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一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1-06-01 07:24魏培梅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1年11期
关键词:金课文科国际贸易

□文/魏培梅

(郑州西亚斯学院商学院 河南·新郑)

[提要]新文科意味着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本文针对国际贸易一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六个一流”模式:一流的培养理念、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课程建设、一流的教学方法、一流的实习实训条件、一流的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特别提出新文科视域下国际贸易一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改革路径的探索。

传统文科重视专业培养,但是人才培养难以博通,容易形成专业壁垒,制约人才全面发展。2017年美国希拉姆学院提出“新文科”的教育理念,2019年我国教育部等部门联合提出要全面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等建设。新文科可以突破传统文科的思维模式,以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同与共享为主要途径,从学科导向转向以需求为导向,从适应服务转向支撑引领。

新文科背景下国际贸易一流专业建设以人才培养为目标,以问题为导向,以课程建设为核心,以课堂革命为突破口,以专业建设个人发展与专业建设相互促进为动力,以队伍建设、办学条件改善和教学研究水平提升为保障,文中把一流专业建设内容称之为钻石模型。(图1)

根据一流专业建设的钻石模型,新文科视阈下国际贸易一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及改革的路径具体内容包括一流的人才培养模式、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课程建设、一流的教学方法、一流的实习实训条件、一流的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六个方面,形成了一流专业建设的“六个一流”建设路径或模式。

一、一流的人才培养模式理念

图1 一流专业建设钻石模型图

当前,多数高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都是依据2018年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严格制订的,但是不少高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还存在类似课程设置逻辑关系与开课顺序还需斟酌,没有突显为地方经济服务及国际化人才培养的优势等不足。国际贸易一流专业建设过程中变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内涵建设,培养具有综合素质、国际视野、科学精神和创业意识、创造能力的新商科人才,是应用型商科学院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国际化全人教育,引领新文科。在经济全球化与“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我国急需一大批适应全球新格局的高素质国际经贸人才,国际贸易专业更要体现出国际化全人教育的观念,满足对外经贸企业、政府及相关部门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的需求。

1、推进国际经济与贸易全英班或精英班。针对英语水平较高或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推进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全英班或精英班,实现专业课全英教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全英班或精英班需要完善整套体系,包括全英班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学生的遴选方案、师资的要求与培养、学生流动机制等。

2、部分课程进行双语教学。针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普通班,增加双语教学的力度,部分课程如《商务沟通》《国际市场营销》《国际商法》等可以进行双语教学,让学生拥有更多的国际化视野。

3、增加交换生项目。与国外知名大学进行合作,联合培养学生。让更多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学生参加交换生项目,提高国外升学率。

(二)学科竞赛常态化,强化技能训练。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一流专业建设中,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技能大赛,将比赛融入教学之中,课程教学组织与大赛紧密结合起来。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包括挑战杯、“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POCIB全国外贸从业能力大赛和OCALE全国跨境电商创新创业能力大赛,提升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的实践工作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提高学生创业就业能力。

(三)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科研项目,锻炼创新技能。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在培养时一定要有创新思维,能够养成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习惯,具备进取意识和探索精神,拥有良好的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在国际贸易的一流专业建设过程中,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参加与专业契合度比较高的创新创业项目,培养创新精神。同时,让学生加入老师的教学团队进行科研创造,参与相关科研和从业职业能力训练,充分利用好学生的寒暑假时间进行指导,发表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本科生跟随导师进入相关团队,同时也可缓解教学、科研分离,学生和教师联系少、学习盲目性大的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一流的师资队伍

为了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师资队伍建设必须坚持通过“走出去”和“引进来”的方式形成一支思想过硬、业务精湛、结构优良、知识渊博、品格高尚、精于教书、勤于育人的师资队伍,满足新文科或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师资需要。

(一)走出去。鼓励专任教师到国内外进修学习,通过访问学者或学历学位提升的方式提高专业素养与水平。由于国际经济与贸易本身这个专业的问题更需要教师能够走出去,如果有全英教学或双语教学的学校,这种要求会更加迫切。

