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晴雨 苏文鹏 高来鑫
[摘 要] 经初步调查,滁州市青少年科普教育还停留在学校教学、科普参观和青少年科技比赛上,而“电子科普创客课堂”公益项目致力于为滁州市青少年提供一个科普教育实践机会,在借助政府机构(科技馆)、学校等传统资源实现物质帮扶的同时,巧妙地依托滁州学院大学生电子协会,将电子科普融入公益项目,将电子科技知识传播给滁州市中小学生,不仅引导和培养青少年科学素质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知识的浓厚兴趣,还使项目能够获得学校以及科技馆的长期支持以及足够的运作资金,实现长期运转。
[关 键 词] 電子创客;公益科普;创客教育;科技活动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09-0072-02
随着我国城镇化发展的不断推进、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青少年中小学生群体的课外素质拓展教育日益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随着社会的进步,应试教育以分数论高低的模式弊端逐渐显露,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都极为匮乏。这也就是中国学生在学习能力上十分出众,但在科技发展及创新上无法取得太多杰出突出成果的重要原因。
因此,学校以及家长已经开始对学生的科普教育加强重视,但受制于学校科普教育资源以及科普教师的缺乏,相应的科普活动难以举办,学生的科普教育无法得到满足。“电子科普创客课堂”公益项目就很好地解决了一般科普教育活动受限的问题。大学生志愿者们发扬志愿服务的公益精神,以电子科普活动为主要载体,结合电子协会的电子实验器材和电子创客的实验配件以及电子协会志愿者们充足的电子知识储备。将电子知识、电路原理通过多样的电子科普活动传播给青少年,激发其从小学科学、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热情,感受电子科普的魅力,收获最初的专业启蒙。
一、“一体三翼”持续共建电子科普创客课堂公益项目
(一)“一体”为核心,实现自供血
项目的“一体”核心为项目的正常化运营、长久化运作提供了保障。而这“一体”核心工程可以成功地依靠团队打造的“电子科普创客课堂”项目来维持。在这个“电子科普创客课堂”服务项目内,团队为社区留守儿童和学校学生为主的滁州市青少年提供丰富多彩、创新趣味的电子科普服务,并通过这一科普服务外包吸引科技馆对项目的资金投入。
(二)“三翼全方位”,公益全升级
在充分利用“一体”核心实现项目自供血、开展“电子科普创客”公益服务的基础上,项目还利用对“三翼全方位”的打造很好地实现了项目运作平台的公益性升级。项目通过与科技馆、中小学校、社区联合开展“电子科普创客课堂”公益项目这种合作共建途径进一步将“政府力量”“高校力量”和“社会力量”这“三翼”资源的优势成功地汇聚到青少年群体的身上。借助“三翼”的宣传效力将“电子科普创客课堂”公益项目宣传推广出去,吸引更多的单位关注并加入我们的公益科普项目,并引导更多的青少年参加我们的电子创客活动,更好地为滁州市青少年提供一个科普教育实践机会。
二、“电子科普创客课堂”公益项目活动内容
“电子科普创客课堂”公益志愿服务不同于当前单一的科普场馆参观的科普教育实践模式,“电子科普创客课堂”公益项目具有丰富的电子科普创客活动,该项目采用了“科普展览+课件分享+电子创客”的新型科普模式开展“电子产品科普展览教育”“电子知识PPT课件分享”“电子创客”等活动。该项目有效地将大学生志愿者、社区、政府、中小学等优势资源结合在一起,共同开展青少年电子科普创客活动。项目活动形式丰富,具有很强的趣味实践性,深受青少年的喜爱。以下是主要活动实践内容。
(一)电子科技作品科普讲解活动
电子协会作为一个大学生学术科技社团,具有丰富的电子科技产品资源。电子协会定期收集社员在“挑战杯”大学生学术科技作品大赛、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恩智浦”智能车大赛、机器人大赛等省级以上学科竞赛中获奖的科技作品以及社员的课外科技作品,并安排具有丰富专业知识的电子科普志愿者以“课件+展览+实操”的模式开展电子科普活动。通过课件讲解电子科技作品的科学知识和工作原理,通过指导青少年实际动手操作体验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索兴趣以及科学创新思维。
(二)电子创客活动
基于创客教育理念设计的创客活动,借助电子协会的电子课外科学实验器材——面包板(专为电子电路的无焊接实验设计制造的板)以及配套电子元器件等科普资源,由电子科普志愿服务团队策划设计“红绿灯控制电路”“彩灯字闪烁电路”“光控开关电路”“计时闹铃”“无线遥控赛车”等电子电路创客活动。并由科技馆与合作学校选拔适龄学生参加活动,活动开展时电子科普志愿者将电路原理以及电子器件功能通过课件向青少年介绍,并通过实际操作演示进一步指导学生进行动手实践,通过这一电子创客教育模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以及创新思维及能力。
三、“电子科普创客课堂”公益项目受益方
(一)大学生志愿者
为大学生电子协会电子科普志愿者提供了一个发挥专业优势的专业实践机会,让大学生了解认识到国情社会并积极投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大浪潮中,展现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高尚魅力。同时在课外实践中也能培养自己的吃苦耐劳品质,增强协作精神,将此也作为一个检验自己专业学习能力、锻炼与提升的机会,从活动中也能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更丰富了大学生的课外时间,形成了良好的互学互助体系。
