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医教协同推进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改革

2021-06-02 11:32潘炳华黄天壬苏晓云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6期
关键词:住院医师专业学位硕士

潘炳华 黄天壬 苏晓云

[摘           要]  根据《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结合广西医科大学实际,目前,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改革已进行了一段时间,改革的成效已逐渐显现出来,此时需要进一步深化医教协同,深入推进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制度的改革,从招生考试改革、培养模式改革、导师队伍建设和培养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探索,严格落实医教协同的要求,深入推进培养改革,不断创新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培养高层次医学技能型人才,为社会输送高层次医学技能型人才。

[关    键   词]  医教协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06-0073-03

2014年3月,教育部、发改委等六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教研 〔2014〕2号),提出深化院校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1]。通过加强培养基地的建设及培养过程的管理,严格地执行培养考核标准,不断提高培养基地的培养能力和培养质量。

2017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63号),强调优化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培训内容和时间,使培训内容更加合理化,时间更加人性化[2]。这是国家层面的制度要求,说明国家对医学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视,同时也为国家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提供了制度保障。

广西医科大学在此背景下,积极探索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改革,2013年进行了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试点改革,目前完成了三届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医学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一、临床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生源数量不足,质量不高

广西受到地域因素、经济文化发展相对滞后等因素的影响,难以吸引985、211高校的考生报考。此外,报考生源结构复杂(医学院校的应届毕业生、本硕连读的医学生和工作后继续深造的临床医生),理论基础及临床技能存在较大的差异。虽然上线考生数量较多,但高分考生少,上线考生中一些医疗卫生专业领域如全科、儿科、精神科、产科、麻醉、康复、重症医学、传染病、老年医学等人数也不足,往往需要从报考其他热门专业领域考生中调剂才能完成招生任务,而从其他专业调剂过来的考生有学习积极性不高等问题。

(二)招生制度制约人才选拔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招考制度在形式、内容和评价方式等方面较为传统单一,与临床专业人才培养的特殊性、复杂性联系不够密切。同时,受到招生单位在招考制度改革力度、配套措施、经费投入等方面的限制,在复试阶段也未能建立起科学的、客观的、规范的、针对不同专业领域的复试考查形式、内容和评价体系等高效的工作机制,复试结果很难全面真实地反映出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考生的临床实践能力。

(三)课程建设不能满足医教协同发展需要

学位授权类型不断丰富,需要对课程体系建设进行通盘考虑的情况下,系统建设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是非常重要的。目前临床医学课堂教学方式还较为单一,研究生阶段的课程安排大多是本科时期学过的内容,没有突出研究生培养的特点,多数课程与本科课程学习方式雷同,缺乏前沿性、实用性,授课模式单一,专业型研究生与学术型研究生的课程學分要求及课程学习方式无较大区别,没有差异的培养体现不出专业型研究生的优势[3]。课程设置科目偏少,医学人文素养与医患沟通能力课程建设力度不够,学生选课机会不多。科研思维课程及人文科学课程较少,对学生立德树人的教育意识淡薄,专业型研究生的临床压力大,缺少专门的心理辅导课。理论教学只能在学校进行,有的培养基地没有设置理论课程供学生学习,学校安排的课程有时会与培养基地临床技能培训在时间上有冲突。课程设置缺乏国际前瞻性,课程安排大多沿用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计。学生接受前沿知识的机会少,国际视野缺乏,领域内的专家讲座少,这样会使学生的思维产生定式,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四)培养环节管理不够规范

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医学院校的应届毕业生、本硕连读的医学生和工作后继续深造的临床医生),部分学生未经过公共科目学习直接进入基地培养,理论基础薄弱;部分学生原来规培专业与研究生阶段攻读专业不一致;规范化培养方案没有根据学科及学生的特点进行差异化设计,学科无论大小,临床轮转时间33个月“一刀切”,学科专业方向特点不够突出,临床考核指标体系有待完善、评价体系有待规范。没有统一的临床能力考核标准,考评制度不严格,各个科室的出科考核存在一次过或者全部过的现象,对于教学质量存在严重的误判[4]。这样使得研究生的教育质量得不到准确的体现,学校和导师在制订培养计划的时候容易出现偏差,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也不利于对培养基地的教学水平进行评估。各培养科室临床能力考核没有统一的评分细则,单纯地以出科考核成绩是否合格为评判标准。这样使真正优秀的学生得不到鼓励,同时也降低了培养基地的培养质量。社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国家财政每年补助3万元,自治区财政每年补贴1万元,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无补助,存在影响稳定的因素。

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举措和效果

(一)招生考试改革

第一,在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初试中增加“临床医学综合能力”的考核,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学术型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考试则由学校自主命题。第二,强化复试考核,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考生增加临床实践技能的考核,考查其现场反应能力和技能操作能力;学术型考生强化科学研究能力考查和基础知识储备考查。同时,广西医科大学发挥招生单位录取的主体作用,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要求,学校可自主划线决定。

(二)培养模式改革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采用理论学习、临床轮转与导师指导相结合的方式,以临床轮转为主,培养过程按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进行,同时重视学位课程学习、临床研究以及教学能力的全面培养[5]。

首先,在课程学习方面,广西医科大学要求课程必须修满20个学分,同时所修的课程中必须包括公共学位课、专业学位课、选修课和学术讲座四部分的内容。课程教学任务由学校和培养基地共同负责,地面集中授课、线上教学、专题讲座等方式相结合。