(二)引进来。大力引进或培养高端人才,主要是指符合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进行科研与教学需要的高学历(如博士或博士后),保证把最新的学科前沿问题或专业的最新内容引入到课堂当中来,让科研与教学进行有机地融合。

(三)抓好师资队伍梯队和团队建设。加大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和优秀青年教师队伍的培养力度。在知识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上逐步趋于合理。不断加强教师队伍的团队建设,使整个教师队伍团结奋进。

(四)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受制于目前专业过细的培养体制,现在高校普遍缺少新文科的师资。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一定要提高“双师”型教师所占的比例,专兼结合提高“新文科”教师双能素质。

三、一流的课程建设

(一)把课程思政和立德树人内化到课程体系当中。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是根本问题。国际贸易专业所培养的人才,思想政治必须过关,专业课思政建设及育人理念是重要切入点。因此,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在课程体系改革中必须对专业课程进行“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通过课程思政建设,把正确价值引领、共同理想信念塑造作为“新文科”人才培养的鲜亮底色。在一流专业建设中,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在课程内容整合的过程中,不仅强化《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等思政课的作用与地位,还要立足基本国情,遵循教育规律,在其他的专业课内容中强调思想政治的重要性。

(二)全面设计和打造“新文科”理论课程体系,科学整合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新文科”人才培养方案理论课程体系可以依据市场及行业需求、课程的内容和地位,采用模块化设计的思路,包括通用基础模块、学科基础模块、专业技术模块、方向选修模块四个模块构成。通用基础模块具有工具性,注重德智体美劳的协调培养;学科基础模块具有系统性,注重宽知识域和专业基础理论的培养;专业模块具有方法性,注重专业应用能力的培养;方向选修模块具有开放性,注重素质和个性化培养,四个模块紧密结合、有效衔接,通过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与构造,为“新文科”人才培养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一流专业人才培养中并不是教师想教什么就教什么,而是应该教什么就教什么。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在一流专业的建设过程中一定要按照国家质量标准和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理清不同课程间的逻辑关系,重新整合课程内容,制定新的统一教学大纲,完成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课程教学内容的科学整合,为教师开展“课堂革命”创造条件是国际经济贸易一流专业建设的首要任务。

关于课程教学内容整合,主要解决不同课程教材为了体系的完整性致使内容重复出现,导致课堂讲授压力大,有的内容大家都在重复讲,而有的内容大家都不讲或少讲,学生课堂接受专业知识存在碎片化或夹生饭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只需要相关课程教师集中时间共同研究教材,在保证学生接受专业知识完整性的前提下,科学划分各自的讲授重点,制定新的教学大纲讲授即可。

(三)立足核心课程,打造五类“金课”。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建设是一流专业建设的核心工程。当前有些高校国际贸易专业线上、线下、线上线下混合式、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社会实践等各种类型的“金课”及慕课数量少甚至缺位。因此,国际贸易一流专业建设要积极落实教育部让课程优起来,“破除课程千校一面”的要求,抓紧抓实课程建设这一核心工程,针对核心课程的不同性质,全面推进金课革命,实现专业课程60%以上金课化,实现各类型金课不缺位。根据专业的性质、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对外贸易发展的实际需要,先从校级“金课”做起,然后进军省级“金课”,最后达到国家级的“金课”水平。

(四)建立国际贸易一流专业金课资源共享联盟。国际贸易一流专业金课资源共享联盟主要针对国际贸易一流专业的金课特别是线上金课资源进行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并把资源在联盟单位进行共享,一方面使联盟学校节约师资成本,利用各自特点优化课程资源;另一方面让更大范围内的学生能够学到优质课程资源,增加本项目研究成果的可推广性和可复制性。建立国际贸易一流专业金课资源共享联盟,每个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确定3~4门“金课”,进行课程资源的共享及师资的共享,提高教学质量,降低教学成本。

