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背景下的社区改造

2021-06-01 06:44李阳孙威霆黄维彦
艺术科技 2021年6期
关键词:城市更新

李阳 孙威霆 黄维彦

摘要:随着城市的更新迭代发展,城市区域之间的综合发展角力使沉淀着许多城市记忆的地方逐渐退出大众的视野,成为城市的“失落地带”。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根据团队协同调研的浦口火车站附近老旧社区现状,结合地区定位,寻找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尝试在城市更新的语境下为社区改造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关键词:城市更新;传统保护;社区改造

中图分类号:TU98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06-00-02

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城市更新是不可或缺的一环。许多在特定历史阶段曾经留下光辉时代记忆的工业建筑和区域群落,已不能满足时代发展与现代居民的需求,在城市的不断更新迭代中,旧城区的地区文化价值被掩埋得越来越深,而这些丰富的社会价值逐渐获得了更多的关注。对历史场所的当代利用是城市更新发展中的永恒话题,而见证历史场所的潮涌涨退的地区居民们正面临一些实际而紧迫的问题。

1 现状背景与研究意义

在南京长江大桥以北,浦口火车站历史建筑风貌带与主城隔着宽阔的长江而望。在中国百年铁路史上,这条最早最长的铁路要道连接起了大江南北,使浦口火车站占据要位,成为南北交通的咽喉之地[1]。1968年,随着长江大桥的落成正式通车,浦口火车站的客运服务逐步走下历史舞台,2004年至今仅保留货运与维护的职能。

浦口火车站的周边曾发展出成熟的轮渡水上物流工业,因此在以火车站为中心的范围内,从火车站的诸多附属职能场所,到居民聚居所需的学校、医院、饭店、酒楼等基础设置,区域基建相对完整,但随着客运的停止以及区域周边交通通达性的增强,这片曾经人流如织的街区随着火车站的萎缩而处于荒废闲置的状态[2]。近年来,政府部门对此区域的再规划正抵抗土地与历史价值的消逝,例如包含中山停灵台、主体大楼、职工住宅楼、机车仓库等一系列已明确保护对象的火车站民国风貌建筑群被列入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与此同时,在城市新建旧改的浪潮中,该历史地段内的老住户居民与旧日社区正面临土地与人之间的诸多客观矛盾。在城市更新的背景下,诸多环境问题与居民生存语境和宏大的城市发展生态相串联,如何复兴区域活力、改善居民社区的生存空间等问题值得反思与筹划。(见下图)

2 老旧社区困境下的原因初探与现实需求

2.1 城市发展策略的博弈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浦口火车站交通枢纽的功能性逐渐减弱,其地区的去功能化趋势明显,火车站周边诸多大中型企业不断外迁,使得地区对就业人口的吸引力大大削弱,并伴随原地段的新一辈住民纷纷外搬,地段内人口的老龄化趋势较为明显,地区产业的萎靡使得经济增长缓慢,环境设施与人民的生活水平得不到改善与提高[3]。

2.2 社区风貌破败,公共配套设施落后

在火车站附近区域内,各类职能场所与工业厂房已被划入拆改的既定范围内,正在建设中的新式风貌建筑群落逐渐取代区域内大量的破旧混凝土住宅建筑,同时在缓慢的新建进程之外,未得到跟进改善的老旧街道仍然承担着一定的交通功能。在区域内仍有社区未被纳入拆改范畴。阳沟街某社区现有住户120余户,八成以上为中老年居民,这座建于20世纪80年代的老社区见证了阳沟街串联起的浦口火车站的城市记忆[4]。

随着时间推移,许多住户反映该社区的居住环境已不能满足现有的需求,包括日常采光通风不足、社区内部公共空间逼仄,同时部分老住户年龄稍大,行动或有不便,但长期以来社区内未进行适老化的环境改造等,带来了许多不必要的生活麻烦。

在生活资源上,临近的浦口公园地带成为辐射面较大的休憩区域,为该地区的居民提供了丰富的休闲方式,如街道文化广场、地区图书馆等,社区内的居民对此有较高的认可度。同时,部分居民反映日常物资采购成为一大难事,由于火车站风貌带的拆改,社区附近的中小型商场均已关闭,而距离最近的大中型综合商场在该社区5千米外,平时多以电动车的代步方式前往,影响了部分年纪稍长的居民日常即时采购需求的满足。