其次,在临床能力训练方面,以提高临床实践能力为主。临床能力训练必须在学校指定的国家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公布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进行。临床轮转严格按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进行,学生临床实际培训时间不少于33个月,且达到各专业培训标准细则的要求。

再次,培养质量考核方面细分为四个部分。课程学习考核: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课程的学习。临床能力考核:主要考核研究生是否具有较强的临床分析、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6]。教学实践考核:研究生完成教学实践后,由所在教研室组成教学能力考核小组,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语言表达、教学手段、教学态度与仪表、教学改革与创新、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考核。毕业考核:在学位论文答辩前,研究生必须参加由培养基地组织的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和专业外语的毕业考核。

最后,毕业及学位授予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外语水平,并要求在学习期间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同时毕业生需完成培养方案所规定的所有课程的学习且修满20个学分、成绩合格,通过轮转各阶段的考核,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满足以上条件方可申请授予学位。

此外,广西医科大学要求研究生既是在校学生,同时也是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接受学校、卫生行政部门培训基地的管理,由研究生院统筹负责。按四级管理制度做好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各教研室、轮转科室需成立导师指导小组,负责指导研究生的临床能力训练。分流机制要求对不适宜继续进行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的研究生进行合理分流,可以因材施教,由专业学位转为学术学位。

(三)导师队伍建设

廣西医科大学根据《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意见》和《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等国家文件精神要求,进一步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强化导师的责任意识,大力提升导师的指导能力。

(1)研究生导师采用竞聘上岗的方式遴选,强化与招生培养紧密衔接的岗位意识,废除导师终身制;导师资格及招生审核实行一年一审,形成动态的准入和退出机制。

(2)研究生导师遴选和上岗条件要求学术型导师和专业学位导师分类选聘,专业学位硕士生导师要求必须具备相应领域的执业资格证书,侧重从业年限和临床技能水平的要求。

(3)学校制订了《研究生导师工作职责》和《全面贯彻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工作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导师是研究生培养过程的第一责任人,完善导师管理评价机制,建立健全导师遴选机制、导师评聘分离机制、导师考核评价机制和导师奖惩机制。

(4)加强导师培训制度,2015年以来每年定期承办广西教育厅主办的全区医学类导师培训大会,聘请国内知名院士、专家、学者对我区医学类导师进行培训,并要求各二级学院开展分学科导师培训工作。

(四)培养基地建设

一方面基地要完善制度,建立动态调整的基地管理模式。《广西医科大学二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设置与管理办法》,对校外研究生培养基地的单位资质要求及准入程序做了细致规定。另一方面明确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标准,要求与医教协同文件接轨,要求与我校开展校外研究生培养的单位,原则上都必须获得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的资质[7]。最后,及时淘汰及整改已开展合作但不是国家规培基地的单位,我校暂停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招生培养工作;对于几家尚未取得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资格的我校非直属医院,要求医院加强自身建设,限期整改提升,否则取消招生资格。

(五)改革成效

实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以来,我校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通过率大幅提高并保持在90%以上(如表1所示)。

根据第三方对我校2013—2017届五届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毕业研究生满意度的调查,实施改革以来,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毕业生各项满意度均在97%以上(如表2所示)。

三、小结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医疗卫生的高质量发展为社会和谐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随着医教协同不断深入,我国现阶段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得到很大的发展,社会对更高层次技能型人才需求必然会增加。广西医科大学在研究生教育上深入推进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改革,深化医教协同,将学校的办学质量提高到一定水平,为西部地区人才队伍的建设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推进医教协同的改革发展,为以后的教学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利于培养更高层次人才。学校充分利用资源深入改革,积极培育医学高层次技能人才,提高学生的岗位胜任能力,助力西部地区卫生事业的发展,提高西部地区医学教育水平和医疗卫生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卫生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Z/OL].教研[2014]2号.(2014-06-30)[2019-06-12].http://www.moe.gov.cn/srcsite/A22/s7065/201407/t20140714_178832.html.

[2]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63号)[EB/OL].[2019-01-03].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07/11/content_5209661.htm.

[3]汪玲.教改医改互动推进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模式改革[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11):19-22.

[4]刘瑛.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能力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4,31(3):216-218.

[5]刘洁.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的探索与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6):13-16.

[6]肖湘君,李勇,陈旭.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的协同创新与衔接探索[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7,34(8):619-621,640.

[7]李镓伊,贾琳,李玉华.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接轨的实践与思考[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7,40(3):405-407,410.

编辑 李 争

①基金项目:全国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研究课题“西部地区‘5+3+X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现状和探索研究”(编号:A2-YX20190307-0);广西壮族自治区2019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项目“西部地区‘5+3+X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现状和探索研究”(编号:JGY2019041);广西壮族自治区2019年研究生创新项目课题“广西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前后运行效率研究”(编号:YCSW2019106)。

作者简介:潘炳华(1997—),男,广西上林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等医学教育。

通讯作者:黄天壬(1962—),男,广西南宁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學位与研究生教育。

猜你喜欢
住院医师专业学位硕士
基于SCL-90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医师心理健康研究
PBL结合培养性讲课在风湿免疫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教学探索
关于住院医师对终身教育认可度的调查研究
The varieties of modern English and how does this range affect teaching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职业资格衔接困境和思考
唐维泽、段立作品
法国优秀硕士奖学金项目:France Excellence”
在职硕士全国联考将取消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教育的目标与质量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