特别是建立金课资源共享联盟可以解决民办院校高水平师资力量相对不足,短期内难以打造多门类金课,而金课联盟可以实现虽然一校集中打造少数几门金课,而学生接受的却是多门金课的教育。

四、一流的教学方法

目前,教学中传统教学方式仍占多数,有些教师还使用“填鸭式”教学,师生互动环节缺乏。国际贸易一流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过程中,专业课教师要全员参与,依据现代技术,普及课堂革命。对于教师的授课理念、学生学习态度及考核方法都要进行调整与完善。

(一)拓展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教师通过敬畏课堂,尊重学生,投入真情;对学生由以强制性“赶”为主到以“诱”为主的转变,最终实现学生由“身在课堂”到“神在课堂”的转变。彻底杜绝“满堂灌”,走出误区,以学生为中心,做到“课堂革命”,各有特色。依据现代技术如网上资源、学习通、微信群、微博、QQ等平台,积极探讨、使用和完善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达到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目的,使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更好地支撑专业建设。

(二)翻转课堂为课堂革命的改革方向。从创新能力培养目标出发,进行以线上自学,线下研讨相结合,以翻转课堂为改革方向的课堂革命。各课程组将课程的“课堂革命”分解为不同的任务单元,划分给各任课教师首先自我研究,制定出实现“课堂革命”的初步方案,然后课程组集体讨论优化。

(三)混合“金课”探索小班教学模式。混合“金课”探索小班教学模式是指在班级小规模(一般30人以下)情形下,通过学生在线学习与线下对传统课堂的改造,增强互动,加强形成性评价等,让学生充分实现“自主学习”与“做中学”。它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能力与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通过更新教育教学内容、改革教育教学方法促进教与学的深度互动。

该教学模式主要目标以科学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高效学习。一般情况下,秉持“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选择适当的授课方式,实现课堂深度互动。它的课堂组织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小班授课、小组学习、个别化辅导等。该模式的教学方式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可以大班讲授、案例剖析、小组讨论、实验展示、课题研究和自学辅导等。

(四)混合“金课”试行助教制度。首先,混合“金课”探索小班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全面认识与了解学生,熟悉学生情况,观察学生上课动态,完整记录和统计学生学习表现。其次,教师要真诚关心和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与个体差异性,公平公正对待所有学生,不留教学盲点,关心学生的发展规划、思想和生活、面临问题,帮助学生完善自我。再次,教师要严格管理学生,善意而坚决地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这些高标准及高负荷的工作仅靠主讲老师显然是完成不了的,因此需要在混合“金课”探索小班教学模式下推行助教制度。

混合“金课”中的助教制度倡导团队协作完成授课,让高学历、高职称教师以主讲教师的身份设计线下课堂,包括小组讨论的组织安排、主要知识点的讲授、对一些重点疑难问题的讲解和前沿技术分享等。低职称、新进教师或者学生助理完成课程线上资源的更新、辅导答疑、作业的布置、课程测试和各种成绩的统计等。

(五)探索以能力为目标的学业考核考评机制、方式方法。学生考核方式及评价机制单一,当前课程考试内容多数侧重理论知识的考核,采用的考试形式主要是笔试(包括卷面考试与课程论文),考试形式比较单一,使得考试成为对死记硬背的一种鼓励,难以正确评价学生的知识应用水平和专业技能。第一,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考核与评价制度。为了突显应用型的培养目标,一流专业建设中一定要更新考核与评价观念,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考核与评价制度。课程考核与评价的侧重点放在学生对某些具体知识的理解与应用上,让学生能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第二,构建有利于发挥教师主动性的灵活多样的考核组织形式。充分发挥教师在考核与评价中的主导作用,通过建立激励机制,诸如在教学考核、工作量核算、职称评聘等方面,构建灵活、高效的考核评价管理制度,激发广大教师、教学管理者愿意投入时间、精力,才能使考评制度改革取得实效。第三,构建有利于学生能力培养与提高的多样化考核方式与方法。一方面考核标准要突出多元化,考核方式突显多样化,考核结果显著动态化。学业考核全程化,包括学生作业、案例分析、学习讨论、阶段考试、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和自主考试等环节;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学生参加创新实践活动的学分认定制度,对学生参加各种技能比赛、创业计划大赛、课件作品比赛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一定的学分,以此激励学生积极自觉地参加创新实践活动的锻炼。同时,探索“以证代课”、“以赛代学”等培养途径,实现全方位、多途径培养学生,提升培养质量。