(二)滁州市科技馆
滁州市科技馆作为滁州市重要的科普教育基地,承担着滁州市市民的科学教育普及的任务,“电子科普创客课堂”公益项目为科技馆提供了丰富的电子科普创客活动以及交互体验、实践操作的创新科普模式,使科学场馆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大大提升,项目的活动开展可以进一步支持滁州市科技馆的科普教育工作,且有效地完成了滁州市教体局、滁州市科协安排的“学生素质教育提升行动”“中国科普日”“科普活动周”等工作任务。
(三)滁州市中小学校
2016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明确提出要大力开展校内外结合的科技教育活动,充分发挥校外教育的促进作用,拓展校外青少年科技教育渠道,鼓励中小学利用科技馆等各类科技场馆及科普教育基地资源,开展科技学习和实践活动。借助“电子科普创客课堂”公益科普项目可以有效地解决学校科普教师匮乏以及科普活动资源匮乏的问题,为学生开展更多的科技教育活动,促进学生素质教育发展。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科技教育特色得到进一步彰显。
四、“电子科普创客课堂”公益项目改进方向
针对目前青少年科技活动的缺乏,学校、政府力量单一的社会问题,将青少年科技活动融入公益科普中是一种有效且效果较好的实践办法。本文针对现有条件以及实践所得提出以下初步建议。
(一)共建电子创客校内课堂
与滁州市中小学校合作,制订好长期课程计划,为适龄学生开展电子创客课程,以“电子电路设计活动”为蓝本,尝试“小班化”教学,体验系列主题实验,自主观察,发现并提出问题,将活动以课程的模式进行,让学生在活动中完成“学习+实践+总结”的创客流程。既能在活动中学习到知识,又能通过实践巩固知识,总结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提出自己的科学猜想。
(二)共建电子创客课题组,推动项目成果
为进一步推动电子创客活动的项目成果化,与滁州市科技馆、学校合作,从历次“电子创客活动”中选拔优秀的青少年,并从高校专业老师、电子学科竞赛优秀学生中招募科普志愿者,结合“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设立电子创客课题组,对学生进行集中赛事培训,取得优异成绩。并进一步将项目成果转化推广吸引更多的单位资助加入我们这个项目。共同推动青少年科普教育、创客教育工作发展。
(三)设立创客工作坊
吸收政府、社会的公益资金与各中小学校、社区共同设立创客工作坊,为青少年科技创新作品设计实施提供物质保障,同时招募具有丰富专业知识的大学老师和大学生志愿者,对青少年的科技创新作品设计思路进行指导,解决科技创新设计时遇到的问题,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对积极参加的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
(四)建立创新技能评价体系
通过在滁州科技館选取适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基于创客教育理念设计的“组装智能小车”和“LED电路设计”等科技活动实施,通过专家打分、家长调查问卷、学习单测试以及教师访谈等多种方法,分析其创客教育活动效果。能够大幅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五)建立项目反馈机制
目前活动的开展缺乏事后的总结反馈,活动效果、影响、评价作为活动的重要考核依据设置活动调查表和反馈意见表,布置一些适当的课外作业,使学生有目的地参观学习。每次活动结束后都要求学生填写反馈意见表或观后感,及时与带队老师和家长进行了解沟通,使我们能够全面了解和掌握学生学习和参观的情况和效果,及时对活动安排进行修订和合理规划,查漏补缺,充分利用场馆课程资源,开发出更加定位精准的科学实践教育活动。
五、实践展望
“电子科普创客课堂”公益项目的实践与探索一直在路上,电子科学知识普及是基础,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才是关键,在电子科普的基础上向电子创客、青少年科技创新发展。在未来的发展实践中我们将继续做好“电子科普”“青少年科技创新培养”两条主线,寻求项目更好的物质资源配置,借助项目的运营模式强化科学技术的传播与影响,实现项目参与者共同进步。“电子科普创客课堂”公益项目将继续发挥其在青少年创客教育上的作用,在青少年义务教育阶段,为滁州市青少年提供更多的电子科普教育活动,普及电子科学知识,培养青少年的科技创新能力,为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李立娟,胡扬洋.科技馆与学校教育结合的物理课程教学探索:以“听你讲光的故事”为例[J].中学物理(初中版),2020,38(2):57-59.
[2]曹玲玲.基于创客教育培养初中生创新技能的实践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8.
[3]肖小亮.馆校结合推科普 创新共建储人才:生命科学后备人才馆校协作培养模式研究[C].中国科普研究所.面向新时代的馆校结合·科学教育:第十届馆校结合科学教育论坛论文集[A],2018:45-51.
编辑 郑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