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妍
(天津市河北区第四中心医院呼吸内科,天津 30014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简称慢阻肺,其是临床常见疾病,具有治疗疗程长、容易反复发作等特点[1]。急性期慢阻肺患者,临床常规给予吸氧、祛痰、抗菌以及调节激素水平等综合治疗,以缓解患者临床呼吸困难、咳嗽、喘息等症状[2]。在慢阻肺急性期积极治疗的同时,辅以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促进患者临床症状和肺功能改善,提高患者运动功能[3]。舒适护理是以患者为中心,开展以患者舒适度为主的护理干预。呼吸功能锻炼,针对慢阻肺疾病特点,通过呼吸、体能等训练,以改善患者肺功能,提升患者运动能力[4]。本研究结合2018年10月~2019年10月天津市河北区第四中心医院诊治的94例慢阻肺急性期患者临床资料,观察舒适护理和呼吸功能锻炼干预在改善慢阻肺急性期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中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天津市河北区第四中心医院诊治的94例慢阻肺急性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男性25例,女性22例;年龄54~74岁,平均年龄(64.17±4.49)岁;病程4~11年,平均病程(8.34±3.10)年;慢性支气管炎型27例,肺气肿型20例。观察组男性24例,女性23例;年龄52~71岁,平均年龄(63.98±5.02)岁;病程4~12年,平均病程(8.10±3.45)年;慢性支气管炎型26例,肺气肿型21例。两组年龄、性别、病程、疾病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符合临床慢阻肺诊断标准[5];②均为急性期;③均伴有不同程度慢性咳嗽、咳痰、气短或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④肺功能FEV1/FVC<70%[6];⑤积极配合护理干预者。排除标准:①合并肝、肾、心脑血管等严重系统疾病者;②肺部有严重感染或肿瘤者;③合并精神异常、认知功能障碍等;④随访资料不完善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①基础护理:给予患者呼吸道常规护理,遵医嘱完成基础操作;②健康教育:开展常规健康宣教,告知慢阻肺发病机制、治疗、转归及注意事项;③心理疏导:对于烦躁、不安等负面情绪患者,做好安抚和开导;④饮食与环境干预:确保安静舒适的治疗环境,并告知患者饮食注意事项。
1.3.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舒适护理和呼吸功能锻炼干预:①舒适护理:ⓐ评估:首先细致全面地评估患者具体情况,主要通过与医师沟通、询问患者及家属的方式掌握患者的疾病情况及个人情况;ⓑ依据患者的需求、不适感以及影响因素制定针对性的舒适护理计划,包括主动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心理感受和不适感,对此护理人员及时给予疏导和解决;ⓒ依据患者的个体差异保持病房环境安静、舒适;ⓓ在护理和操作过程中,语言要温柔,态度要和蔼可亲,操作要准确、快速,使患者保持生理和心理舒适。②呼吸功能锻炼:ⓐ缩唇呼吸:闭口经鼻吸气,然后通过缩唇,即吹口哨状慢慢呼气4~6 s,呼气时缩唇不宜过大或者过小;ⓑ腹式呼吸:指导患者采用坐、卧、站立练习,通过吸鼓呼缩的方式,一手于胸前,一手于腹部,胸部尽量保持不动,呼气时稍用力压腹部,然后腹部尽量回缩,吸气的同时对抗手的而压力鼓起腹部,吸气时要用鼻深吸气,呼气则缩唇缓慢呼气,10 min/次,3次/d;ⓒ呼吸操:指导患者分别于卧(仰卧于床上,双手握拳肘关节屈伸4~8次,屈肘时吸气,伸肘时呼气)、坐(坐于椅子或者床边,双手握拳,肘关节屈伸4~8次,屈吸伸呼;平静深呼吸4~8次;展臂吸气4~8次;双膝交替屈伸4~8次,伸吸屈呼)、立(双手搭建,旋转上下4~8次,旋呼复吸;隆腹深吸气,弯腰缩腹呼气4~8次)姿势进行,15 min/次,2次/d;ⓓ体能训练:病情稳定,指导患者进行适量上下肢和全身训练,可选择步行、慢跑、太极拳等,15~20 min/次,1次/d,连续干预3个月。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肺功能指标[最大肺活量(VCmax)、1秒钟用力呼气量(FEV1)、1秒量比用力肺活量(FEV1/FVC)、呼气峰值流速(PEF)]、生活质量(SF-36)评分、6min步行距离(6MWD)、护理满意度以及复发情况。SF-36评分[7]:包括心理健康、社会功能、活力、躯体功能4个维度,分值均为0~100分,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好;6MWD[8]:依据运动功能情况分为良好(6MWD>350 m)、一般(250 m≤6MWD≤349 m)、差(6MWD<250 m);护理满意度[9]:采用护理满意度调查表,90分以上满意,60~90分以上一般,60分以下为不满意,满分为100分。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肺功能指标比较 干预前,两组VCmax、FEV1、FEV1/FVC、P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VCmax、FEV1、FEV1/FVC、PEF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肺功能指标比较()
表1 两组肺功能指标比较()
2.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干预后SF-36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6MWD比较 干预前,两组6MW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6MWD大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6MWD比较(,m)
表3 两组6MWD比较(,m)
2.4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
2.5 两组复发情况比较 随访3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为6.37%(3/47),低于对照组的14.89%(7/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22,P<0.05)。
慢阻肺急性期患者会表现出咳嗽加重、进行性呼吸困难等症状,这些临床表现会对患者生理和心理造成较大影响,表现出极度不适感和较差的生活质量状态[10]。临床在开展积极治疗的同时,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以减少患者不适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对临床治疗效果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11]。同时慢阻肺患者由于呼吸功能障碍,会导致胸肺长期处于缺氧,从而引起肺部功能不足和结构改变,长期以往会导致患者体能下降。
舒适护理为临床较为常用的护理模式之一,是通过对患者进行全面干预来达到提高舒适度的目的[12]。呼吸功能锻炼是通过呼吸训练的方式,以增加呼吸阻力,锻炼呼吸相关肌肉,具有增强呼吸能力、改善肺功能作用[13]。通过改善呼吸功能障碍,对机体运动能力的恢复也具有促进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干预后VCmax、FEV1、FEV1/FVC、PEF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舒适护理联合呼吸功能锻炼干预可提高患者肺功能指标,改善呼吸功能障碍状态,促进患者的良好呼吸,该结论与张玉[14]研究相似。观察组干预后SF-36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舒适护理联合呼吸功能锻炼干预可提高慢阻肺急性期患者生活质量,使患者身心保持愉悦,促进其舒适度的提高。同时两组干预后6MWD均大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P<0.05),表明舒适护理联合呼吸功能锻炼干预可增加患者6min步行距离,提高患者机体运动能力,为减少疾病复发奠定良好基础,该结论与冯淑兰[15]报道基本相同。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舒适护理联合呼吸功能锻炼干预可促进护患关系建立,提高护理满意度,为护理和治疗提供条件,从而确保良好治疗效果,进而降低复发率。
综上所述,舒适护理和呼吸功能锻炼干预可改善慢阻肺急性期患者肺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增强患者机体运动能力,降低复发率,且患者对该护理模式满意度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