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行业转型发展与新技术应用

2021-06-01 11:00孙其媛
中国民族博览 2021年6期
关键词:新技术应用转型发展博物馆

【摘要】在信息技术时代,全球各行业都在不断调整发展方向来适应新技术的更新。博物馆行业借助现代科技手段进行转型发展,以互联网为载体,通过云展览、直播活动、线上服务等多种方式发挥公共文化服务职能。在数字化建设背景下,深入开展智慧博物馆建设的发展前景更加明晰。

【关键词】博物馆;新技术应用;转型发展;智慧博物馆

【中图分类号】G2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06-208-03

【本文著录格式】孙其媛.博物馆行业转型发展与新技术应用[J].中国民族博览,2021,03(06):208-210.

面对全球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人类社会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同时,也包括博物馆行业。在数字化建设背景下,深入应用现代技术做好文物阐释工作,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活起来,是博物馆在当今时代转型发挥公共文化服务职能的重要路径。

一、博物馆行业转型发展的紧迫性

近十年来,中国的博物馆数量一直呈逐年增长趋势,根据国家文物局网站公布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年底,全国已备案博物馆5535家,其中文物部门所属的国有博物馆数量占全国博物馆总数的70%左右,全国免费开放的博物馆为4929家,占博物馆总数量的近90%。中国现已形成以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为龙头,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和重点行业博物馆为骨干,国有博物馆为主体,民办博物馆为补充的博物馆体系。2019年,各博物馆总计接待观众10亿人次。虽然2020年各博物馆接待观众的数据还没有正式公布,但各个博物馆举办展览和活动的次数都不同程度减少,特别是跨地区的交流展览和人员互访等活动基本停滞,博物馆主要依靠馆藏资源和新技术应用开展各类展览和活动。以辽宁省博物馆为例,2019年免费开放313天,全年接待观众228万人次,全年新举办阵地展览11个;2020年免费开放266天,全年接待观众62万人次,全年新举办阵地展览7个,兩年接待观众和举办展览的数量都有所下降。虽然国内的博物馆已经恢复开放,但是各馆都严格控制观众流量并采取不同措施核验观众身份,而有些观众为了保证安全,避免不必要的风险,也不愿意进行线下观展。在这种情况下,博物馆行业应思考如何转型发展,依托新技术更好地发挥公共文化服务职能。

二、新技术应用在博物馆转型发展中的作用

(一)博物馆行业的发展变化

1.公益主题文物展览

全球各地的博物馆抓住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一具有深刻意义的主题,用博物馆人特有的方式记录这段将会成为人类历史的记忆。2020年2月11日, 国家文物局官方微博“中国文博”发起了“文物系荆楚祝福颂祖国”祝福接力活动。活动历时35天,得到了国内外博物馆的积极响应和广泛参与,有140多家国内及海外文博机构参与其中,通过355次接力和400多张特别设计的文物海报,将文博人对湖北文物机构和湖北人民的关心和问候接力传达,此次活动共有近2亿人次微博用户阅读。陕西历史博物馆围绕这次活动特别策划举办了大型公益主题展览,这是文博系统通过公益主题展览来记录文博战线积极行动的特殊方式,不仅对文博工作者自身是一种激励,也向公众证明了博物馆在全球公共卫生危机发生时发挥的积极作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也策划了此类主题的图像档案展,策展人通过创新以往的策展理念,将现实与艺术相结合,共征集到6000余件影像作品,得到了艺术家和新闻记者的广泛响应,发挥了艺术博物馆的特殊作用。

2.云展览

云展览最初即为人们熟悉的线上展览,随着2020年公共卫生事件的突发,人们逐渐适应从“面对面”到“屏对屏”的观展方式,融合了5G、视频直播、VR、大数据、AI等新技术的云展览备受关注。2020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致力于平等的博物馆:多元和包容”。正是由于云展览的出现模糊了线下和线上的边界,拓展了博物馆的传播渠道,让更多受众能够平等享受到博物馆的优质资源,这也是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趋势之一。

2020年全国博物馆积极响应国家文物局的号召,整合馆藏数字资源,利用新媒体和虚拟现实技术,在官方网站、官方微博、官方微信等平台推出了2000多个线上展览,总浏览量超过50亿人次。比如,北京故宫博物院、敦煌研究院、辽宁省博物馆等文博机构打造了“全景故宫”“数字敦煌”“唐宋八大家数字展”等一批超清全景展示项目,受到观众的喜爱。在国家文物局的支持下,各地博物馆对云展览的重视程度日益凸显,呈现了数字展览、数字展厅、全景展馆等多种展示形式。面对公众的需求,以及数字网络、融媒体传播等技术的不断赋能,博物馆云展览以安全便捷的特点,成为大家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