2.3 社区运管低效,人文环境亟须改善

在实地调研过程中,笔者所在团队采访了多方居民,得知社区运营管理单位长期处于功能缺位状态,坐班人员较少、反馈与执行效率较低、社区内日常宣传不力等诸多因素使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日趋减弱。在社区运管功能逐步退化的趋势下,社区内人文环境较差,居民的休闲方式单一,仅社区门口的老旧报刊亭相当长时间地为居民提供了“社區公共谈论场”。

3 社区更新改造的策略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与生活需要的增加,老旧社区因修建年限久,环境老化现象突出,与社区内居民生活、城市整体居住景观风貌不相适应[5]。因此,面对城市老旧社区的诸多问题困境,笔者所在团队尝试立足于地域整体更新与社区局部调整相结合,从物理环境更新与管理机制调整两方面思考老旧社区的更新改造策略。

3.1 社区内外物理环境的更新改善

针对社区老旧化现状中物理环境与生活设施的诸多残破缺失现象,可以进行5个方面的更新改造。

(1)环境的优化。通过对社区公共空间的修正以及对原有景观进行相应的清理与调整,适当增加绿植面积,修整路面并更新硬化铺设等,以大环境的基础功能性与整体宜居性的增强为基准[6]。

(2)内部交通的完善。考虑大部分老住户的安全出行需要,适当对既有建筑加设电梯或无障碍通道等[7]。同时对老旧管道进行综合整体排查改善,消除社区管线破败老化、混杂裸露等安全隐患。

(3)公共设施的更新。充分修整社区内公共空间,增加适老性设施,拓展户外活动空间等,打破社区的“孤岛效应”[8],打造更多的与外部功能性空间衔接与过度的环节空间,例如未来社区服务中心站、养老机构志愿者驻点的建设等。

(4)既有建筑外立面的改造与内部加固抗震改造。在改造旧建筑时,明确其原始的建筑结构和新的功能需求是首要任务[9]。对社区楼栋的外立面通过修补破败墙面、喷涂环保材料、更换老旧门窗等措施,对小区建筑物外立面的破损漏水与外观不佳等问题进行综合整顿,以适当增强小区的可观性与安全性[10]。同时通过一定的工程技术,在基本保持住宅格局的情况下,通过抗震加固的方式实现小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安居环境需要[11]。

(5)社区外部环境的协调。由于社区正进行风貌区拆改,大范围的旧建筑与临时搭建构筑充斥于社区外,未得到及时处理修整[12]。加强对有关部门的沟通与督促,保证社区居民、游客、来往车辆的交通合理,推进区域环境与老社区的综合更新改善[13],进一步有序开展未来的区域规划再建设与有机更新,解决空间秩序混乱等环境问题[14]。

3.2 社区管理机制的调整

对标现代城市社区的管理需求,结合该小区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软性服务升级与修整[15],对此有4类服务模式可供参考。

(1)社区生活管理——打造社区服务中心,加强工作人员对适老理念的培训学习[16],从社区居民的立场出发,完善社区生活服务圈,例如生活物料统一采购与协调等,以满足行动不便的住户的基本日常需求[17]。

(2)多元居家养老——在社区附近设立有几所中小型养老机构,可以通过“机构—社区—居家”融进式养老服务模式的引入,与社区附近的医疗机构、养老机构进行合作对接,进一步满足社区内高龄住户的居家照料与求助需要,提高日常管理层面的便捷度[18]。

(3)特色青旅空间的社区入驻——依托浦口火车站风貌带的地域文化价值优势,为日益提高的游客流量提供一定的社区内空间,在保证社区宜居环境与入住人员素质的情况下,一方面,社区内的盈余居住空间可得到充分利用,另一方面,可为社区引入一定的人流量,以多元的住户构成丰富原有住户的生活范式,并加强社区内对外的呈现与沟通[19]。

(4)智能社区服务——基于现代物联网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17],可结合小区规模与住户情况建立中小型智能平台系统,整合各类社会资源,并建立社区住户信息库,结合各类智能设备,与住户家庭子女端与社区服务端相结合,实现社区便捷管理与服务的层次多元与精准高效[20]。

