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志勇
1908—1909年,由科兹洛夫(П.К.Козлов)率领的沙俄探险队在中国西北地区土尔扈特蒙古人居住的额济纳旗境内,找到了传说中神秘的黑水死城遗址,掘获一大批西夏王国和蒙元时期的文献、文物等,它以巨大的历史和学术研究价值、精美而丰富多彩的艺术品,立即引起世界的轰动和关注。英籍探险家斯坦因(M.A.Stein)闻讯之后,也于1914年从敦煌专程赶赴黑水城,顺便在那里搜集到西夏文、汉文等各类文献1400多件。但他所得到的,已经是科兹洛夫洗劫之后的剩余,且大多是零碎残片。但这批文献也自有其学术研究的特殊价值。斯坦因按照当时的合同要求,将这批文献交给英属印度新德里国家博物馆和英国国家博物馆分别收藏。1920年,斯坦因委托著名的汉学家马斯伯乐(Henri Maspero)对这批材料进行过初步鉴定、分类和编目。1961、1967、1973年,丹麦佛教文献研究者格林斯坦德(E.D.Grinstead)也对这批文献进行过考察,其研究成果体现在他的9卷本巨著《西夏文大藏经》和《西夏文字分析》中。但总体而言,由于文献过于残缺,西夏学研究在当时的欧洲也较为生僻冷门,远不如敦煌学研究兴盛繁荣,故此,学界对这批文献的研究还很不充分,亟待加强。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中国西夏学研究的崛起,这批材料再次引起国人的关注。2005—2010年,国内相关机构与英国国家图书馆合作,整理出版了英藏黑水城文献5册,共计3958个编号,使我们大体上了解到这批文献的概貌,为学界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
《英藏黑水城文献》第5册公布了两张残页Or.12380-3870(K.K.)和Or.12380-3870V(K.K.),只有两个页面,均定题为《六祖大师大法宝坛经》[1]200-201,原始尺寸、外观形状及其他相关数据,均无介绍。但从出版文献的照片来看,这两张残页,都属于写本,原来很可能都是卷子装,或者是册子装,上下都有轻微的单栏线,每页16行,每行16—17字不等。中间有破损与明显的裂痕,个别字残缺或无法辨识。整理者将不同的内容拼接成一个页面。拼接出来的第1页,即Or.12380-3870(K.K.)的第2部分和第2页,即Or.12380-3870V(K.K.)的第1部分,应当是同样的内容。在每一行的右侧,还有轻微的单栏竖线进行分隔,从字迹上很容易就能看出是同一文献,墨色也较为清淡。而第1页的第1部分和第2页的第2部分,从字迹上也能分辨出是同一文献,但与前一种字迹相比,墨色较为粗黑。不知道为什么如此明显的问题,整理者却视而不见,硬是将它们的顺序排错。
通过我们认真释读和仔细辨别,整理出版者的编号和定题都存在问题。首先,它的每一个页面,都是由两种不同的内容拼接而成,且顺序排列错误。其次,它的编号顺序也是错的。在定题上,它本可以依照通行的《坛经》习惯来称名,这完全可行。但整理者为显正式郑重,特地将题名写成《六祖大师大法宝坛经》,反成不类。因为这些残片的内容,是根据早期的敦煌本《坛经》简写而成,它正式的名称应当是《南宗顿教最上大乘摩诃波若波罗蜜经六祖惠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坛经一卷兼受无相戒》,弘法弟子法海集记[2]92-96。经末尾题简化为《南宗顿教最上大乘坛经一卷》。这个版本现在被称作法海本,完成于惠能在世之时,即唐玄宗先天二年(713)之前,应当是六祖惠(慧)能在大梵寺的开法讲稿记录,主要叙述惠能求法、得法、传法、行迹、语录等内容,是最为接近惠能本人禅法思想的忠实记载,与后来的惠昕本、契嵩本、德异本、宗宝本相比,篡改添加也最少,因此对中国佛教史和禅宗早期历史的研究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西夏文献中能发现这个早期版本,就更显得弥足珍贵。从它简写的内容上,也大体上能判断写经者对禅学义理的解悟能力,非常忠实于原本的思想。
关于西夏文《坛经》,目前国内发现的仅有12纸残页,且均为草书。其中有5纸由罗福成先生于20世纪30年代译出,发表在《国立北平图书馆馆刊》西夏文专号上面[3]227-235,但只有一纸原文照片,其他均为罗先生手抄件,译文也是抄自法海本《坛经》,内容有神秀和惠能的呈法偈、韶州城主问般若法门、问顿教法门等,中间断断续续,并不连贯。另7纸由史金波先生译出,发表在1993年《世界宗教研究》上[4]458-468,内容除了罗先生译过的以外,还有惠能在黄梅五祖处求法、志诚问戒定慧等,但同样也只有一纸原件照片,其余均为汉译文,令人无从知悉西夏文与汉语的具体对译情形如何,心中不免疑惑。
而新刊布的英藏《坛经》残页,与上述西夏文草书不同,属于正体书写,较容易辨认,在学术上也便于鉴别释读结果的对错,内容也与上述草书残页不同,未见前人翻译介绍过,因此在学术上自有其特殊的研究价值和创新意义。
如果我们把这两张页面按原来的内容,从裂缝处分割还原成4块的话,刚好每块8行。这些残片正确的顺序排列应当是4、1、2、3。下面我们就分段释读。按照通行贯例,我们仍以三行法标示,第一行西夏文原文,第二行汉语直译,第三行意译,段末附以敦煌博物馆藏本第77号法海集《坛经》的相关内容,缺失的字用□表示,有字而未能释读出来的用○表示,换行用/表示,需要说明或有疑惑处用脚注表示。西夏文释读难度较大,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笔者水平见识有限,文中若有错谬之处,欢迎指正商搉。
图1,《英藏黑水城文献》第5册第200—201页排列错误的照片:
Or.12380-3870V(K.K.)六祖大师法宝坛经Or.12380-3870(K.K.)
