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边境旅游经济空间的影响研究

2021-06-03 09:20张琴悦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21年6期
关键词:邻国边境地区边境

王 桀,张琴悦

(1.云南大学 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云南 昆明650091;2.中国旅游研究院 边境旅游研究基地,云南 昆明650091)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对外合作迈入新时代。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下,我国与周边邻国的区域经济联系不断深化,对外开放步伐也在逐渐加快。边境旅游作为发展口岸经济、强化次区域合作、促进民间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已经成为“一带一路”倡议重点关注的内容之一。

我国拥有9个边境省区、45个边境地级行政区、136个边境县和79个边境口岸,大部分的边境县都是“老少边穷地区”,也是少数民族的跨境聚居地。这些边境地区的发展存在着共同特征——基础设施落后、生产效率低下、经济基础薄弱、资本进入困难、沿边地区与内陆地区发展脱节。随着全球化进程和我国沿边开放政策的推进,边境地区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沿边经济带与内陆核心区的协同发展关系不断得到深化,一些边境口岸城市的旅游经济发展迅速,从曾经的“边缘”地带逐渐向“核心”地带演化。如,云南瑞丽、新疆霍尔果斯、内蒙古满洲里等口岸已发展成为著名的边境旅游城市,成为沿边经济带上的“明珠”。

在对边境地区相关问题的研究中,以经济地理、社会学、旅游学为主要学科背景的研究者从不同层面展开了讨论。研究者关注的第一个焦点是地区空间关系及空间格局演变问题:经济地理研究者较为关注边境地区的经济空间差异[1,2]、竞争与合作格局[3,4]、边界空间演变[5,6]等方面;社会学研究者对国家间、地区间和民族间的非均衡状态[7-9]则更为关注;而边境地区旅游强度差异[10]、边境旅游资源差异[11]、旅游发 展 水 平 差 异[12,13]、边 境 旅 游 空 间 系 统类型[14]等成为旅游学者关注的重点。研究者关注的第二个焦点是边境旅游经济影响和发展模式问题,主要研究视角包括:经济地理研究者从地缘经济[15-17]、边界效应[18-20]等对边境地区经济发展的独特性及边境经济发展相关要素的影响关系的研究方面,社 会 政 治 学 研 究 者 从 边 境 安 全[21,22]、地 缘 政治[23,24]等 角度 出 发 对 边 境 治 理[25,26]、边 境 社 区[27,28]展开研究,旅游研究者则从边境旅游者动机[29]、边境旅游吸引物[30,31]和边境旅游活动[32,33]等方面出发探讨边境旅游的影响因素、类型和模式。综合前人研究成果可以发现,研究者对边境地区非均衡发展问题的探讨不足,对边境旅游发展空间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关注较少。

本文以“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前后(2009—2018年)为研究时段,将我国9个陆路边境省区的45个边境地级行政区作为研究样本,对边境旅游经济的空间演化及其影响因素展开研究。按照时空演化与地区差异—空间关联与时空跃迁—影响因素分析的思路进行研究设计。首先,以边境旅游经济综合发展水平为基础测算我国边境旅游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与地区分异。其次,加入空间权重矩阵,对45个边境地级行政区边境旅游经济的空间分布及跃迁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构建边境地区邻国经济驱动要素、本地经济驱动要素的指标体系,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我国边境旅游经济空间分异的驱动因素及不同地区的驱动差异,以揭示我国边境旅游经济空间分异及演化特征,厘清造成分异的主要原因,为不同地区的边境旅游发展明确方向。

1 我国边境旅游经济时空演化特征

1.1 3条边境旅游经济带

按照空间格局、地域特征和政策导向,我国边境地区沿边经济带呈现出3条带状分布:东北沿边经济带、西北沿边经济带和西南沿边经济带(表1)。在空间分布上,呈东北、西北、西南三极格局,逐步形成面向“一带一路”倡议建设的三大主体功能区。三大主体功能区向外辐射,形成五大地缘经济区域,即中东欧、中亚和蒙古、西亚北非、东南亚、南亚。东南亚地缘经济区域位于“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的交叉地带,是我国走向南亚和欧洲的关键节点;南亚是开展“一带一路”倡议合作的重要区域,同时位于“一带一路”倡议合作的最前沿;西亚北非位于“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同时也是开展海上能源贸易的重要中心;中东欧是陆上丝绸之路的终点,也是“一带一路”倡议重要的贸易中心和物质集散地;中亚和蒙古是我国通过陆路连通欧洲的必经之地,是陆上丝绸之路的商业咽喉,也是我国从陆地连通欧洲的关键区域。虽然《愿景与行动》清晰展现了我国面向“一带一路”倡议建设的开放态势,但边境线作为我国与相邻国家主权和领土的分割线,像一堵巨大的屏障,对旅游经济的区域一体化与“一带一路”倡议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

