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华
孔子读书很讲策略,他“学而时习之”,他读书融会贯通、学以致用;他提出“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常和朋友交流,组成学习小组;他又常常“读易,韦编三绝”,对有价值的书读了一遍又一遍,刻苦研读。在谈到《诗经》时,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这句话虽是对《诗经》的点评,同时也从这句话中,我们看到了孔子的读书之道。
读书可以提高联想力。“《诗》可以兴”中的“兴”可以理解为联想力,从这个东西联想到另一个东西。“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看到了沙洲之上的雎鸠鸟在欢快地叫,就联想到了恋爱的男女,这其实就是一种触类旁通的能力。很多读书人讲话纵横古今、捭阖中外,能在不同事物中搭建起联系。读书就是在不同的精神世界里面汲取营养,把没有关系的人、事、物、情联系起来,结成有关联的網络。
读书可以提高观察力。有人说,境界就是能看到别人没看到的风景,听到别人没有听到的声音,想到别人没有想到的道理。“《诗》可以观”,说的就是阅读可以提升人的观察力。无论是阅读文字书籍,还是阅读无字的生活,都是在锻炼观察的能力。孔子在回答不同人关于“孝”的问题时,给出了“无违”“敬”“色难”的答案,这可以看出孔子对这些问题的人都有到位而深刻的观察,从而给出有针对性的答案,引导他们尽孝。
读书可以提升交流能力。“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什么样的人就会和他类似的人产生共鸣。读书是给我们打开了一扇观察丰富世界的窗子。通过读书,我们会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扩大自己的眼界和胸襟,就能够包容和理解更多的人,就具有与更多的人交流、切磋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