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怎么上,才不干巴巴?上海一直这么做!

2021-06-02 15:45
学生导报·高中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复旦教研组思政

结合身边资源为学生创设真实情境

上海市政治特级教师,曹杨二中挂职副校长、教研组长兼任兰田中学书记校长谈俊说,结合现在新课程、新教材“双新”的背景,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当前的思政课是要构建学科逻辑和实践逻辑、理论知识和社会生活相联系的活动型学科课程。

谈俊坦言,当前高中使用的国家统编教材必修一、二、三、四模块中有较多内容来自党和国家制定的文件政策,原汁原味。对高中学生来说,要一下子把握这些文件精神的确是有难度的,所以必须要创设情境,把现实的社会生活、社会现象和教材内容紧密结合起来。“老师在讲授很多教学内容时,并不是仅仅把教材中的原文告诉学生,而是从中提炼出关键词,与生活中的真实情境紧密结合起来,只有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学生才能有所悟、有所感、有所行,思政课教学才不会干巴巴的。”

谈俊认为,目前网络上乱七八糟的信息较多,而未成年人心理发育又不是很成熟,如果受到外界很多信息刺激和干扰,青少年学生应该怎样去判断,需要老师进行引导。“这个引导不能仅仅靠思政课,而是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的教育合力来推进,形成大思政的教育生态环境。思政课本身就是德育的主渠道,也就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职责。思政课老师要借用各种课程资源统整起来,让学生通过思政课的学习,提升价值判断和行為选择的能力。”

从现实案例出发探究社会生活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重视劳动教育,能够为国家的新一代树立劳动精神,培养更多具有劳动精神的青年人才……”3月4日下午,复旦附中的思政课教室里,高一年级希德学院理科综合实验班的同学们在进行“思政课综合探究课题展示”,上台展示的小组选择的探究小课题是“弘扬劳动精神与投身创新创业”。小组的5位同学以“哲学知识”为思考工具,以某知名电商品牌的创业成功之路为案例,从“内外因的辩证关系”角度,思考创新创业的动力源和国家的制度保障及政策支持之间的关系。

出乎同学们意料的是,展示小组还给大家准备了“惊喜”——他们根据讲述的内容,给同学们出了一道政治大题,并现场抽“幸运观众”上台解题。

李思民成了“幸运儿”,被抽中上台解题。“这道题和他们所讲的主题是有深刻联系的,里面涉及的技术创新、把握市场形势的能力,都是劳动精神的体现。”在李思民看来,展示小组出的这道题,虽略有些不足,但总体是很不错的。而除了题目“惊喜”,展示小组还以“竞争情报分析法(VRIO模型)”为工具,进行了一次模拟创业可行性分析。

在复旦附中,“思政课综合探究课题展示”是非常受学生欢迎的课程形式。李思民说,在这个课上,都是学生在讲台上讲述探究课题的内容和成果。为了讲好,大家都会精心准备,而且课堂气氛热烈。台上同学讲得有劲,台下同学听得起劲,各种想法不时互动、碰撞。

“‘双新(新课程、新教材)背景下,我们政治教研组着力打造‘接地气‘有底气‘长灵气的思政课课堂,紧紧把握时代脉搏,从一个个现实的案例出发,带领学生基于理论,结合党和政府的重要路线方针政策,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探究鲜活的社会生活。”复旦附中政治教研组组长丁恒介绍说,以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为目标,以师生间的合作探究为基本方法,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学习工具,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鲜活事例为主线,着力打造灵动的思政课课堂,是复旦附中思政课课堂一直以来坚守的目标与导向,“接地气”的教学方式滋养了学生的“灵气”,使得理论与政策的教育内化于心,令思政课的教学有了扎实的“底气”。

3月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指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上思政课不能拿着文件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

打造“接地气”的思政课课堂,一直是上海中小学探索的方向。老师们从一个个现实的案例出发,带领学生基于理论,结合党和政府的重要路线方针政策,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探究鲜活的社会生活,以这样“接地气”的教学方式滋养学生的“灵气”。

记者 刘春霞

猜你喜欢
复旦教研组思政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在复旦,忠于理想,热泪盈眶
Factors of Influenci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复旦、上海交大两校探索人才选拔重要节点
一个充满活力的教研组
对教研组长的选拔与培养知识
浅议教研组功能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