表1 中国三条边境旅游经济带

1.2 时空演化与地区差异

首先,“一带一路”倡议建设促进了边境旅游经济发展。将我国9个陆路边境省区的45个边境地级行政区作为研究样本,由45个边境地级行政区的旅游经济收入和旅游人次表示边境地区的旅游经济发展综合水平,分析边境旅游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的趋势(图1)。从图1可见,“一带一路”倡议建设促进了边境旅游经济发展。我国边境旅游经济增长十分迅速,2009—2018年全国边境旅游收入增长了791.98%,边境旅游人次增长了420.87%。2013年以来,“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与实施,为边境旅游经济的发展创造了稳定良好的国际环境。2015年,《关于支持沿边重点地区开发开放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提出之后,边境地区不断出台支持边境口岸发展的优惠政策,随着“跨境旅游合作区”和“边境旅游试验区”建设,边境地区对外开放水平全面提升,边境旅游经济增长速度加快。

图1 2009—2018年中国边境旅游经济发展趋势

其次,边境旅游经济空间分异趋势明显。将我国边境地级行政区所形成的沿边经济带作为独立单元测算,按照最高水平、较高水平、中等水平、较低水平、最低水平5个等级进行划分(表2)。

表2 我国边境旅游发展地区差异

从表2可见:①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我国东北边境旅游经济发展放缓。东北边境的边境旅游开发较早,有着良好的基础,呼伦贝尔市满洲里是我国最大的陆运口岸城市,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和边境旅游试验区的设立为其持续发展加力;丹东市是我国面向朝鲜贸易量最大的口岸和商品集散地,也是我国游客赴朝旅游的旅游集散地和最佳通道。2009—2018年,东北边境始终我国是边境旅游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但“一带一路”倡议的建设明显影响了东北边境的空间格局。从最高水平段的数量来看,东北边境的边境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在2009年全国领先,但2018年已被西北边境和西南边境赶超,增长速度放缓。②“丝绸之路经济带”助推西北边境旅游经济崛起。我国西北边境共与11个国家接壤,受限制于地理环境因素,广袤的西北地区普遍人口较少、经济水平较低,许多地区的边境旅游经济长期得不到发展。但西北边境的一些城市受益于古丝绸之路的历史联系和发展基础,紧紧抓住“一带一路”倡议建设带来的机遇,部分口岸城市迅速发展。如新疆霍尔果斯口岸成立了全球第一个跨境经济贸易区和投资合作中心,充分发挥了新疆对中亚3国的区位优势。2009—2018年,西北边境的边境旅游经济发展迅速升级,最高水平段的数量有所增加,新疆伊犁发展极为迅速。③“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促进了西南边境旅游经济迅速发展。2009—2018年,西南地区边界旅游经济整体发展水平提升。虽然西藏边境旅游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但广西和云南处于高水平阶段的城市由3个增加到6个,成为最高水平段中占比最大的地区。“一带一路”建设加深了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之间的合作,云南、广西两省区发挥重要的通道作用和地缘联络角色,我国到缅甸的昆明曼谷大通道的开通,中泰、中老铁路等高铁网的建设,大大缩短了我国与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交流距离,泛亚铁路网建设的初步成果更加活跃了西南边境旅游经济。