3.云游活动

除了云展览,博物馆行业为了更好的履行公共文化服务的职能,将各种线下活动“挪”到线上,以“云游”的方式拓展文化传播渠道。很多博物馆开设直播通道或利用抖音、今日头条、微博等平台的直播功能,邀请主持人或者由本馆讲解员、志愿者出镜带领公众在线参观展览或者展馆。北京故宫博物院推出了12集的“云游故宫”活动,观看量突出320万人次。中国航海博物馆开设了4场直播活动,吸引了160余万人次的关注。中国文物报社联手天猫新文创依托淘宝直播平台举办了“天猫新文创掌上博物馆”直播推介活动,超过740万网络受众观看了本次直播。带货主播薇娅女士以“文化传承官”的身份为博物馆文创产品带货直播,销售记录为330万元,有效地拓展了博物馆文创产品的销售渠道。观众虽然不能亲临博物馆现场购买文创产品,但是通过网络销售直邮的方式丝毫没有影响观众的购买力。

4.主题文物征集

收集、保存和展示承载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记忆的见证物也是博物馆的重要职责和使命之一,在国家文物局的号召和指导下,文博战线启动了突发公共文化事件代表性见证物征集工作,展现了文博行业的责任与担当。征集工作在加强实物征集的同时,也注重口述记录、影像资料、电子数据、网络媒体记录等的征集和保存。通过征集工作,既体现了博物馆的社会职责,也为历史留痕,增强了观众对博物馆的信任。

(二)新技术应用于博物馆行业的重要作用

1.适应时代发展趋势

新技术革命对社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改变人类社会的面貌起了重要的作用。計算机网络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将整个世界变成了“地球村”。在“地球村”时代,人类是同一命运共同体,人们希望也不可避免的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这种情况下,人类对新技术的应用尤为渴望,这不仅是博物馆行业面临的问题,也是各行各业都面临的问题。新技术的应用对整个社会的影响非常巨大,这种影响不仅涉及经济领域,也涉及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随着技术的发展进步,还会有更多的新技术被引入到博物馆。博物馆行业只有利用好、发挥好新技术,才能适应时代发展趋势。

2.满足受众的定制化需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让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面对面”的渴望转换为“屏对屏”的期待,越来越多的公众认可并接受这种依托互联网的交流方式。新技术的应用不仅带来了人类生活方式的现代化,还引发了人们的观念和思维方式的更新。博物馆也借此实现从文化的广泛传播到定制化的“窄播”,给受众更多自主选择的空间。观众可以在手机APP或者网站上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加入直播或者在线观看,可以适时发表评论和建议,与博物馆直接互动。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涌现,博物馆行业要利用好这些新技术,以满足受众的定制化需求。

3.有助于深入推进智慧博物馆建设

科学技术是智慧博物馆建设的主要支撑,从传统的实体博物馆到数字博物馆的转变,数字化手段起了重大作用。大数据、云计算、5G等新技术的出现,移动设备的普及和应用,让博物馆更加了解观众的喜好和需要。人类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不断更新和改变,伴随着人类社会对智慧城市、智慧博物馆建设的大力呼吁,博物馆应借助新技术应用加强智能导览、智能服务、智能管理等多方面的智能系统建设,加快智慧博物馆建设步伐。

三、博物馆应用新技术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云展览形式同质化

2020年,各地博物馆减少了阵地展览的举办,更多地关注并开发线上展览。例如,将原有馆内基本陈列形成数字化展馆,或者通过数字技术、图像虚拟技术、增强现实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将举办的临时特展在PC端或手机端还原。受制于大多数博物馆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云展览多采用单纯数字技术进行展厅重现,少有创意和精心设计的内容,观众在视觉和听觉方面感受较好,但是缺乏参与性互动环节,展览形式同质化比较明显。

(二)云上活动质量难以把握

博物馆与新媒体平台合作,开设直播、云游等各类云上活动,借助新媒体平台的影响力,如抖音、腾讯、新浪微博等平台吸引了大量粉丝关注和参与。由于参与直播的网红名人、博物馆讲解员、志愿者等群体存在对专业知识不了解、缺少直播应变经验等问题,所以这些云上活动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难以把握,容易出现知识传播不准确,对受众解释不清楚等情况,影响云上活动的播出质量和效果。

(三)技术安全和信息安全的担忧

博物馆是一级安全风险防范单位,在应用新技术的同时,会遇到观众对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的关注和担忧的问题。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如果发生信息安全事故,会给自身和观众带来信息安全隐患,影响博物馆的公众形象。应用大数据技术以来,观众到博物馆参观的全部信息都有留痕,这为博物馆管理者和技术研发人员提出艰巨的课题,如何保证博物馆的信息安全,如何保证观众隐私不被泄露和侵犯,需要进一步加强信息的安全技术性防范工作。