4 结语

古希腊诗人阿尔卡埃乌斯的诗句有云:“城市不是由屋顶、石墙、桥梁和运河构成的,而是由能够抓住机会并充分利用它们的人创造的。”

在现代城市不断发展的进程中,我们将不可避免地与诸多曾经熟悉的城市记忆告别。贯穿城市进化史的老城有明确的时代特征,应通过适当的设计规划,改变日渐难以为继的大刀阔斧式的拆建模式,在公共服务中重塑人与环境的关系,使城市、社区与居民协同成长,一并实现未来的美好人居生活。

参考文献:

[1] 黄维彦,吴昊. BIM在国内建筑工程内装项目中的应用研究[J].艺海,2020(07):138-139.

[2] 赵哲,黄维彦.基于地域文化的书屋空间环境设计——南京老城南旧屋改造设计[J].美术教育研究,2020(13):101-102,116.

[3] 张海怡,孙琦.里坊制的衰微对明代金陵城市格局的影响研究——以《南都繁会图》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20(13):110-111.

[4] 吴馨宇,田晓冬,萨兴联.公共景观空间雕塑情感化叙事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0(6):71-72.

[5] 梅沄澍.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排水系统设计[J].艺术科技,2020,33(21):15-16.

[6] 郭贝,蒋晖.浅析扎哈·哈迪德的建筑设计理念[J].美术教育研究,2020(8):85-86.

[7] 廖海橦,徐昊,王夕倩.废弃火车站复兴计划——南京下关火车主题公园创新设计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0(6):78-79,82.

[8] 高婧.叙事与体验:城市公共空间的沉浸式设计与表达[J].美术教育研究,2020(13):92-93.

[9]? 王奕,祝遵凌,朱仙美.地域振兴:从浦口火车站到筑波科学城[J].艺海,2020(4):156-157.

?[10]? 李欣,王夕倩,钱丽红.现代化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植物造景美学[J].艺海,2020(5):88-89.

[11]? 石宇琳,曹磊.城市景观设计中地域性元素的应用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0(20):76-77.

[12] 吴曼.结合感觉统合理论的特殊儿童康复景观设计研究[J].艺术科技,2020,33(23):25-26.

[13]? 熊瑶,严妍,张秀.生态文明背景下郊野公园规划设计策略研究——以湖南株洲天池公园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20(13):108-109.

[14]? 杨婧熙,丁山.基于自然体验的城市生态公园设计研究——以南京珍珠泉公园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20(16):92-93.

[15] ?赵坤,李永昌.乡村新民居室内环境体系研究[J].家具与室内装饰,2020(06):114-116.

[16]? 路丹丹,黄滢.传统村落人居生态景观改善策略研究——以苏州吴中区东山、西山风景区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20(19):105-106,112.

[17]? 张晓晶,吴冬蕾.景观都市主义视角下城市边缘区域景观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0(20):78-79.

[18]? 傅瑶,缪玲.感知觉视角下的旅居式养老社区室内设计[J].艺术科技,2020(8):33-36.

[19] ?罗云,叶洁楠.旧工业厂区外部空间环境的有机更新方法研究[J].艺术科技,2020(7):22-25.

[20]? 张亦真,叶洁楠.场所精神在景观设计中的价值探究[J].艺术科技,2020(22):178-179.

作者简介:李阳(1999—),男,湖南常德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室内设计。

孙威霆(1999—),男,山东青州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室内设计。

黄維彦(1976—),女,福建福州人,硕士,讲师,系本文指导老师,研究方向:建筑设计、室内设计。

猜你喜欢
城市更新
防止大拆大建!广州正式发布城市更新5个指引
重磅!住建部通知,21地开展城市更新试点!
定调!广州城市更新由国企主导!
城市更新,让生活更美好
关于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中防止大拆大建问题的通知
城市更新,时空“生长”
TOD/城市更新
广州“三旧”改造政策反思与城市更新方向探索
城市更新与城市特色空间塑造——以包头北梁老城区城市更新为例
文化创意产业在城市更新中的进一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