1.3 空间关联与时空跃迁

考虑到边境旅游旅游经济行为本身带来的空间相关性,本文进一步加入空间权重矩阵,分析边境旅游经济发展的全局空间自相关性和局部空间自相关性,以探究边境旅游经济空间分布的依赖性和非均衡性。为简化图示,将边境地级行政区名称用字母代替为:FCG(防城港)、CZ(崇左)、BISE(百色)、WS(文山)、HOH(红河)、XXBN(西双版纳)、PE(普洱)、LC(临沧)、DH(德宏)、BOSN(保山)、NJ(怒江)、LZ(林芝)、SN(山南)、RKZ(日喀则)、AL(阿里)、HT(和田)、KS(喀什)、KZ(克州)、AKS(阿克苏)、YL(伊犁)、BZ(博州)、TC(塔城)、ALT(阿勒泰)、CJ(昌吉)、HM(哈密)、JQ(酒泉)、ALSM(阿拉善盟)、BYZE(巴彦淖尔)、BT(包头)、WLCB(乌兰察布)、XLGL(锡林郭勒)、XAM(兴安盟)、HLBE(呼伦贝尔)、DXAL(大兴安岭)、HEH(黑河)、YC(伊春)、HG(鹤岗)、JMS(佳木斯)、SYS(双鸭山)、JX(鸡西)、MDJ(牡丹江)、YB(延边)、BISN(白山)、TH(通化)、DD(丹东)。2009年、2018年的全局自相关Moran′s I指数的计算结果分别为0.104083、0.298692,均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表示我国边境地区边境旅游经济的发展存在着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即高水平与高水平、低水平与低水平在地理上相邻。如图2所示,第一、二、三、四象限分别表示边境旅游经济高—高集聚、低—高集聚、低—低集聚、高—低集聚,箭头的方向则表示2009—2018年的迁移走向。

空间分布特征方面:根据图2中各散点的分布情况,我国边境旅游经济的局部空间自相关性分布变化较小。总体而言,位处第一、三象限的散点比第二、四象限多,即我国边境旅游经济受到区域邻近性的影响,更多地表现为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具体而言,高—高集聚地区以东北边境和西南边境为主,低—低集聚区则以西北边境为主。在低—高集聚、高—低集聚中可以发现,发展带动整体区域发展的边境地区,如保山、呼伦贝尔、锡林郭勒、包头、伊犁、酒泉,以及滞后于区域整体发展的边境地区,如兴安盟、大兴安岭、白山市,说明我国边境旅游经济存在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有着显著的空间分布依赖性和非均衡性。

图2 2009—2018年中国边境旅游空间跃迁LISA图

空间跃迁走向方面:根据图2各散点的空间跃迁过程,第二象限的散点有明显的大幅度的跃迁,但第三象限的散点时空演化和迁移并不明显,具体表现为西南和西北边境的散点出现了低—高、低—低向高—高、高—低迁移的趋势。西南边境的高水平集聚明显增加,广西的百色、崇左、防城港,云南的德宏、普洱、红河、西双版纳等地长期保持高—高集聚。近年来,随着西南边境的对外交流平台与合作机制不断扩大,使旅游发展逐渐成为热点,旅游经济效应显著,如我国—南亚博览会、中国—东盟博览会、南亚、东南亚国家商品展等的展开,促进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往来交流,推动了西南边境高水平集聚。西北边境的酒泉、昌吉、伊犁向高—低集聚发展,说明西北边境部分地区开始关重视境旅游市场,如我国最长的高速公路连云港—霍尔果斯高速公路促进了内连外通,带动了地区旅游经济。同时,霍尔果斯边境合作中心的设立进一步加强了边境地区的边界经济渗透性,西北边境部分地区的旅游经济被带动起来。但值得注意的是,旅游经济的带动是极为有限的,虽然我国边境旅游经济空间存在整体的调整,部分地区的优势逐渐凸显,但是总体非均衡状态依然突出。

2 中国边境旅游经济影响因素

2.1 指标选取与模型设计

指标体系:根据已有的文献[34-38],本文按照邻国经济驱动要素、本地经济驱动要素和边境旅游经济发展水平构建指标体系。选择邻国经济水平、邻国政治稳定、对外通道数量、对外贸易沟通4个指标来表现邻国经济驱动要素,选择地区经济水平、地区政策优惠、对内通达程度、旅游资源优势来表现本地经济驱动要素。

数据来源:选取2009—2018年“一带一路”倡议前后10年的我国45个边境地级行政区及14个邻国的面板数据作为研究基础。我国45个边境地级行政区的边境旅游人次及收入、进出口贸易额、人均GDP等数据来源于各地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口岸数量来源于《中国口岸年鉴》,对内通达程度采用边境口岸距离最近机场、铁路、公路的距离综合测算获得,地区优惠政策由各地区的各类开发区数量综合计算获得,旅游资源优势由各地区的A级景区综计算获得,14个邻国的世界治理指数、人均GDP均来自世界银行数据库。

