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的教育体系也发生着巨大的改变,语文学科的重要性也日益明显,为了能够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依据学生的具体学情及时调整授课模式,使语文课堂更加符合新课改的需要。本文将会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优化策略进行划分析,并会结合案例给出具体的策略建议,希望对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优化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2.017
在小学阶段的学习过程中,语文是最基础的一门学科,语文的教学不仅能够促使学生们学到学科的知识,也会培养其阅读和理解能力,而理解能力在漫长的学习道路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发展完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顺应新课改及素质教育的发展,优化教学的模式,在提升学生学习质量与效率的同时使其学科素养及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有效培养。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
小学阶段的语文学科,着重于学生的基础能力培养,在知识的难度上并不是很高,同时也是为了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做准备,但是语学科是对知识的积累,着重于讲解语文的学习方法和学科知识,这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觉得枯燥乏味,没有乐趣,从而降低了其学习的积极性,使得语文的课堂的授课效率和质量大打折扣,这是当前语文课堂中存在的普遍现象。因此,想要使小学语文课堂符合新课改的需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至关重要。受以往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注重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这种教学模式极大地压制了学习的积极性,使其无法很好地参与到教学中来。随着新课改的发展完善,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不能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更要注重其语文学科素养的培养、学习习惯的培养与学习兴趣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的道路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模式的漏洞,不仅会挫伤其学习的积极性,也会极大地降低教学的质量,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应该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模式,使教学模式符合新课改的发展及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二、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
1.营造轻松愉悦地学习氛围
轻松愉悦地学习氛围,能够使学生思维更加的灵活,学习效果进一步提升,深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在传统的教学中,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着重于对知识内容的讲解及成绩的提升,使得学习氛围低下,无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学习的过程中常常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导致教学质量与效率停滞不前,对此教师要革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结合具体学情及兴趣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为其留有充分讨论与想象的空间,为其营造轻松愉悦地学习氛围,从而提升其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更多的方法。
以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课文《草原》为例,教师在对本篇课文进行讲解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腾格尔的歌曲《天堂》,为其营造轻松愉悦地学习氛围,有效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其通过对歌曲的聆听对文本所抒发的情感有初步的了解,而后组织学生对课文进行自由地阅读,在阅读的过程表中寻找关键字和词语并进行分析,使其对写作的思路、课文的中心思想及文章的结构有深刻的把握,分析过后要结合自身的体会对课文的内容进行总结,从而使其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2.创新教学理念
如果想优化现阶段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使语文的教学更加符合新课改的需要,教师就要转变教学理念。新课改的发展,使教师的地位发生了改变,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具体学情和学习兴趣,依据其学习的情况制定恰当的教学模。素质教育着重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对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比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时,教师要以启迪点拨为主,不要直接为其讲解,使其通过启迪与点拨找到问题的答案,从而学会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教师要也要擅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于学生的努力和成长,要给予鼓励和赞扬,从而帮助其树立对学习的信心,提升课堂参与度,使其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3.改变课堂授课形式
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教学主要是以教师的讲解为主,为了使课堂教学模式得到优化,教师应将课堂交還给学生,使其在课堂上有充分展示自身能力的机会,对此教师要依据不同的文本内容,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为学生留有充分讨论和想象的空间,同时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当遇到不理解的问题时,可以向教师提问,从而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在使课堂教学模式得到优化的同时,有效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以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为例,教师在对这篇课文进行讲解时,可以以本篇课文为依托,组织学生开展以“我们与环境”为主题的阅读活动,并为其提供其他与环境有关的文章,比如《走月亮》《秋晚的江上》《花牛歌》等,使其通过对文章的整合阅读掌握文章的共同点,从而能够使其对文章主题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时教师可以学生依据对课文的感受,进行创作并在课堂上与同学进行分享,从而使其有充分表现自我的空间,教师要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赞扬,帮助其树立对学习的信心,体会到成功的得喜悦,在日后的学习中能够更加主动,使得教学模式得到优化,质量与效率得到提升。
4.改变作业形式
课后作业是巩固所学知识内容的最有效方式之一,小学阶段是打基础与提升能力的关键阶段,所学的知识内容并不是十分晦涩难懂,对此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应摆脱传统以习题为主的模式,可以将课后作业转移到练字上来。写字练习不仅能使其字迹更加工整,同时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词汇量的积累,有利于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提升。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可以将作业的内容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书面作业和拼音作业,书面作业主要是课后需要完成的习题任务及拓展习题,而拼音作业是指在所学的课文或是预习的课文中找出不认识或记忆模糊的生字和词语,先写拼音再写生字词。此种作业模式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为其留有更多选择的机会,能够使其依据自身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选择作业的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强化对生字的记忆,同时也不会为其造成过多的课业负担,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5.改变积累的形式
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语文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丰富知识内容的过程。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着重于对知识的讲解,而忽视了积累的重要作用,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积累,主要依靠课文和古诗词的背诵,对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引到学生改变积累的形式,可以鼓励其制作积累本,将在课文中学习到的优美的句子或是在读课外读物时读到的优美语句记录下来,并在写作中加以运用,通过记录能够帮助其加深对优美词句的记忆,在运用的过程中,能够提升写作能力,从而使教学模式得到优化的同时,提升教学质量与效率,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水平稳步提升。
小学阶段是打基础与提升能力的阶段,语文学科的难度与应用性均不高,因此教师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新课改教育背景下的教学,已经不再像传统教育那样一味地注重学生的成绩,而是转移到提升学生的学习素养上来。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做学生学习路上的灯塔和引导路人,并遵循素质教育理念的相关要求,革新教育理念,优化教学模式,使课堂授课能够有效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促进其持续健康发展,使教学质量和效率得到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 吴丽秋、周旭壮《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实践思考》,《现代交际》2019年第9期。
[2] 杨永兴《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的渗透》,《西部素质教育》2019年。
[3] 袁永红《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文学教育》2019年。
[4] 彭建蓉《新课改下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7年。
[5] 黄瑜清《论新课改下小学语文字词教学的有效策略》,《赤子》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