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2021年的上海车展,是一次充分显示“未定局”的车展。
传统车企大多数抛弃了“油改电”,开始认真造电动车;新势力的幸存者貌似站稳脚跟,正在推出更能走量的产品;众多科技公司跑步进场,传统车企中的边缘化分子,不再强撑着来参展。稳定局面一去不复返,新格局还在激烈博弈中未露峥嵘。
这次车展,总体上走的是“务实”路线。从去年秋天的北京车展已经有些迹象了,毕竟两个车展时间从未相隔如此之近,现在可以算做一组“整体展示”。
新势力已经至少淘汰了90%,幸存者当然也分化了,被划分为一线和二线。一线“蔚理鹏”,威马算是1.5线,领跑、哪吒、高合坐二线。其实这个划分方式有点问题,以前的“线”是很清晰的,就按销量,简单粗暴明了;现在新势力的一线二线并未拉开差距。
2020年新势力整体交付12.5万辆车,仅占全国乘用车总销量的0.62%,占据新能源销量的9.1%。虽然新能源车包含PHEV(氢能源乘用车销量低到忽略不计),但至少从销量看,新势力甚至不是新能源车市场主流。
难道一二线是按照“声浪”来划分的?谁的出镜率高、谁的嗓门大,谁就是顶流?
还真不是,至少在产品和技术竞争两条线上,一二线存在分野。简单说,一线已经在争夺技术和品牌的制高点,而二线仍在为生存竞争。但二线并不是“低版本”一线品牌,它们之间的鸿沟,很可能一直无法跨越。就像传统车企,多年过去了,实现阶层上升的,寥寥无几。
也就是说,就格局竞争而言,一旦形成,就很容易固化。
从本次车展的技术争夺,就可以见一斑。
先说销量,因为销量是再投资的基础。
去年蔚来交付量为4.37万辆,位列国内造车新势力第一位;理想交付量为3.26万辆,位列第二位;小鹏交付量为2.7万辆,同比增长112%,位列第三位;威马销量为2.24万辆,同比增长33.3%,位列第四位;哪吒销量为1.5万辆,同比增长51%,位列第五位;零跑销量则为1.13万辆,位列第六位。
再看产品线。本届上海车展,蔚来旗下ES8、ES6、EC6三款量产SUV车型均已交付市场,首款轿车车型ET7首台车已经在合肥制造基地下线。
理想仍然只有一款车。去年5月,理想汽车宣称,未来三年不会推出新产品,将主要专注于旗下唯一量产车型OTA升级(这叫什么理由)。
两者均主攻30万元以上市场。
小鹏则拥有G3、P7,本届车展上展出了P5(内部代号D55);威马展出了第三款SUV车型EX6 Plus。小鹏下探、威马上浮,两者新产品定位20万+市场。
领跑和哪吒主打20万元以下市场。零跑的T03下探到10万元以内,哪吒U则压在20万元以下。
蔚来着意维系高端品牌形象之意,不言自明,但高端产品走量显然不如中低端。广汽和蔚来合作打造的品牌“合创汽车”,在本届上海车展上亮相了SUV车型Z03(暂名),按照官方说法,“Z03”只是暂时的代号,未来可能还会有新的正式名称公布,该车定位纯电SUV,续航里程超600公里,预计售价为13万-15万元。
从“合创”项目可知,蔚来对品牌含金量看的比销量重多了,这是它的最重要护城河。宁可另立品牌,也不能冲击蔚来本身的形象溢价。这与大众另立捷达品牌,参差仿佛。
上海车展上还有一个动向,是做起女性目标客户的生意,有些品牌直接宣布为女性设计。像蔚来此前安排的“女王副驾”,只能算有点苗头。很多车型的外观内饰颜色,乃至驾驶人机工程适配,都倾向于女性。这是市场上女性独立消费趋向的证明。这方面新势力们跟的不是很坚决,这也和产品线的长度有关。
本届车展上,新势力的技术竞争路线很清晰。“量化”相对容易的续航、自动驾驶技术为主,标准远未统一、效果莫衷一是的智能座舱、快充技术,只能敲边鼓。
蔚来又是一马当先。ET7的自动驾驶NAD系统,核心算力1016Tops。蔚来ET7配备多达33个传感器,其中包含1个激光雷达,号称“无死角全覆盖”。看来蔚来很迷恋于“堆料”,也很擅长IT企业营销话术。但蔚来从未向第三方提交过自动驾驶能力的路测数据,其最新的能力有待检验。