熵值权重:本文在对数据进行min—max功效函数与非负化处理的基础之上,运用熵值法确定邻国经济、本地经济和边境旅游经济的综合权重。计算公式为:

本文根据熵值法计算的指标权重(表3)和标准化数值,计算出第i个地区的邻国经济要素、本地经济要素和边境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可以发现,邻国经济要素中指标权重最大的是对外通道数量、对外贸易沟通和邻国经济水平,最后是邻国政治稳定;本地经济要素中指标权重最大的是地区政策优惠,其次是地区经济水平和旅游资源优势,最后是对内通达程度。

表3 边境旅游经济发展指标及权重

模型设计:为了进一步讨论我国边境旅游经济驱动的影响因素,本文构建公式(8)来体现邻国经济驱动要素与本地经济驱动要素对边境旅游经济的影响关系。其中,BTit表示边境地区旅游经济综合水平;Iit表示本地经济驱动要素综合评价;Oit表示邻国经济驱动要素综合评价;εit为其他干扰项。

经过Hausman检验(Prob>chi2=0.0000),选择固定效应(FE)模型进行估计。考虑到我国边境地区的旅游经济发展存在着一定的空间相关性,因此进一步进行LM检验结果。结果表示,空间自相关模型(SAR)和空间误差模型(SEM)的检验结果都较好,表明我国边境旅游经济水平确实存在空间相关性,且需要进一步验证空间杜宾模型(SDM)的合理性(表4)。

表4 LM 检验表

综合考虑LR检验和Wald检验结果(表5),本文最终选择双重固定效应的空间杜宾模型(SDM),即需要同时考虑边境旅游经济、本地经济驱动、邻国经济驱动的空间效应,将公式(8)加入空间权重矩阵wij:

表5 LR检验和Wald 检验表

2.2 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因素估计结果见表6。在不考虑变量间的空间关系时(模型一),邻国经济驱动要素与本地经济驱动要素对边境旅游经济的影响都比较显著,且本地经济驱动要素是边境旅游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在考虑空间关系后(模型二),发现本地经济驱动要素存在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即本地边境旅游经济发展的内部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相邻地区的内部经济发展资源;邻国经济驱动要素、边境旅游经济发展存在着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即本地区的旅游经济发展的对外互动和综合边境旅游发展都对相邻地区有着示范指引作用。对于这一研究结果,可以解释为本地经济驱动要素的作用范围局限于本地区的边境旅游经济发展,而邻国经济驱动要素的影响范围更能覆盖到周边地区,说明边境地区的对外互动的影响更具有扩散性。

表6 边境旅游经济影响因素

综合来看,我国边境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受到本地经济和邻国经济的共同驱动,是在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与国家政策的推动下起步和发展的。边境地区的对外开放与边境旅游的初步探索始于改革开放之后,我国与周边国家逐步确立了外交关系,依托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与邻国发展,一些边境地区开始开展小额贸易和集市贸易。在《边境小额贸易暂行管理办法》及一系列开展边境自费旅游的指导文件和暂行管理办法出台后,边境地区对外合作逐步规范起来,实现了旅游经济的初步发展。随着边境经济合作区、保税区、边境试验区等的建设及边境优惠政策的倾斜,边境地区抓住发展机遇,不断开发边境旅游资源、规范边境旅游市场、培育特色产业、深化边境合作,推动了我国边境旅游经济的持续发展。进一步分析我国边境旅游经济的驱动因素,具体如下:

第一,本地经济的作用占主导地位。从本地经济驱动要素指标构成来看,地区政策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我国边境旅游经济的发展则受政策主导较为明显。边境地区长久以来处于边缘地带,本地经济的发展则受限制于国家对领土和口岸的管理。边境地区发展初期,国家政策制定的主要目标是国家安全、边境物质供给,在发展过程中,国家政策制定并逐步开始重视边境城镇的发展,如建设各类试验区和国际化的旅游集散中心等。本地经济不断提升区域综合发展能力,从单纯依靠地理区位条件和制度优势到综合发挥区域旅游资源优势和特色产业优势,反映出我国边境旅游经济是以本地经济为主导的发展模式。

