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满芳, 何中华, 叶燕红, 王美力
(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 重症医学科,广东 佛山,528500)
重症监护室(ICU)作为危重患者集中治疗的单位,接诊患者的病情复杂、变化快,且治疗和护理的项目较多,从而导致护理人员工作紧张、繁忙、耗时且繁琐[1]。因此,ICU极其需要高效且安全的信息化工具和相应的运转模式提高护理服务效率和质量。近年来随着国家信息系统的发展,个人数字助理(PDA)开始被各医院广泛应用。在临床护理中,运用PDA可实现床边患者信息查询、生命体征录入等功能,但如何规范执行PDA查对制度,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是当前临床护理工作者需解决的主要难点[2]。品管圈(QCC)活动是在相互启发、自我组织下,运用质量管理理论与方法,持续维护和改进自身工作场所的活动,对解决工作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作用[3]。基于此,本研究将PDA床边核对结合QCC应用于ICU的护理实践中,以期提高ICU的护理服务质量。
本研究经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10月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ICU收治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 病历资料完整;② 危重症但意识清醒;③ 预计生存时间>6个月;④ 患者同意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① 伴有认知功能障碍或精神系统疾病;② 中途转科或退出。将所有患者根据不同的护理方式分入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18~64岁,平均年龄为(41.23±4.38)岁;文化程度为本科及以上26例,大专及以下24例;身体质量指数(BMI)21.62~26.97 kg/m2,平均BMI为(24.45±2.18)kg/m2。观察组中,男24例,女26例;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为(42.23±4.13)岁;文化程度为本科及以上27例,大专及以下23例;BMI 21.47~27.05 kg/m2,平均BMI为(24.73±2.26)kg/m2。2组间性别、年龄和文化程度等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1.2.1 常规护理双人核对模式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双人核对模式。① 实施静脉输液等医疗操作前,核对护士和执行护士须严格遵守“三查七对”原则,严密核对药名、药品有效期、用药剂量、用药时间和药品配制比例等信息;② 核对完毕后,执行护士和核对护士双方确认无误后,再进行签字确认,并对相关数据观察记录6个月。
1.2.2 PDA床边核对结合QCC活动 观察组患者采用PDA床边核对的QCC活动,为期6个月,具体如下。
1.2.2.1 成立QCC小组 选取10名ICU护理人员组成QCC小组,由护士长担任组长,负责每月召开圈会1次。
1.2.2.2 选定主题 通过小组圈会讨论,采用权重系数法,最终选定“规范PDA使用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及降低核对缺陷率”为主题。
1.2.2.3 拟订计划 根据组员的意愿和能力进行分工,拟订计划,预计完成活动时间为6个月。
1.2.2.4 现状分析 组长根据ICU现有的情况制订调查表,并确保调查方法正确,梳理PDA使用流程,核对医嘱和执行医嘱应被列为检查重点,观察并记录科室护士使用PDA的情况。同时采取开放式提问并记录重要内容,在访问前向受访者讲解此次研究的相关事项,包括研究目的、内容和方法等。访问不规定具体时间,以护理人员表达完毕为止。结果显示,护士PDA医疗操作核对缺陷率为22.00%。对查检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1.2.2.5 活动目标设定 设定好PDA医疗核对缺陷率的目标值,并采取相应措施以达标,目标值计算公式:目标值=现状值-(现状值×改善重点×圈能力)。此次调查的现状值为22.00%,改善重点为80.80%,组员在主题选定时经过投票得出圈能力为4.5分(满分为5分),即圈能力为90.00%。根据公式计算出:目标值=22.00%-(22.00%×80.80%×90.00%)=6.00%,改善幅度为16.00%,将活动目标设定护士PDA医疗核对缺陷率降低至6.00%。
1.2.2.6 活动对策拟定与实施 ① 组织培训全科护士了解学习PDA在对患者医疗中如何保证其安全的重要性,并让护士学习掌握PDA条形码扫描核对技术的操作方式和优势。使护士在ICU紧张忙碌工作的同时能有效提高自身操作的标准性和安全性,包括静脉输液、注射和抽血等,从而更有助于ICU护理管理工作的实施。② 避免病房网速太慢、机器卡顿等设备因素的影响,尽量做到每日对设备进行维护,在发生故障时即刻报修,同时收集并记录好PDA发生故障时出现的具体问题,与医院管理团队进行及时沟通。③ 制定科室PDA使用流程,如护士对患者进行给药前扫描药物外包装,以及同时扫描患者腕带上的条形码,当两者信息显示一致时护士再进行给药;当腕带被扫描后药物执行记录将会自动生成,若信息不匹配或摆药、配药还未完成,则PDA系统就会提醒。④ 将PDA使用程序作为护士绩效考核的项目,QCC小组每月检查本科室PDA的使用情况,同时医院对护士使用PDA的情况进行定期考核,落实个人并进行探讨分析。