四、加强博物馆行业发展与新技术应用的路径

(一)深入推进智慧博物馆建设

全球公共卫生危机的发生,催生了云展览、云上活动等新服务方式的广泛应用。在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深入推进智慧博物馆建设的迫切需求。从2012年IBM公司宣布与法国巴黎卢浮宫合作,建设欧洲第一个智慧博物馆以来,智慧博物馆的概念也发生了深层次的变化。“智慧博物馆是基于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络,运用多种传感技术,经过云计算平台的整合分析,形成的基于传感数据和智能过滤处理的新的博物馆资产管理、观众服务模式。”现在为人们熟知的云展览只是智慧博物馆建设的一个方面,博物馆对新技术的引入,不能只停留在过去那种被动应付式的需要,而应该将新技术应用纳入智慧博物馆建设的整体设计架构中。按照现在博物馆行业的发展趋势和观众日益增长的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新需求,智慧博物馆建设要做的是使博物馆全面智慧化,包括管理智慧化、信息数据智慧化、展览展示智慧化、社交活动智慧化以及安全智慧化等多方位、立体式的智慧化建设。从顶层设计和管理层面加强推进,才能根本解决观众诉求与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之间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二)规范引导云上活动

在2020年国际博物馆日期间,国家文物局表示将建立云展览展示平台,鼓励各地博物馆广泛开展云展览,这有助于从国家层面对云上活动进行引导和规范。开展云上活动除了依靠文博机构自身的官方媒体平台,更多的是与新媒体平台合作,利用网红主播人气或者网络栏目吸引观众。由于博物馆传播的是历史文化史实,具有真实性和严谨性,在与新媒体合作时要避免泛娱乐化。《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等专题节目受到观众的青睐,这些节目的制作和播出都经过了文物部门的严格审核和把关,在保证专业性和准确性的基础上结合了艺术化的手段,让束之高阁的文物历史知识更加亲民。而云上活动则不同,一般筹备时间短,专业性较弱,没有专业的审核流程,容易出现差错,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曾表示,应该建立云展览质量反馈评价机制,通过整合网友、专家、媒体等反馈渠道,建立不同层次和性质的“云展览”评价体系和推广矩阵,对于具有较高艺术性观赏性或线上线下有效融合的优质“云展览”项目,加大推广普及,引导业态的良性发展。文博管理机构和博物馆要建立云展览常态化管理机制,更好发挥文物资源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三)引入社会力量参与

博物馆普遍缺乏新技术应用方面的专业技术力量,现有从事信息技术岗位的工作人员很难适应日益变化的新技术发展需求。云展览的实现,与5G、直播、VR、AR等新技术手段的应用密不可分,需要引入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云展览和智慧博物馆建设,从资金层面、技术层面、人员层面进行支撑,推动博物馆资源开放共享。目前,国家文物局支持各地博物馆通过知识产权授权等方式,积极加强与社会力量的跨界合作,如与融媒体平台和信息技术专业公司合作,通过强强联手的方式解决技术瓶颈问题;与专业文创公司合作,通过IP授权等方式,引入优质企业文化,加大文化创意产品的研发和推广力度。

(四)借助媒体引流

博物馆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媒体的宣传推广,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媒体的传播作用变得尤为重要。博物馆开展的各类云上活动都要依托媒体平台来实现引流,选择公众喜欢的媒体平台宣传博物馆展览和活动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分析观众心理诉求和不同媒体平台的特性,将适合不同受众的传播内容在合适的平台传播推广,才能达到最好的传播效果。

博物馆行业正面临社会发展趋势和观众日益增长的观展新期待,只有做好转型发展的准备,结合新技术应用,不断提升云展览和云上活动的质量,加快推进智慧博物馆建设,才能适应全球智慧化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刘玉珠.大力发展博物馆云展览[J].中国政协,2020(6).

[2]张丽娟,吕佳.疫情期间博物馆云展览传播效果探析[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9).

[3]赵桂玲,刘秋阳.后疫情时代的博物馆集体记忆阐释[N].中国文物报,2020-07-07.

[4]梅海涛,段勇.质与量——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博物馆云展览观察[J].中国博物馆,2020(8).

[5]袁文良.云展览应成为文化新业态[N].甘肃日报,2020-07-08.

[6]孙其媛.移动互联网推动智慧博物馆建设的分析[J].中国传媒科技,2016(6).

作者简介:孙其媛(1983-),女,汉族,山东泰安人,研究生,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为博物馆学。

猜你喜欢
新技术应用转型发展博物馆
博物馆
大学本科高年级怠学现象调查与对策研究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及影响
浅谈如何做好新时期煤炭企业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
新常态下钢铁企业的转型发展以及建议
试论“央视新闻”公众号的成功运行对传统媒体转型发展的借鉴意义
浅谈计算机新技术应用条件下的档案管理
移动互联网之下的电视媒体创新探索
露天博物馆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