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女性职业教育对当前农村女性职业教育发展启示

2021-06-02 11:07符怀水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9期
关键词:实业职业培训

[摘           要]  中国女性职业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从清朝末年的萌芽状态到民国时期的黄金发展直至今日的多元化发展。通过梳理清朝末年到民国时期女性职业教育发展的整体情况,再结合当今农村女性职业教育培训发展的实际情况,通过启示与思考给予一些适时的建议及对策,以促进女性职业教育更好的发展与完善。

[关    键   词]  近代女性;职业教育;发展;启示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09-0032-02

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时期,曾有很长一段时间中国农村女性教育权益被剥夺。人们长期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男尊女卑”,受这种封建思想的影响,人们普遍认为女性不必接受知识文化教育和正规、系统的学校教育,只需学习一些“女红”“三从四德”等封建人伦知识。直到清朝末年,在西方资本主义工商业对当时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巨大冲击影响下,一些有识之士和西方教会学校的创办等开始在社会上发声呼吁关注和重视女性教育。同时在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传播影响下,女性受教育的问题才逐渐被人们重视起来,由此形成了清末女学运动。在当时,一些思想开化的知识分子认识到女性要想独立得到解放,就首先须获得经济独立,这就需要有一份能保证自足的职业。在此大背景下,中国女性职业教育思想开始产生。

一、清朝末年女性实业教育的起步与发展

中国近代女性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女性实业教育发展和女性职业教育发展两个阶段。

清朝末年女性职业教育只是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并没有形成体系。清末兴起并初步发展女性实业教育被视为中国近代女性职业教育的开端。在当时,女性实业教育的社会呼吁与一些积极的实践实际大多数是社会自发性的女性职业学校。1898年5月,第一所自办女学——“中国女学堂”创办成立,这是由经元善、梁启超、康广仁等人创办,以期达到培养贤妻良母、“保国保种”为目的。在 “中国女学堂”中需要学习有以“孝经”“四书”“须知何解”等为主的经诗、古文等中文课,同时也兼顾算术、地理、图画、琴学等西文课的课程安排,这其实就已经体现了实业教育的思想。女性实业教育的开端可追溯到1904年上海女性蚕桑学堂的创办。随后的1913年8月《实业学校令》頒布,规定“女性职业学校得就地方情形与其性质,参照各项实业学校规程办理”,这时女性职业教育的开端才被政府正式予以承认[1]。因此,在此之前都是由社会力量兴办女性实业教育。

在查阅清朝末年女性实业教育的受教育内容可以大致归纳出,因当时中国女性长期处于深闺内院中与外界社会接触较少,当时生产条件落后、封建思想意识浓厚,女性主要接受一些与家庭琐事和生活密切相关的贤妻良母教育,如蚕桑、编织、剪纸等以此来诱发女性对职业的兴趣和能够胜任毕业后所从事工作的职业。清朝末年女性职业学校的产生大致可以从清朝末年“新政”为结点,“新政”前的女性职业学校总数量相对较少且相对集中于沿海地区,其中清朝末年女性职业学校的类型主要可以归纳为蚕桑女学堂、女性手工传习所、女医学堂三种类型。在1906年后随着《通行各省举办实业学校学堂文》《女性小学堂章程》《女性师范学堂章程》的颁布使女性在法律上有了接受学校教育的权利[2]。自此,人们兴办女学的热情迅速高涨。“新政”后期,报纸杂志中以《妇女杂志》为代表,宣传女性自立、追求平等意识。与此同时在西方女权运动的不断演进下,女权思想逐渐传入国内。更多的女性意识到唯有自己拥有一份独立的职业工作,在经济上独立才能摆脱男权社会的压迫,而要获得一份职业就须接受职业教育,只有通过教育才可能得到自由,不再屈从于男子。在留学热潮的影响和女权思想的广泛传播下、实业经济的发展等“新政”后期的女性职业学校所设的科目更为广泛细致、深入,如卫生学、看护学、纺纱学等,并且开设的范围也逐步扩大深入内地,不再局限于沿海地区。

二、民国时期女性职业教育快速发展

虽然清朝末年女性职业教育有所发展但是大多是徒有虚名。民国时期是当时社会大背景下女性职业教育真正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首先,民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法令,为女性职业教育的发展给予法律地位的保障。1913年《壬子癸丑学制》中所规定男性与女性在中等、实业、高等师范教育方面都有着平等的、同样的入学接受教育的权利,这是承认女性和男子享有同等接受师范教育的权利在法律地位上得以彰显。同年《实业学校令》中增加“女性职业学校”,规定“女性职业学校得救地方情形与其性质所宜,参照各项事业学校规程办理”[3],这是当时民国政府正式承认女性职业教育的开端。在法令的颁布下女性职业教育获得了一定的发展,学校数量也有所增加、入学接受教育的女性比例也有所上涨。

其次,中华职业教育社于1917年5月成立,其成立对女性职业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在中华职业教育社大力倡导对女性进行职业教育,鼓励人们认可、接受女性职业学校教育、在女性职业学校接受教育的影响下,接受女性职业学校教育的学生数量较之前有了一定的增加。从1921年起,中华职业教育社开展了“女性职业教育”研究,以开办女性职业学校将其女性职业教育理念付诸实践。据中华教育改进社调查,1922—1923年度全国甲种实业学校女生占学生总数的比例为7.13%,乙种实业学校女生占学生总数的比例为8.58%,较之前有所提高[4]。

