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广东珠海 519000)
体育公共服务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满足大众体育需求为出发点,为大众参与社会性体育活动提供社会公共保障。现阶段,珠海市人民全面而快速增长的体育需求与目前的公共体育服务、公共体育产品之间存在着差距。在此背景下,从景观“绿道”下产生的“绿道体育”,一定程度上可以强化政府体育公共服务职能,缓解矛盾。但通过前期调研发现,“绿道体育”作为公共体育服务的一部分,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其在落实应用过程中还面临着诸多困境急需解决与完善。
绿道是一种线形绿色开敞空间,它通常沿着自然景观和人为的走廊建造,并设有景色优美的休闲路线,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将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历史遗址及城市社区和乡村等连接起来。可以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自然及历史文化资源,并为居民提供充足的游憩和交往空间。
绿道体育,是在美国“绿道运动”概念的基础上提出的,它基于低碳发展理念而开展,在绿道内部建设相关体育锻炼设备,促进全民健身,使绿道成为休闲娱乐的公共体育健身场所。
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及城市群的快速呈现,由城镇化所带来的城市人口快速膨胀、生态污染及土地使用紧张等问题导致了城市公共体育空间压缩。在城市群视角下开展绿道体育,一方面能够满足城乡居民在绿色开敞空间中健身的需求,完善城市公共体育服务基础设施的建设,让游客感受和体验不同自然风光和人文内涵;另一方面能够使城镇化发展由“增量时代”向“提质时代”迈进。
绿道的设计理念希望通过空间限定,将人置身绿色环境系统中,营造安全、舒适便捷的锻炼环境,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保护环境。另外,绿道体育是一种健康休闲的活动方式,它依托于绿道进行锻炼,并且对运动场地、器材要求低,同时促进了低碳运动文化的传播。
珠海市城市绿道网依据珠海市独特的山水自然环境,提出了绿道网应坚持“三因”“三边”“三不”“三化”原则和政府“环山滨水、通廊串联、单元式使用”的规划理念。以广东省区域绿道网为建设依托,根据城市组团分布、生态格局、自然人文景观的分布等,建立了“四纵、两横、二环、六岛”的绿道网空间结构,绿道长度达1003.02 km。
纵观珠海市绿道网空间结构(见图1),其依据人口分布、生态格局及自然人文景观划分规划,“横”“纵”“环”相互交叉,构造起一块“立体”的绿道网状空间结构,使得珠海市绿地得到了最大限度利用。但针对绿道上的公共体育服务,该研究通过一系列的调研后发现仍存在较多不足之处。现将调研成果中的不足之处整理归纳如下。
图1 珠海市城市绿道网分布图
3.2.1 注重绿道竞技体育建设,忽略“绿色锻炼”理念应用及“绿道娱乐”功能开发
据调研发现,珠海市“四纵、两横、二环、六岛”的绿道网中拥有“一纵一环”竞技绿道,“一纵”健身走绿道,“一环”登山绿道,绿道沿途多设置篮球、足球、网球运动等体育设施。从体育设施设备的建设情况看,珠海市绿道体育公共服务注重竞技体育建设,忽略“绿色锻炼”理念应用及“绿道娱乐”功能开发。
3.2.2 城市绿道配备的体育设施及辅助设备略显不足,缺乏“体育人文软实力气息”
图2 绿道体育公共服务“体育、人、环境”关系图
通过对珠海市绿道路径上的体育设施设备进行调研发现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第一,绿道体育的设施设备不仅数量较少,而且多见于篮球场、足球场及网球场等竞技类型设施,并且场地周围缺少急救救护站、能量补充站等基础辅助设施设备。第二,珠海市绿道体育的设计缺少精准化的配建设施,许多设施设备的设置没有体现“因地制宜”原则,并长期处于停滞阶段,形同虚设,逐渐沦落为“面子工程”项目。第三,绿道体育未根据人口数量进行体育相关设施配备,造成了地区平均使用率存在着差异。第四,体育设施设备的设立缺少“体育人文软实力气息”。在走访珠海市绿道中发现,千篇一律的绿道体育环境虽也能够取得一定的锻炼效果,但锻炼者大脑精神层面的滋养则略显不足,缺乏地域性的文化特征与人文气息的熏陶。体育活动除体育健身功能之外,还拥有教育、休闲娱乐及人际交往等其他功能,绿道体育为公共体育服务,因此其设立原则在注重健身功能的基础上,同时也要兼顾教育、休闲娱乐及人际交往等方面的体现。
3.2.3 市政部门对绿道体育的监督管理不到位
从市政部门对绿道体育规划编制的成果要求来看,体育设施与工程质量、植物配置、游径、驿站、市政管线与节点的设计是验收绿道体育建设的重点,但是对绿道体育环境的设计风格的要求较低。另外,从调研看,珠海市市政部门对绿道体育的监督管理不到位,许多绿道及绿道体育设施建立后,并没有发挥其重要作用,较多处于停滞、停用状态,缺乏赛事及全民体育活动的刺激。