第二,邻国经济的作用受到制约。从邻国经济驱动要素指标构成来看,对外通道和对外贸易发挥重要作用,而邻国的经济和政治影响程度较小。这种情况可以反映我国边境管理成效,当邻国局势不稳定时,通过边境地区的有效控制能减少邻国带来的风险。但同时也反映了我国与邻国的边境旅游合作深度不足,当前我国边境旅游仍以国内客源为主,许多边境地区的游客保持着临境不出境的状态,邻国客源市场的边境旅游需求依然较小。由于对外合作带来的人口、资金、货物等资源流动可为边境旅游经济提供可持续的流量,因此我国边境旅游经济的持续发展需要进一步利用好对外合作平台,充分发挥平台优势。

2.3 地区驱动差异

由于我国边境地区产业发展基础和对外合作状态存在较大差异,因此边境地区旅游经济发展存在类型不同、程度不均的情况(表7)。根据东北、西北和西南3条沿边经济带的旅游经济发展驱动差异,表现出以下特征:

首先,邻国经济驱动要素对东北边境的影响小于本地经济驱动要素的影响。东北边境沿边经济带的发展是以本地经济为主体,外部资源与邻国经济对边境旅游经济的作用较小,这一结论与李圣华、赵可金等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他们认为,受俄罗斯经济发展缓慢、朝鲜边境封闭的影响,东北边境的外部资源不能有效促进地区发展,同时东北边境内部发展也存在后劲不足的问题。此外,根据空间效应结果,东北边境地区的本地经济驱动要素对周边地区存在显著的负向溢出效应,即东北边境地区本地经济驱动要素的发展存在着吸收周边地区资源的现象,东北沿边经济带的内部竞争激烈。

其次,邻国经济驱动要素对西北沿边经济带没有显著影响。受限制于西北边境的地形条件和邻国状态,对旅游发展提供的动力十分有限,而由内部资源主导边境地区的旅游经济发展。根据空间效应结果,西北边境地区的对外经济联系程度存在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即西北边境地区对外联系的效益范围更能覆盖到周边地区,说明西北边境地区的对外效益影响范围更广,西北沿边经济带内的区域流通性较强,西北地区发挥的通道作用显著。

第三,邻国经济驱动要素和本地经济驱动要素对西南沿边经济带有着显著影响。在考虑空间相关性后,西南沿边经济带的边境旅游经济发展存在显著的正向的溢出效应,推动西南沿边经济带的整体发展。西南沿边经济带的边境旅游经济发展得益于对本地旅游经济资源的挖掘和对邻国旅游经济资源的利用,也反映了西南边境近几年较为稳定的国际关系和长期对外合作基础。西南边境地区积极利用民间交流合作基础、跨区域合作通道及合作平台,结合边境片区的旅游资源,充分发挥本地旅游和对外旅游交流的功能,提升地区旅游经济的综合水平。当前,西南沿边经济带的边境旅游经济发展呈现出多热点、高水平集聚的状态,应积极利用好当前发展态势,协调兼顾挖掘内部资源,扩大对外优势,促进边境旅游经济的持续与健康发展。

表7 我国三条沿边经济带分异测算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本文通过构建边境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及驱动要素指标体系,运用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对“一带一路”建设前后时期我国45个边境地级行政区的边境旅游经济空间格局演化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①我国沿国家边界形成的沿边经济带是边境旅游经济发展的载体,并形成东北边境、西北边境和西南边境三大旅游片区。其中,东北边境以辽宁丹东、内蒙古满洲里、吉林延边等地为核心,西北边境以甘肃酒泉、新疆伊犁等地为核心,西南边境以云南德宏、西双版纳和广西百色、崇左为核心。口岸城市是边境旅游依托的核心,并对沿边经济发展产生重要作用。②“一带一路”建设下,我国边境旅游经济空间格局发生显著变化。边境旅游经济空间分异测算结果表明,我国的边境旅游经济空间在“一带一路”建设前后产生了两个趋势的演化:一是“一带一路”建设后东北边境旅游经济放缓;二是西北地区、西南地区获得了较大发展。其中,西北边境旅游经济崛起得益于“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促进了西南边境旅游经济发展迅速。③“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我国边境旅游经济空间关系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为:从整体而言,我国边境地区旅游经济存在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整体表现为高水平集聚或低水平集聚,有着显著的空间分布依赖性和非均衡性。如,西北沿边经济带的和田、喀什、克州、阿克苏和西南沿边经济带的西藏边境、云南怒江地区长期得不到发展,形成低水平集聚。从发展来看,东北边境旅游经济发展区域差距进一步拉大,发展优势地区尚未充分发挥对整体地区的带动作用。而随着西南、西北边境部分城市的发展,低水平集聚的现象有所改变,且西南边境的高水平集聚明显增加,主要原因是基础设施改善、对外合作平台与合作机制扩大。④我国3条沿边经济带边境旅游经济空间分异影响因素各异。具体表现为:第一,本地经济的作用占主导地位,对本地经济的巨大投入,拉动了西北沿边经济带的发展。如,新疆的伊犁边境旅游经济发展得益于口岸经济的建设,以及我国与哈萨克斯坦建立的跨境旅游合作区。第二,受邻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边境旅游经济发展受到影响。最为典型的是东北地区,由于相邻的朝鲜、俄罗斯经济发展迟滞,邻国经济对东北边境旅游经济发展的拉动力不足。第三,邻国经济与本地经济双重作用推动西南边境旅游经济发展。如,越南经济的迅速崛起,“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我国通往老挝、缅甸的交通基础设施大大改善,这些因素为西南边境旅游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3.2 建议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认为我国边境旅游发展政策的制定要避免采取“一刀切”的方式,不同地区须制定针对性的政策。边境旅游经济发展政策要充分考虑邻国经济特点、本地经济基础的差异化特征,从而制定差异化发展策略。