五、一流的实习实训条件

从教学环境来看,目前我国多数国际贸易专业教学实验室建设相对匮乏,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学生人均硬件软件配套水平较低,实习实训做得相对不够。实习实训是学生完成了主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后再实施综合实习与实训教学,旨在使学生对相关专业知识进行总结、提炼、拓展、内化并加以运用,为学生参加顶岗实习做准备和铺垫,最终目标是实现毕业生和企业“无缝链接”,为社会培养和提供“动手能力强,上手快,与实际岗位技能要求零距离”的各类国际贸易专门人才。

(一)完善课程配套实验实训环境。与新工科人才相比,新文科人才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硬技能”,更要具备沟通交流、团结协作、爱岗敬业、学习创新等“软技能”,单纯的通过课堂讲授难以实现对学生“软技能”的培养。基于新文科人才需求特点,国际贸易一流专业要完成《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单证实务》《外贸跟单实务》等课程配套实验室建设,完成职场化设计、建设,完成配套实训教材建设。将实验室、实训基地尽可能与国际贸易岗位第一线工作要求相一致,形成全真或仿真的职业环境;同时,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实际情况保证商务单证、商务函电、外贸实务、国际结算、外贸跟单、报关实务、报检实务、国际货代实训、国际贸易一体化教学、阿里国际站虚拟仿真系统一、速卖通虚拟仿真系统、敦煌网虚拟仿真系统、跨境电子商务Amazon模拟实训平台、跨境电子商务WISH仿真平台、速卖通云课堂、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等系统软件的齐全。

(二)加强教学资源网络化建设。将专业核心课程的课件、教案、授课视频等资料上网,并投入实际运行。同时,广泛争取企业意见和建议并学习兄弟院校有益经验,与企业合作、参与学校教学信息化建设,从辅助教师教学、提供学生学习资源、进行教学互动等几个层面进行研究,开发课程教学资源库,建立自主学习型网络课程。

(三)搭建平台,培养“新文科”学生应用能力。大力开拓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争取能与外贸公司、外贸生产型企业、报关行、货运代理公司等分别签订校外合作协议,保证教学始终以实践为依据,同时满足学生实习要求。最终形成校内实训平台、校外实习平台、学科技能大赛、职业资格认证平台、专业素质拓展层层推进的递进式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

六、一流的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

一流的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是指龙头企业与高校共建产业学院,这是“新文科”或“新商科”最佳实现路径。当前,不少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深度不够。龙头企业具有行业发展领先优势和人才就业渠道优势;高校具备人才培养平台和科学研究的资源优势。二者强强联合共建产业学院,是为行业培养掌握最新科技工具的创新型、复合型商科人才的最佳途径。处于经济发展前沿、最渴求新型人才的是一线企业。校企合作,开展深度产教融合,推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提升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

一流专业的建设和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创新创业方面的教育与改革,在国际贸易专业建设过程中,通过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孵化创新创业基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拓展企业课堂或第二课堂,把“车间”变课堂,拟聘请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上课,让企业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推动高校和行业企业课程学分转换互认,允许和鼓励高校向行业企业和社会培训机构购买创新创业、前沿技术课程和教学服务。

猜你喜欢
金课文科国际贸易
以本为本“金课”打造之精讲精练与发散思维在微积分中的应用举例
浅谈大思政视域下有机化学课程“金课”打造
警惕国际贸易欺诈
点扬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探讨如何打造“金课”在中西医结合眼科教学上的实施
豆文科作品
孙文科
2015年《国际贸易》月刊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