3.2.4 绿道体育的指导性服务较多停留在“政策层次”
体育运动由于其本身的特殊性,使得体育运动指导工作尤为重要。从调研发现,珠海市绿道锻炼者多为30~45岁年龄段群体,团体形式多为单独锻炼者或者10人以下的小集团锻炼群体,锻炼均为自发进行,并没有固定组织者及社团。同时,缺少相应的指导员进行指导,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绿道体育的发展。
4.1.1 “体育、人、环境”和谐统一
该研究从珠海市绿道体育公共服务的瓶颈出发,对珠海市绿道体育公共服务进行层级体系构建,以寻求体育、人及环境的和谐统一,进一步完善珠海市绿道体育公共服务体系。
图2为绿道体育公共服务“体育、人、环境”关系图,珠海市绿道体育公共服务的重构原则将依托于图2,坚持“以人为本”,从“人”的“情感”“知识”及“关系”出发,根据自然环境及人类实践活动,构建出利于满足不同年龄、性别、社会阶层人的娱乐体闲、情感调节、充实文化及健身等需求的珠海市绿道体育公共服务体系。
4.1.2 物理分层与社会分层融合
该研究从珠海市绿道体育公共服务的瓶颈出发,尝试在珠海市绿道体育公共服务中积极促进物理分层与社会分层的融合(见图3),使得珠海市绿道体育公共服务能够兼顾空间规划及社会人文功能。其中,空间层面按照地形地势、等级体系、空间可达性及空间设备一体化原则可以划分为城市绿道与社区绿道。功能层面按绿道体育稳文化及传统文化与功能可以划分为绿道体育娱乐、绿道体育竞技、绿道体育旅游和绿道体育健身。通过物理分层与社会分层的融合,构建出利于满足不同年龄、性别、社会阶层人的娱乐体闲、情感调节、充实文化及健身等需求的珠海市绿道体育公共服务体系。
图3 绿道公共体育物理分层与社会分层融合图
4.2.1 关注生命发展需求,积极开展“绿色锻炼”“绿道娱乐”应用
珠海市绿道体育的规划应该以关注生命发展需求为本,积极开展“绿色锻炼”“绿道娱乐”以满足“人之体”与“人之神”的需求,进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此,珠海市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提升绿道体育公共服务水平。第一,关注生命发展需求及年龄层次需求,从建立规划者的角度,尽可能完善绿道体育设施,设立不同需求的设施设备,宣传好“绿道体育”真正内涵,使得“绿道体育”真正地发挥“绿色锻炼”的价值。第二,体验化的休闲体育运动项目的培育。城市绿道体育的开发要坚持合理、高效的原则,尽可能地选择一些地域性较强、群众也感兴趣的休闲体育项目作为培育绿道体育的重点内容,比如在“海天之旅”绿道中增加帆船、皮划艇及浆板等海上运动体验中心。这种深入大自然的体验项目的设立更加体现了对个体生命存在与发展的深度关怀。
4.2.2 完善绿道体育相关配备设备,提升绿道体育的“体育人文软实力”
现阶段,相关设施设备的完善是珠海市绿道体育公共服务任务中的重点工程。珠海市绿道体育的公共设施设备应该体现“以人为本”,因地制宜,根据地区人口数量进行精准化的配建设施。同时,也应该配备相应的辅助设备,例如在绿道沿线及运动点附近设计急救救护站、免费单车、自助饮水机、能量补充站及人性化的座椅等辅助设备,为锻炼者提供一系列的精准化服务项目。这些设施设备可以最大限度地解决锻炼者的后顾之忧,收获更为美好的锻炼体验。
再者,珠海市需要整合绿道资源优势,提升绿道体育的“体育人文软实力”。珠海市地处岭南,拥有非常浓厚的岭南城市文化,因此在建设绿道体育景观中,应该充分考虑岭南文化与绿道体育的有机融合,依据绿道周边的生态环境及自然景观,整合城市文化广场、精品驿站、社区节点及绿道路径等绿道资源,利用绿道内的建筑雕塑、体育器械及标识标牌等,串联好各个绿道路径、驿站及社区节点的布景,衍生出包含体育精神及文化景观的具有地方特色的绿道体育活动。
4.2.3 以绿道体育赛事、绿道文化推广为突破口加强政府监管
加强绿道体育文化推广及举办绿道体育赛事是吸引民众参加绿道体育活动的最直观、最有效的方式。在绿道体育初期,应该由政府及相关运动协会牵头,通过政策导向、舆论宣传、讲座论坛等文化宣传形式及举办类似绿道定向越野赛、自行车赛及马拉松等体育赛事推广绿道体育活动,从而提高人们对绿道体育的关注度和认知度,激发人们参与绿道体育活动、积极地了解绿道体育的欲望,促进绿道体育的发展。
4.2.4 推进绿道体育指导服务落地生根
绿道体育指导服务是绿道体育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培训社会指导员进行绿道体育技术指导或从附近社区招募体育志愿者,为绿道体育锻炼者提供技术指导,为老人及儿童等特殊群体提供暖心的志愿服务。比如,举办“太极拳”“咏春拳”及“舞龙舞狮”等活动,在锻炼指导的基础上,向锻炼者传达博大精深的武术思想,使锻炼者在“绿色锻炼”的氛围中意识到生命的动态活动过程,并内化为自己感悟生命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