首先,东北边境应以本地经济发展为核心。东北边境旅游经济发展有着深厚基础,早在1985年,中朝的互访活动打破了我国陆路边境的封闭状态,形成了边境旅游的雏形。但是,由于邻国经济发展的制约,东北地区边境旅游出现了衰退趋势。以“大图们倡议”(GTI,1995)、中蒙俄经济走廊(2016)、中蒙跨境旅游合作区(2017)等合作协议和政策为代表的东北亚区域一体化发展模式,不仅没有给东北地区带来较大改观,反而使东北边境失去了发展边境旅游经济的重心。因此,东北边境应发挥自身边境旅游资源优势,提升内部增长动力,致力于改善本地边境旅游吸引物不足、旅游产品同质化、旅游基础设施滞后、边境旅游市场管理不足等问题,以边境口岸辐射边境城市、边境旅游带动区域旅游的方式为东北边境旅游经济的发展提供可持续动力。

其次,西北边境应该以通道建设为核心。由于古丝绸之路穿越我国西北边境,因此西北边境对外往来起步也相对较早。然而,邻国经济发展水平低、地域广阔人烟稀少、地区安全等因素制约了西北边境旅游经济的发展空间。中哈边境的“霍尔果斯跨境旅游合作区”创新了发展模式,但口岸贸易占据主导地位,在旅游发展方面反而没有较大突破。边境旅游作为一种边境地区的社会活动,具有流动性与聚集性并存的特征,长距离的旅游流为边境地区带来了要素流动,是实现对外友好交流、互惠互利、改善国际关系的主要手段。2014年,中国、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3国联合成功申报“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为世界遗产,为西北边境如何发挥好外部经济效益带来了新思路。因此,西北地区的边境旅游政策应以通道建设为核心,为打造名副其实的“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赋能。

最后,西南边境应该以“跨境旅游合作区”为核心。西南边境具有本地经济和邻国经济综合发展的优势基础,须进一步推进区域性的旅游经济合作。边境旅游相对于传统边境贸易等而言,其运作机制和合作网络更为复杂,涉及到基础设施、资金流、物流、旅游流的综合配置,更将边境地区视为目的地而非通道。因此,西南地区应该围绕“跨境旅游合作区”建设,在空间范围、合作方式、旅游形态等方面进行大胆创新和尝试。在政策制定上以解决当前流通不畅、发展不均的现状为目标,借鉴国际经验如跨境游道、国际和平公园等模式,积极探索适合我国的边境旅游经济合作新模式。

猜你喜欢
邻国边境地区边境
边境扬威
边境小城马斯特里赫特
150万乌克兰难民涌入邻国
边境地区语言教师队伍建设困境及对策探讨——以云南为例
守卫边境的“帕米尔雄鹰”
中国及其邻国
严阵以待
欧盟邻国政策的边防管理功能研究
新墨西哥州的边境地区 探险蒙蒂塞洛峡谷
中越边境大扫雷的经验及其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