图2、3,笔者重新切割还原后的内容:
Or.12380-3870V(K.K.)第9—16行,Or.12380-3870(K.K.)第1—8行
Or.12380-3870(K.K.)第9—16行,Or.12380-3870V(K.K.)第1—8行
前面2行内容承接上文,叙述志诚求法的经历。后面11—16行内容是法达参六祖,解法华经之疑。
□□□□呢阶妒筗氨出螏□祇谍瞪竛簧/
□□□□设能谓志成礼拜□师之弟子为/
(大师言:自性无非、无乱、无痴,念念般若观照,当离法照相,有何可立。自性顿修,立有渐次,所以不立。)志诚礼拜,
煞阂净焦纙簓窫篟禨/①
愿漕溪所息近侍不离/
便不离漕溪山,即为人不离大师左右。
灯挨吨灯否缾谍残瞪矖稟繫秲翆聚铜旺/②
十一第十和多之令教法传度灭年月说门/
第十一,(对)十和尚(实为十弟子)之教悔、传法及灭度年月之说
穔玛篎挨否缾搓疥矖維妒祇谍出螏瑚禑/
其时更一和众有名法至谓师之礼拜问曰/
尔时,又有一僧名曰法达,向师礼拜问曰:
瞪竛键葾瞲其碽供蒤翆簧緳矖吞聁絧毋/
弟子花净经典已读七年作正法不识心中/
弟子读华严经已经七年,不识正法,心中常疑。③
絢聮菢祇箎膳翍菢聮茫属坝祇禑矖維/
常疑大师智慧广大疑断作求慧师曰法至/
大师智慧广大,愿为我断疑解惑。师曰:法达
妒落矖订癐維舊絧挡維瞲毋哗聮√舊絧订/④
谓者法自皆至汝心未至经中不疑汝心自/
之谓者,法皆悉达,汝心未达。经中无疑,
聮舊絧矟瞭緳矖癌墒絧緳瞭絢瞲籱籋蒾(技)/
疑汝心邪依正法供养心正依常经持我文/
由汝邪心,汝心自疑。供养正法,常依正心,受持经典。我不识文(字),
承接上文法达参六祖,解法华之疑。
技吞聁舊瞲其磌蝍焦务萯眹蕽窾緂论妒/
字不识汝经典以将所诵之我闻则知解谓/
不识(文)字,汝将法华经来,(对吾)读一遍,吾闻即知。
矖維磤台瞲其焦供祇禑瞲绸禑哗蒤梭癐/
法至立即经典所读师曰经多语无七卷皆/
法达(取经对师)一读。(师即知经义,)曰:经无多语,七卷尽是
魏沪絍翖絅撮蒜竀紴戊蓕翍铜落融袭臷/
也譬喻因缘实一如来三乘广说者世间根/
譬喻因缘实说。如来广说三乘,只为世人根(钝。)
耴腞絅怖瞲蒾粄螺翗挨緽蓕箿蓕篟搓/
钝者因是经文明显唯一佛乘他乘无有/
经文分明,唯有一佛乘,无有余乘。
舊挨緽蓕们籃舉蓕筜癌舊緁稥羋舊耳/
汝一佛乘信应二乘莫求汝性失主汝所/
汝应信一佛乘,莫求二乘,迷即失汝之性。
□□□□怖妒窾瞲其袭铜礠緽融构翗/
□□□□是谓则经典中说诸佛世尊唯/
(经中何处是一佛乘?)经文中说:诸佛世尊唯以
挨菢□□□□□□□妒蘦矖矺漓论矺/⑤
一大□□□□□□□谓此法何所悟何/
(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此法如何解,又如何(修?)