1.3.1 医疗操作核对缺陷率 于护理管理6个月后,记录ICU护士对患者静脉配药、静脉输液、病房巡视、静脉采血4项医疗操作核对缺陷情况,并分析计算缺陷率。
1.3.2 信息核对相关操作执行时间 于护理管理6个月后,护士记录对ICU患者医疗信息收集时间、身份识别时间以及各项护理操作前信息核对时间,进行统计分析。
1.3.3 护理人员工作质量 于护理前和护理管理6个月后,采用自制的评分问卷对ICU护理人员工作质量进行评价,对品管手法、积极性、责任感、凝聚力、解决问题能力、护士自信心和沟通配合7个方面进行评分,每项得分1~5分,得分越高表示工作质量越好。
1.3.4 护理满意率 于护理管理6个月后,采用自制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表对护理人员进行评价,总分为100分,>80分为非常满意,50~80分为比较满意,<50分为不满意。满意率=(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观察组的医疗操作核对总缺陷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医疗操作核对缺陷率比较
观察组的医疗信息收集时间、身份识别时间和各项护理操作前信息核对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表2 2组信息核对相关操作的执行时间比较
2组护理人员的品管手法、护士自信心、解决问题能力、沟通配合能力、积极性、责任感和凝聚力评分均高于同组护理前,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3。
表3 2组护理人员工作质量比较分)
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率为94.00(47/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00(3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40,P=0.006)。
目前,大多数疾病的康复预后均与其采用的护理方式和措施息息相关,因此如何有效地提高护理人员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已成为当前医院管理的重点。PDA是辅助个人工作的数字工具,即以掌上电脑作为硬件平台,以及各医院自有的信息系统作为支持平台,同时加上无线局域网技术,将对患者的信息采集和查询等工作延续到病床旁,从而实现对护理人员工作的量化实时管理[4]。
由于部分护理人员对PDA的使用情况并不完全规范,从而无法保障临床护理工作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各方面均存在诸多安全隐患[5]。基于此,临床应针对护理人员在使用PDA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采取全面性的改进措施,帮助其尽快掌握对PDA的使用,使临床护理工作更加准确、规范,提高医疗机构的整体服务质量[6]。近年来,护理科研团队发现QCC活动对于团队的自发能力更为注重,通过组织圈内人员进行小会讨论,自发分析原因,并共同制订解决方法,可以增强各成员参与融入的意识,从而进一步增强各成员的责任感,提高其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正确规范使用PDA的目的[7]。此活动在护理领域实施后,全过程监督护理质量管理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及失误,对临床护理质量的控制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医疗操作核对缺陷率低于对照组(P<0.05),信息核对相关操作的执行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人员工作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由此可推测PDA床边核对结合QCC活动在ICU护理中起着积极作用,能够降低医疗操作核对缺陷率,缩短信息核对相关操作的执行时间,从而提高整体工作质量,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PDA系统的应用能使患者临床数据的采集变得更为简单、准确,系统也可根据反馈的数据自动生成数据表单,从而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有效减少因护理人员失误引起的护理差错事件[8]。此外,在使用PDA的基础上,融入QCC活动,解决PDA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仅有助于措施的执行和落实,也有助于团队精神的建立,提高护理人员的管理效率和执行力。
综上所述,对ICU患者实施PDA床边核对结合QCC活动,可显著提高PDA核对效率,减少医疗操作核对缺陷的发生,进一步提高ICU护理工作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