8%。
表2 长期秸秆还田与耕作方式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2.3.1 长期秸秆还田与耕作方式对稻米加工品质的影响
从表3可见,免耕直播秸秆还田处理稻米的加工品质有所改善。RNT1与NTS处理的糙米率及精米率要高于CT处理及CTS处理,且NTS处理最高,总体来看,免耕直播处理的糙米率及精米率比翻耕处理均有所提高。在整精米率方面,CTS与MTS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其中,CTS处理比CT提高18.1%,翻耕和少耕秸秆还田提高了整精米率。
表3 长期秸秆还田与耕作方式对水稻加工品质的影响
2.3.2 长期秸秆还田与耕作方式对稻米蒸煮食味品质和外观品质的影响
由表4可以看出,除MTS处理外,其他处理的蛋白质含量均比CT有所上升,但差异不显著,其中NTS处理比CT提高了5.9%。NTS处理的垩白粒率显著低于其他处理,但其垩白大小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MTS与CTS处理的垩白粒率、垩白大小及垩白度都显著低于CT。另外,除MTS处理外,其他处理的胶稠度显著低于CT,NTS处理的胶稠度为各处理最低。
表4 长期秸秆还田与耕作方式对水稻外观品质和蒸煮食味品质的影响
表5 长期秸秆还田与耕作方式对稻米RVA谱特征值的影响
2.3.3 不同处理对稻米RVA谱特征值的影响
淀粉糊化特性反应了稻米品质的优劣。由表5可知,RNT1与NTS处理的峰值黏度低于翻耕处理,热浆黏度也低于除CTS外的其他翻耕处理,RNT1与NTS处理的崩解值低于翻耕处理,消减值高于翻耕处理,说明免耕直播水稻有使稻米食味品质变劣的趋势。RNT2、CTS与MTS处理的崩解值高于CT,消减值低于CT,“翻耕+秸秆还田”使稻米食味品质得到改善。
保护性耕作方式能有效提高水稻产量[11-12]。严奉君等[13]研究结果显示,在不同肥力水平下,与不进行秸秆覆盖的处理相比,采用秸秆覆盖的处理,其水稻产量与有效穗数均显著提高。袁玲等[11]进行了长达10年的长期定位试验,其研究结论显示,秸秆还田提高了水稻的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及实际产量。陈新红等[14]研究表明,当秸秆还田量在6 000 kg/hm2时,2个不同水稻品种的产量较不还田处理分别提高了3.1%和11.8%,每穗粒数相比于秸秆不还田处理显著增加,分别提高了12.4%和16.1%。本研究也显示,相比于秸秆不还田处理,4 500 kg/hm2麦秸秆还田处理实际产量增加14.8%,有效穗数与实粒数显著提高,但千粒重有所下降。同时,本研究也发现,同样的秸秆还田条件下,不同耕作方式之间也有差异,采用免耕直播的处理,产量要低于翻耕处理,且差异显著。另外,“连续免耕+秸秆还田”处理(NTS)的实际产量要显著低于其他处理,比对照(CT)低11.8%。这与李朝苏等研究结果相似[15]。另外,从产量构成因素来看,“连续免耕+秸秆还田”处理(NTS)的实粒数显著低于其他处理,这可能是由于免耕条件下,土壤较硬,影响了直播水稻根系的下扎,加上前季作物的残茬及秸秆附于土壤表面,对于水稻生长来说条件不如翻耕处理。另外,秸秆和残茬腐解前期争氮现象明显,导致前期水稻的氮素水平较低,影响了水稻的生长,从而减少了颖花量,导致实粒数下降。
关于连续免耕与秸秆还田对稻米品质影响,本研究发现,相比于秸秆不还田处理,秸秆还田处理提高了水稻的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降低了垩白粒率。另外,“免耕+秸秆还田”处理(NTS)比“翻耕+秸秆还田”处理(CTS)显著增加了糙米率及精米率,同时显著降低了垩白粒率,但整精米率却有所下降,垩白大小及垩白度也有一定程度增加。这可能是由于“免耕+秸秆还田”处理的叶片叶绿素含量较高,光合能力强,同时由于免耕直播处理的水稻穗粒数低于其他处理,能较好的满足源库需求,垩白大小和垩白度的增加可能是整精米率下降的一个原因。薛亚光等[16]研究结果也显示,秸秆还田能增加水稻的整精米率,但对糙米率和精米率影响并不显著,另外,与麦秸秆不还田的对照相比,麦秸秆还田显著降低了稻米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稻米的加工品质得到改善。季红娟等[17]研究发现,秸秆还田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稻米的蒸煮食味品质,秸秆还田处理的RVA图谱中的崩解值比秸秆不还田处理有所增大、消减值减小,与本研究的结果基本相同。因此,本研究认为,免耕直播水稻稻米加工品质有所改善,但有使稻米蒸煮食味品质变劣的趋势。
对于秸秆还田能改善稻米品质的原因,也有研究者认为是土壤中某些酶的活性对其品质影响较大,其中,蛋白酶和磷酸酶与稻米品质显著相关,而秸秆还田能显著提高土壤中的蛋白酶与磷酸酶活性[18]。
综上,根据我们的研究,长期秸秆还田能够提高水稻产量、改善稻米品质,但不同的耕作方式之间却有所差异,长期免耕+秸秆还田会造成水稻产量减产,某些品质指标变劣,其原因还需更全面、多角度的去分析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