□□□□□属萯祇禑綀絧截○礌毋盝/
□□□□□作之师语人心思○本中寂/
师曰:人心不思,本源空寂,(离却邪见,即一大事因缘。)
内容是神会参六祖问见与不见之义。
□□□□腞籋舊脝落华篟华□框禑华/
□□□□者我汝打者伤不伤□对语伤/
(大师起,杖打神会三下问曰:吾打汝,痛也不)痛?神会答言:
魏华篟魏华妒籋癿魏癿篟魏癿妒罶肎瑚/⑥
也伤不也伤谓我见也见不也见谓神会问/
也痛也不痛。(师曰:)吾也见也不见。神会问:
禑矺漓癿魏癿篟魏癿妒祇禑籋谍癿槽落/
语何云见也见不也见谓师曰我之见从者/
云何也见也不见?师曰:我之见者,
絢订絧薠癿萅谍怖簁吵履篟癿焊瞭癿魏/
常自心罪见他之是非善恶不见此依见也/
常见自心过患,故云也见;不见他人是非善恶,故云也不见。
癿篟魏癿妒籋铜√舊华魏华篟魏华妒落矺/
见不也见谓我说汝伤也伤不也伤谓者何/
此谓吾之也见也不见。汝也痛也不痛又当如何(云?)
漓怖舊蔲篟华窾茋导蔎秃舊蔲华窾坯落/
云是汝若不伤则木石同如汝若伤则凡人者/
汝若不痛,则如同木石无情;汝若痛,则类同凡夫,
蔎笜订臷癏簧祇禑癿篟癿落舉碭怖○/⑦
同类自本起作师曰见不见者二边是○/
皆本心所起发。师曰:见与不见,皆是二边,
华落毯秲荒舊订緁订挡袭癿往瞭籋妇妒/
伤者生灭有汝自性自未中见何依我扰谓/
痛者属生灭。汝自未见自性,依何扰我?
接上文神会参六祖问见与不见之义。
□□出螏薠被篎傻○妒祇禑舊絧稥挡癿/⑧
□□礼拜罪忏及缺○谓师曰汝心失未见/
神会礼拜谢罪,复缺○焉。师曰:汝心迷未见,
瞭界緂聁唐癝□□□论订緁窾癿矖瞭簵/
依善知识于路□□□悟自性则见法依修/
问善知识觅路,汝心悟自见,依法修行。
膌籃舊稥订絧□□袭籋谍癿篟癿矺瑚眹(睅)/⑨
行应汝失自心□□中我之见不见何问我(问)/
汝自迷不见自心,为何却来问我见与不见。
癿订緂舊蔲□□□簁舊蔲订癿窾焊稥眹(睅)/
见自知汝若□□□非汝若自见则此失我(问)/
自知(自)见,汝若……汝若自见,则此失应非从我处得之。
谍笍籃簁□□□订緂篟属矺漓眹唐癿/
之得应非□□□自知不作何云我处见/
(吾代汝不得。)不(自悟)自知,云何在我这里问什么见与不见?
篟癿瑚罶□□□祇窫簓纚篟禨祇(笋缄瞪)/
不见问神□□□师侍近住不离师(若日弟)/
神(会作礼,便为门人,)侍师左右,不离漕溪。一日,(唤)弟子
竛矖硾筗氨□□罶肎箎絢□□筗緳筗○/
子法海志诚□□神会智常□□志德志○/
(大师唤)门人法海、志诚、(法达、)智常、(智通、志彻、志道、法珎、法如、)神会。
□□□□弛谍綀禑妒籋□□□粮萅谍祇/
□□□□等之人语谓我□□□方他之师/
大师言:汝等十弟子近前。汝等不同余人。(吾灭度后,汝各为一方师,吾教汝说法,不失本宗。)
图4、5,敦煌博物馆藏第77号册子《南宗顿教最上大乘摩诃波若波罗蜜经六祖惠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坛经一卷兼受无相戒》弘法弟子法海集记:
附:敦煌博物馆藏第77号法海本《坛经》相关内容。
1.大师言:自性无非、无乱、无痴,念念般若观照,当离法照相,有何可立。自性顿修,立有渐次,所以不立。志诚礼拜,便不离漕溪山,即为人不离大师左右。
2.又一僧名法达,常诵妙法莲华经七年,心迷不知正法之处,来至漕溪山礼拜,问大师言:弟子常诵法华经七年,心迷不知正法之处,经上有疑。大师智慧广大,愿为除疑。大师言:法达,法即甚达,汝心不达。经上无疑,汝心自邪,而求正法。吾心正定,即是持经。吾一生以来,不识文字。汝将法华经来,对吾读一遍。吾闻即知。法达取经到,对大师读一遍。六祖闻已,即识佛意,便与法达说法华经。六祖言:法达,法华经无多语,七卷尽是譬喻因缘。如来广说三乘,只为世人根钝。经文分明,无有余乘,唯有一佛乘。大师言:法达,汝听一佛乘,莫求二佛乘,迷即却汝性。经中何处是一佛乘?吾与汝说。