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白念珠菌分离情况及ERG5基因位点突变分析

2021-06-02 09:56:38金蕾史伟峰无锡市妇幼保健院检验科江苏无锡4000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检验科江苏常州3000
临床检验杂志 2021年4期
关键词:念珠菌类药物真菌

金蕾,史伟峰(.无锡市妇幼保健院检验科,江苏无锡4000;.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检验科,江苏常州3000)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是一种临床常见妇科疾病,感染率仅次于细菌性阴道炎,极大地影响妇女生殖健康[1]。白念珠菌是该病常见的致病菌,感染率约为80%[2]。唑类药物是目前临床治疗VVC的首选药[3],但随着唑类药物的广泛使用,耐药菌株日益增多。减少以及预防耐药株的出现,已经成为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唑类药物通过抑制14-α去甲基酶,从而抑制麦角甾醇合成,破坏真菌细胞膜,从而发挥抗真菌作用[4]。目前,麦角甾醇合成通路中活性药物靶酶基因Ergosterol(简称ERG)的突变或者高表达,被认为是白念珠菌耐唑类药物的主要机制之一[5]。本研究旨在了解VVC患者白念珠菌的检出情况,并探究唑类药物耐药率及ERG5基因突变情况,为临床抗真菌药物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及菌株 收集无锡市妇幼保健院2018年6—12月妇产科门诊VVC患者阴道分泌物共500例,患者年龄25~49岁。患者临床症状为外阴红肿瘙痒,分泌物增多,并且呈白色豆腐渣样。白念珠菌ATCC 10231购自于郑州安图生物公司。

1.2 主要仪器与试剂 PCR仪(美国ABI公司);凝胶成像仪(上海复日科技公司);电泳仪、电泳槽(北京六一仪器厂);质谱仪(德国布鲁克公司);真菌快速培养鉴定药敏试剂盒(郑州安图生物公司);dNTP、10×PCR Buffer(含Mg2+)、Taq Plus DNA聚合酶、Ezup柱式基因组DNA抽取试剂盒、B600090 PCR扩增试剂盒(上海生工生物工程公司)。

1.3 真菌镜检及培养 将采集的阴道分泌物标本均匀涂抹于载玻片上,滴加50μL 10%KOH溶液,盖上盖玻片,加热固定,冷却后在显微镜下观察标本有无菌丝或者孢子。将镜下见菌丝或孢子的样本接种沙保弱琼脂平板,35℃培养24~48 h,若平板上呈现乳白色或者淡黄色、表面光滑湿润呈奶油状菌落,可以初步判断为念珠菌属。

1.4 真菌鉴定及药敏试验 挑取念珠菌属单个菌落,转种于科玛嘉显色培养基,35℃培养24~48 h,进行初步鉴定。对于翠绿色菌落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 MS)鉴定:滴加70%甲酸溶液1μL至靶板,取少量待测菌均匀涂抹,干燥后滴加1μL基质溶液,采用Microflex质谱仪进行鉴定。依据仪器说明书进行结果判读。采用真菌快速培养鉴定药敏试剂盒进行药敏试验,依据说明书进行操作及药敏结果判读。

1.5 基因扩增及测序 采用Ezup柱式基因组DNA抽取试剂盒从目的菌株中提取DNA,经PCR扩增试剂盒对ERG5基因进行扩增。用Primer Premier 5软件设计引物,引物序列F:5′-ATGAATT CAACAGAGGTCGATAA-3′;R:5′-CTATAAACTCT TTAATGGGTCTCT-3′,由上海生工生物公司合成。PCR扩增反应总体积50μL,包括模板DNA 2μL,上、下游引物(10μmol/L)各2μL,dNTP 2μL,Taq酶1μL,10×PCR Buffer 5μL,ddH2O 36μL。扩增反应参数:95℃5 min;94℃30 s,60℃30 s,72℃50 s,35个循环;72℃5 min。取PCR产物5μL经10 g/L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目的条带切胶回收后送至上海生工生物工程公司进行双向测序。PCR测序反应总体积20μL:纯化的PCR产物(10 ng/μL)1μL,2.5×BigDye 4μL,5×BigDye Seq Buffer 2μL,3.2 pmol/μL测序引物1μL,灭菌去离子水12μL。在美国ABI公司3730XL测序仪上按以下条件反应:96℃1 min;96℃10 s,50℃5 s,60℃4 min,25个循环;4℃5 min。所得DNA片段测序长度512 bp。将序列与GenBank(http://www.ncbi.nlm.nih.gov/)中的标准序列比对,通过BLAST软件分析,寻找突变位点。