最后,民国政府成立后制定了一系列有关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加强职业教育立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广女性职业教育,女性职业教育体系完善更加向前一步。

第一次全国教育大会于1928年5月召开,这次教育大会在会议中明确提出推行平民女性职业教育。1930年2月,由中华职业教育社举办的第五届职业教育专家会议在上海召开,明确规定职业教育社当年的任务之一就是提倡女性职业教育。于1932、1933年两年间颁布了《职业学校》《职业学校规程》《职业补习学校规程》等措施办法,以促使女性与男子职业教育并列于同一系统,为女性职业教育的发展创造了条件[5]。

通过各类法令的颁布和中华职业教育社的成立,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可以看出当时社会女性职业教育的发展是随着政府出台的法令越来越多而越来越好的,且在当时社会体制下女性职业教育体系也在初步完善中,入学接受职业教育的女性数量也在不断增长。至此民国时期的女性职业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空前发展,此阶段的发展可称为黄金时期。

三、现代农村女性职业教育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的举措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农村妇女的职业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之前农村女性职业多以手工业、纺织为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农村女性职业出现了分流状况,一部分农村女性勇于走出去,选择进城务工。这类群体多以在家政服务、小摊贩、打零工市场等不需要较高技术含量的行业就业;另一部分农村女性会因家庭、生活等需要留守家中,协助家人务农、种植、养殖、纺织等。留守在家的女性职业教育培训呈现的较多是前辈口耳相传的经验,而专业性、技术性的务农、手工业培训在此方面较缺乏。相应的进城务工的女性在现代农村女性职业教育上多是以职业培训为主,例如家政服务、育婴师、小饭馆经营技术培训等。在常见的职业培训中存在培训周期较短、人员流动较大、内容形式较固定等问题。现行职业教育体系下,并没有针对农村女性职业教育开办长期的、系统化的、学校授课式的职业教育,大多是当地政府机关、村委通过邀请当地职业技术院校中的部分老师或具有丰富经验的从业者,在村委会或村民家中进行大约持续在2~3天左右的简单培训。近年来广受欢迎的家政服务技术培训大多有三种培训课程:婴幼儿家庭护理、老年人家庭护理和人际交往、礼仪服务。前两种家政服务婴幼儿护理和老年人护理具有较为广阔的就业市场,同时对人际交往、礼仪的培训也是在给前两者工作做更好的支撑服务。目前对于此两种行业市场上存在行业标准不统一和标准化良莠不齐的问题比较严重。

现代农村女性职业教育培训在一定程度上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针对那些选择在继续留守在农村女性,因为受条件、家庭等的需要,我们应该给她们的职业教育培训以提供专业性、技术性、先进性较强的务农、纺织技术,可通过安排农学院的老师或专业人员进行短期的、实地田间现场教学。对于进城务工的女性我们对她们的职业教育培训需要根据当时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和保障其在教育培训方面的系统性、持续性和多样性,同时也要加大宣传政策和积极参加培训的意识等。

四、启示与思考

通过梳理中国女性职业教育从清末到现代的发展,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女性职业教育的发展是比较缓慢但是持续进步的。

首先,我们需要建立适合现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女性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女性职业教育培训不单单只是职业教育培训系统这一个部分,它与社会各类活动、系统都相互紧密联系。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建设过程中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快速发展下的产物,同时又是推动整个社会向前发展、改良的重要力量。我们应当清楚地认识到,女性职业教育思想来源于教育实践和社会实际情景,不是漫无目的假设和想象,也不是纸上谈兵的纯理论性的空谈,更不能盲目生搬硬套,而应当从社会进化的角度出发,结合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及岗位的需求来不断创新[6]。

其次,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因为农村女性职业教育培训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公益性质,因此实施农村女性职业教育培训需要坚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与当地市场相结合,教育培训要根据農村女性自身实际需要,只有这样的教育培育才能引起兴趣且落到实处。此外,对于农村女性的职业教育培训要注重多主体培训。对她们的培训不单单是一个文件的发布、任务的下达就可以解决的,虽然是以政府主导,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各部门的协调合作,整合各方面的信息明确各部门职能并加强沟通,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以面向市场经济需求为出发点,开展多元化办学模式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女性职业教育培训体系。

最后,教育培训的效果和质量如何,我们还需要加强检验和监督。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措施加强跟踪服务,如电话访谈、现场指导、在线答疑等通过多种方式得到反馈,从而为以后的职业教育培训提供决策根据,整合资源。

参考文献:

[1][2]谢长法.清末“新政”时期的女子职业学校述论[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22-127.

[3]张玲.民国早期女子职业教育的发展[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107-110.

[4][5]王秀霞.民国时期的女子职业教育[J].理论学刊,2006(7):106-108.

[6]陆慧.中国近代女子职业教育思想的变迁与启示[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4(6):98-103.

编辑 司 楠

①基金项目: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项目(YC2019-X21)。

作者简介:符怀水(1994—),女,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18级研究生,研究方向:职业技术教育学原理。

猜你喜欢
实业职业培训
会议·培训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会议·培训
我爱的职业
董明珠、宗庆后等50位企业家为中国实业代言
五花八门的职业
教师培训还需“精准滴灌”
关于马术职业
盯紧!这些将是5年内最赚钱的平民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