经云: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以上十六字是正法)此法如何解?此法如何修?汝听吾说,人心不思,本源空寂,离却邪见,即一大事因缘。内外不迷,即离两边。外迷着相,内迷着空。于相离相,于空离空,即是不迷。若悟此法,一念心开,出现于世。心开何物?开佛知见。佛犹文见也,分为四门:开觉知见,示觉知见,悟觉知见,入觉知见。此名开示悟入,从一处入,即觉知见,见自本性,即得出世。大师言:法达,吾常愿一切世人,心地常自开佛知见,莫开众生知见。世人心邪,愚迷造恶,自开众生知见。世人心正,起智慧观照,自开佛知见。莫开众生知见,开佛知见即出世。大师言:法达,此是法华经一乘法。向下分三,为迷人故。汝但依一佛乘。大师言:法达,心行转法华,不行法华转;心正转法华,心邪法华转。开佛知见转法华,开众生知见被法华转。大师言:努力依法修行,即是转经。法达一闻,言下大悟,涕泪悲泣,白言:和尚,实未曾转法华,七年被法华转;以后转法华,念念修行佛行。大师言:即佛行是佛。其时听人,无不悟者。
3.又有一僧名神会,襄阳人也,至漕溪山礼拜,问言:和尚坐禅,见也不见?大师起,把打神会三下,却问神会:吾打汝,痛不痛?神会答言:也痛也不痛。六祖言曰:吾也见也不见。神会又问:大师何以也见也不见?大师言:吾也见,常见自过患,故云也见。也不见者,不见天地人过罪,所以也见也不见也。汝也痛也不痛如何?神会答曰:若不痛,即同无情木石;若痛,即同凡夫,即起于恨。大师言:神会,向前。见不见是两边,痛不痛是生灭。汝自性且不见,敢来弄人?神会礼拜,再礼拜,更不言。大师言:汝心迷不见,问善知识觅路。汝心悟自见,依法修行。汝自迷不见自心,却来问惠能见否?吾不自知,代汝迷不得。汝若自见,代得吾迷?何不自修。见否,吾不自知。问吾见否?神会作礼,便为门人,不离漕溪山中,常在左右。
4.大师遂唤门人法海、志诚、法达、智常、智通、志彻、志道、法珎、法如、神会。大师言:汝等十弟子近前。汝等不同余人。吾灭度后,汝各为一方师,吾教汝说法,不失本宗。
综上所述,这是目前发现的唯一的两页用西夏文正体书写的法海本《坛经》,是根据早期的《坛经》简写而成,完全是惠能在韶州大梵寺的开法演说记录稿,与后期的各种整理本在内容、篇幅及文笔风格上都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它对于研究惠能的禅法思想及禅宗早期历史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英藏黑水城文献》的整理出版者将这两页重要文献随意拼接和定题,致使文献刊布时,不仅将内容顺序拼接错误、编号顺序错误,而且定题也错误,误导读者,实不应当。笔者经过释读研究之后,对该文献重新定题和排列,厘清了它们之间的关系。
注释:
①这个地方很有意思。阂字意译为黄酒,音译为草、漕。净意译为蒸气、狼烟,音译为溪、几。
②此处第十一,为法海本所无,与其他各版本《坛经》顺序也不相符,当是西夏文抄本自拟的顺序号。
③目前入藏大藏经流通最广的宗宝本《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内容与此明显不同。按它的说法,法达7岁出家,读法华经三千余遍,不识宗旨。
④根据敦煌文献,此处√号表示上下二字顺序应颠倒过来。
⑤本行上面9字残缺开裂,且与上文“志诚愿为惠能弟子,不离漕溪”之句黏结在一起,呈反字出现。但旁边附有一小块残片,倒置排列,上有挨菢(一大)尚能辨识。
⑥此处句式华魏华篟魏华妒,癿魏癿篟魏癿妒,直译应当是:痛也痛,不痛也痛;见也见,不见也见。似乎与原义相不符。
⑦依据上文推测,最后面可能是华篟华落(痛不痛者)。
⑧本行最前2字,应是罶肎(神会)。
⑨最后一字,眹(我)睅(问)皆有可能,故此存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