2 结果

2.1 菌种分布 500例VVC患者阴道分泌物中313例镜下可见菌丝或孢子,其中285例检出念珠菌菌属,经显色培养基鉴定,白念珠菌占比最高,为54.7%(156株),其次为光滑念珠菌22.5%(64株),热带念珠菌16.5%(47株),克柔念珠菌4.2%(12株),其他真菌2.1%(6株)。156株经显色培养鉴定为白念珠菌的菌株经质谱鉴定为白念珠菌(评分>1.8)155株,余1株评分1.685分。

2.2 药敏结果 155株白念珠菌菌株对5-氟尿嘧啶均敏感,2株菌株对制霉菌素耐药(耐药率1.2%),67株对酮康唑耐药(耐药率43.2%),97株对氟康唑耐药(耐药率62.5%),80株对酮康唑耐药(耐药率51.6%)。

2.3 测序分析 选取3株对多种唑类药物(氟康唑、酮康唑、咪康唑)耐药菌株(编号分别为CA21、CA73、CA81)、3株对唑类药物均敏感菌株(编号分别为CA17、CA33、CA90)以及1株质控菌株ATCC 10231进行ERG5扩增后测序。将测序序列与已知基因序列(NC_032095.1)进行比对和分析,在敏感菌株CA33检出1个同义突变位点G528A(176位氨基酸谷氨酸无变化),在耐药菌株CA81检出1个错义突变位点G528C(176位氨基酸谷氨酸突变为天冬氨酸)。见图1。

图1 CA81菌株碱基突变位点

3 讨论

本研究500例VVC患者阴道分泌物中313例镜下可见菌丝或孢子,其中285例检出念珠菌菌属,其余28例检出酵母菌类菌属,从285例标本中分离出菌种分布以白念珠菌为主(54.7%),其次为光滑念珠菌(22.5%)、热带念珠菌(16.5%)、克柔念珠菌(4.2%)和其他真菌(2.1%)。非白念珠菌比例为45.3%,稍低于国外文献报道的46.8%~68.9%[6],可能与菌种地域性差异有关[7]。经涂片镜检结合显色培养基可实现常见念珠菌的快速鉴定,本文采用该模式实现285例样本的检测,而对于白念珠菌的显色鉴定亦经过质谱技术进行复核,虽然存在1株质谱鉴定低分值菌株,但仍具有较高的鉴定一致率。

Martel等[8]发现1株耐唑类抗真菌药物白念珠菌菌株同时存在ERG5和ERG11基因双重突变。有研究提出ERG5基因突变可能导致了麦角甾醇合成途径受阻,使白念珠菌菌株对唑类抗真菌药物产生耐药性[9]。本研究结果显示白念珠菌临床敏感株和耐药株的ERG5基因均存在突变,其中编号为CA33的敏感株,发生了1个同义点突变,位点为528 bp,突变前碱基所在的密码子为GAG,编码的氨基酸为谷氨酸(Glu),突变后未引起氨基酸的变化;编号为CA81的耐药株,发生了1个错义点突变,使其第528位碱基由G突变为C,发生了氨基酸置换,导致第176位氨基酸由谷氨酸(Glu)变成了天冬氨酸(Asp)。第528号位点是较容易突变的位点,耐药菌株在该位点发生了错义突变,引起了氨基酸的置换,提示与耐药的产生有关[10]。

但白念珠菌对唑类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机制比较复杂,有可能是某种关键基因突变或者高表达导致菌株产生耐药性,也可能是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本研究进行测序的菌株有限,因此后期将增加测序的菌株,深入研究ERG5基因突变与真菌药物关系,为治疗白念珠菌珠菌感染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猜你喜欢
念珠菌类药物真菌
高等大型真菌与人类
科学(2020年2期)2020-08-24 07:56:56
真菌造房子
念珠菌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信鸽白色念珠菌病的诊治
兽医导刊(2016年12期)2016-05-17 03:51:39
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常见不良反应观察
土家族“七”类药物考辩
艾滋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治
临产孕妇念珠菌感染及不良妊娠结局调查
他汀类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观察
高效降解纤维素真菌的筛选与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