与蔚来语焉不详相比,威马W6倒是宣称率先实现“L4级别无人驾驶”,并实现全场景泊车能力。威马还称正在规划“有限场景”L5级自动驾驶项目。但这种说法,同样缺乏旁证。
小鹏P5也搭载了激光雷达,同样依靠32个传感器,实现综合感知。但能够达到的自动驾驶等级,倒是没提。
激光雷达这事,有时并非全然按照车的售价来分。哪吒S就声称搭载3颗激光雷达,即便是固态雷达,也所费不赀。官方称,哪吒S于无人自主泊车、远程召唤、自动寻迹行驶等部分场景下,能实现L4级自动驾驶。
其实高等级自动驾驶前面如果加上“部分场景”,可能更多出于宣传考量,对实际应用帮助也不大。
高等级自动驾驶(L4、L5)实现时间已经被延后8-10年。以前大家太乐观了,以至于有些厂家说要在2020年实现L4。现在看基础工程理论尚存在问题,业内对当前技术路径存在疑虑。车展上的“卫星”见多了,但急于秀给客户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能力不行堆料来凑,相当于“虽然跑不快,但是我的跑鞋专业呀”。
相比而言,续航的竞争就实在多了,虽然现在正处于NEDC(新欧洲循环测试)标准向WLTP(世界轻型汽车测试规程)过渡的阶段,但指标好处就在于可量化、可比对。
前两年,新势力对续航指标的热情一直大于传统车企。这是新势力的优势所在,当时传统车企规划的产品,多以“油改电”为主。这些平台为燃油车研制,电池放置无法充分利用底盘空间。
新势力就此打了时间差。但从本届上海车展上来看,传统车企大致已经追上来。一方面大都拿出了纯电平台;另一方面供应商对电池放置方式的革新,很快就传导至整车环节。头部新势力们深知这一点,它们正在部署二代纯电平台,同时敢于上马更高密度的电池方案。
看样子,新势力决心继续保持领先势头。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新势力普遍产品线比较短。第一款产品虽然不能失败,但很多工程问题,不经过量产是无法认识到的,只有在后续产品上,才会反映出它们在电池相关技术上的经验。
同时,如果不能保持赛道领先,那就没得玩。因为品牌积淀肯定比不上传统车企。先谋求在纸面参数上压倒对方,才可能有胜算。对高镍的811电池的追捧,大多数是新势力或者传统车企孵化的新品牌。这是新品牌的不对称作战方式。
相比两年前的上海车展,如今续航标准已经被拉高。中高端产品80-100度电池,中端产品60-80度电池。当然还有十几度电的低端产品,那是拼成本的竞争层面。就连PHEV的电池都到十几度电的水平了,谁落后谁就拿不出手。
新势力的几款新产品中,威马W6 83度电;小鹏P5未透露电池包大小,但从NEDC续航600公里来看,电池容量在75-80度电的水平上。
蔚来ET7虽然惊世骇俗地宣称150度电,但2023年才会量产,而且还取决于半固态电池的研发进展,还有稳产和成品率的问题,不确定因素很多,现在还不能把这种口嗨当做产品标杆。但将来续航竞争将更趋白热化,应无疑问。
眼下电池包虽然400V是主流,但高端性能车不约而同地青睐800V方案。提高电压的竞争并不激烈,因为它和续航关联不大,主要是缩短充电时间,但付出了高压系统、充电接口和相关电池BMS成本走高的代价。
如今新势力的量产产品,大多是它们30个月之前布局的产物;而量产时间推到明年后年的产品,可以视为概念车。纯粹打概念旗号的展示品,在上海车展上数量严重下跌。一方面,是因为车企们转型期间,砍掉了很多“支线任务”;另一方面,电动车的研发周期已经缩短到2年多,实在没啥好“概念”的,看准了直接推出就好。新势力们也不喜欢“概念”这个词,它们更愿意称之为“前瞻车型”。
如此,虽然新势力们的销量仍然不是主流,但不经意间,它们改变了很多业内惯例。汽车圈的很多东西,都已经找不回原来的样子。因此上海车展的主题是“拥抱变化”,重点在于“拥抱”。但凡拒绝拥抱的,就只得说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