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V1618型E6蛋白和PKRp-PKR在宫颈病变的表达及意义

2021-06-02 02:05:52王喜凤
当代医学 2021年15期
关键词:蛋白激酶病毒感染阳性细胞

王喜凤

(盘锦市中心医院妇产科,辽宁 盘锦124000)

宫颈癌是发病率较高的一种感染性疾病,该疾病的发生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密切相关。有研究显示,随着宫颈病变严重程度增加,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检出率也随之提高,宫颈癌患者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率接近100%[1]。致瘤病毒会突破机体抵抗病毒的防御机制,进而引起病毒的持续感染,其在宫颈病变的演进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干扰素是机体防御的重要分子,可有效诱导双链RNA激活蛋白酶R,其不仅在细胞生长、分化和凋亡等具有重要作用,在抗肿瘤、抵御病毒感染中也发挥重要的生物学效应[2]。基于此,本研究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62例宫颈癌患者、105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患者以及20例宫颈健康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HPV1618型E6蛋白、蛋白激酶R以及磷酸化型蛋白激酶R在宫颈病变的表达,并探讨在宫颈病变发生、发展以及预后中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10月在本院就诊的62例宫颈癌患者(甲组)、105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患者(CINⅠ33例、CINⅡ37例、CINⅢ35例,乙组)以及20例宫颈健康者(丙组)作为研究对象。甲组年龄22~68岁,平均(51.02±12.32)岁;腺癌11例,鳞癌51例;细胞分化程度:高分化27例,中低分化35例;国际妇产科学联盟(FIGO)分期:Ⅰ期11例,Ⅱ期32例,Ⅲ期15例,Ⅳ期4例。乙组年龄24~75岁,平均(50.63±10.20)岁;CINⅠ33例,CINⅡ37例,CINⅢ35例。丙组年龄22~72岁,平均(51.63±11.54)岁。3组年龄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所有研究对象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患者经术后病理诊断均确诊;年龄>18岁;意识清晰且无交流障碍;依从性高。排除标准:合并其他恶性肿瘤疾病;伴有老年痴呆等精神性疾病;妊娠及哺乳期女性。

1.2 方法 取3组宫颈组织作为活检组织标本,将标本连续切片,厚度为4 μm,载玻片经APES防脱片胶处理后将其置于恒温60℃烤箱中烘烤4~6 h。组织切片脱蜡处理后采取高温高压抗原修复,根据免疫组化染色试剂盒中的操作说明书进行操作,TBS代替一抗作为空白组对照,一抗工作液浓度为1∶100。

1.3 观察指标 比较3组HPV1618型E6蛋白、蛋白激酶R、磷酸化型蛋白激酶R表达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00倍光镜下随机选择8个视野,各个视野均观察100个细胞,统计阳性细胞并计算平均值。将阳性细胞显色轻度以及染色体数进行分级:未见阳性细胞不计分,阳性细胞占比<25%计1分,阳性细胞占比<50%计2分,阳性细胞占比<75%计3分,阳性细胞占比≥75%计4分;无着色计0分,浅黄色计1分,棕黄色计2分,棕褐色计3分。2项分数相加,0、1分为(-),2、3分为(+),4、5分为(++),6、7分为(+++),阳性为(+~+++)[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 组HPV1618型E6蛋白、蛋白激酶R以及磷酸化型蛋白激酶R表达比较 甲组HPV1618型E6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乙组(CINⅠ)和丙组(P<0.05)。甲组蛋白激酶R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乙组(CINⅠ、CINⅡ)和丙组(P<0.05)。3组磷酸化型蛋白激酶R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3组HPV1618型E6蛋白、蛋白激酶R以及磷酸化型蛋白激酶R表达情况比较[n(%)]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expression of HPV1618 E6 protein,protein kinase R and phosphorylated protein kinase R among three groups[n(%)]

2.2 HPV1618型E6蛋白、蛋白激酶R以及磷酸化型蛋白激酶R表达与宫颈癌预后的关系 病情进展与临床分期显著相关(P<0.05)。甲组进展与无进展患者HPV1618型E6蛋白、磷酸化型蛋白激酶R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蛋白激酶R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宫颈癌病情进展与E6蛋白、磷酸化型蛋白激酶R阳性表达率相关(P<0.05),见表2。

3 讨论

人乳头状瘤病毒是一种常见致瘤病毒,具有较强的宿主和组织特异性,该病毒也是宫颈病变检出率最高的病毒之一,可突破机体的抗病毒防御机制,在宫颈病变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4-5]。有研究[6]显示,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持续感染是CINⅠ发展为CINⅢ甚至宫颈浸润癌的重要因素。有数据显示,约4.3%单一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阳性女性可在感染的4年内发展为CINⅢ,感染10年内发展为CINⅢ发生率>7%,但也不可忽视病毒感染阴性女性发展为CINⅢ的风险[7]。目前还未明确宫颈癌发生的分子机制,单一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持续感染引发宫颈癌可能是通过干扰某些抑癌因子或致癌因子,导致细胞出现克隆永生化,进而出现癌变[8]。本研究结果显示,E6蛋白、蛋白激酶R阳性表达率与宫颈病变级别呈正相关(P<0.05)。宫颈癌病情进展与E6蛋白、磷酸化型蛋白激酶R阳性表达率相关(P<0.05)。蛋白激酶R对机体抵抗病毒感染具有重要意义,被激活的蛋白激酶R可通过一系列级联反应完全抑制蛋白合成。诱导感染细胞凋亡、抑制蛋白合成是蛋白激酶R抑制病毒复制的主要机制[9-10]。

甲组蛋白激酶R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磷酸化型蛋白激酶R(P<0.05),说明高级别病变中存在蛋白激酶R激活障碍。E6蛋白可拮抗蛋白激酶R诱导细胞凋亡以及蛋白合成的抑制,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凋亡基因依赖于EIF2α途径的促凋亡作用[11]。病变细胞、病毒感染细胞因失去磷酸化型蛋白激酶R对其负调控作用,病变细胞恶性转化,使病情由低级别CIN病变转至高级CIN,最终发展为宫颈癌[12-13]。

综上所述,HPV1618感染可阻碍蛋白激酶R激活,突破其防御机制,在宫颈癌疾病发展过程中意义重大,不利于疾病预后,磷酸化型蛋白激酶R可抑制疾病进展,改善预后。

猜你喜欢
蛋白激酶病毒感染阳性细胞
预防诺如病毒感染
中老年保健(2022年1期)2022-08-17 06:14:30
解析参与植物胁迫应答的蛋白激酶—底物网络
科学(2020年2期)2020-08-24 07:57:00
猪细小病毒感染的防治
兽医导刊(2019年1期)2019-02-21 01:14:20
猪瘟病毒感染的诊治
猪业科学(2018年8期)2018-09-28 01:27:52
大口黑鲈鳃黏液细胞的组织化学特征及5-HT免疫反应阳性细胞的分布
蛋白激酶Pkmyt1对小鼠1-细胞期受精卵发育的抑制作用
蛋白激酶KSR的研究进展
人胎脑额叶和海马中星形胶质细胞的发育性变化
人胎脑额叶和海马中星形胶质细胞的发育性变化
鼻病毒感染的实验室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