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丽鹂
近期,有一种很火的“假水”玩具,其外形酷似缩小版的饮料,瓶体印有果汁、可乐等字样,里面的液体像水又不是水,可以任意揉捏塑形,被中小学生称为“解压神器”,不仅迅速火遍校园,还成了“网红”。
然而,有媒体购买9款14批次“假水”玩具送至第三方机构检验,发现这些玩具竟全部含有超过欧盟玩具安全限值的硼元素。这些硼一旦通过破损的皮肤以及口部不慎接触,都会进入孩子体内,可能造成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损害甚至危及生命。
事实上,近几年与“假水”类似的水晶泥、起泡胶等软泥玩具,都曾经被检出硼超标。生产厂商在此类玩具制作过程中加入硼砂,可以让其更具弹性、延展性,手感更好。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屡次曝光,此类玩具的行业乱象一直没有得到有效遏制,监管部门对此应予以高度重视,加大执法力度、多策并举肃清乱象。首先應尽快明确有关儿童玩具的相关强制性标准。其次要切实抓好儿童玩具生产源头治理。再次,也应大力加强对学校周边商户的监管。最后,还应清理电商平台上销售劣质儿童玩具的商户。
整治“假水”玩具乱象不能搞一阵风,而应纳入日常监管,形成长效机制,才能确保不让“假水”玩具真伤着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