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2021-06-01 00:35江苏省常熟市花溪幼儿园
儿童与健康(幼儿教师参考) 2021年5期
关键词:丝瓜络狗尾巴草萝卜

江苏省常熟市花溪幼儿园 董 帼

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指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幼儿园的活教材,应创设条件让幼儿广泛接触社会和自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明确指出,幼儿园的教育要体现生活化、游戏化,必须回归儿童世界,以儿童的视角看世界、密切贴近儿童的生活世界。

巧用农村资源,创设特色环境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合理创设环境并利用环境进行教育,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农村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孩子们提供了在环境中学习的有利条件,孩子们能在广阔的自然中亲近自然、发现自然、利用自然。

由于农村幼儿园接送幼儿大多都是由爷爷奶奶负责,这些爷爷奶奶年轻的时候都是种地的能手,所以,在不同的季节我们邀请这些爷爷、奶奶来幼儿园带领孩子一起翻地、播种、施肥、浇水等,而老师则引导孩子进行记录和观察——比如,我们在种植萝卜的时候,先让孩子们猜一猜,萝卜是长在哪里的?萝卜是怎么生长的?小时候是什么样子的?长大后又是什么样子?什么颜色的?把这些疑问先记录下来。然后跟爷爷奶奶一起播种,孩子们播种的时候发现原来萝卜籽比小小的芝麻大一点点,是灰褐色的。种在松松的泥土里,一周后发出了嫩嫩的小绿芽,碧绿碧绿的。爷爷奶奶说,萝卜的嫩叶可以吃,因为萝卜叶长的太密萝卜就长不大了,所以这个时候可以摘掉一点萝卜芽炒着吃。通过这个品尝活动,孩子们知道了萝卜的嫩叶是可以做菜吃的。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孩子们记录的萝卜生长情况都是关于叶子的,叶子越来越大,但就是看不见萝卜,萝卜去哪里了呢?有的孩子猜测,萝卜是先开花后结果,有的孩子说萝卜是根,长在泥土里了。等啊等,三个月后终于有一天爷爷奶奶说可以收萝卜了,孩子们高兴地一起去拔萝卜,发现萝卜真的长在泥土里——有的萝卜是白色的、有的萝卜是红色的、有的是绿色的。收获的萝卜怎么吃呢?新的问题又来了,我们腌萝卜、红烧萝卜、晒萝卜干。经过一系列的生活活动,孩子们发现原来白萝卜烧肉最好吃,红萝卜适合凉拌吃,白萝卜适合腌萝卜干吃。孩子们通过这样的观察、记录、实践、感知,既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又提高了学习知识的能力,充分体现了在生活中学习的乐趣。

蒙台梭利认为:教育的过程不是简单的教和学的过程,而是孩子在环境中“自主学习”“自我教育”的过程。所以,我们要为孩子提供“有准备的学习环境”,比如根据时节的不同在幼儿园的大厅里开辟一片季节性很强的特色观察区。例如,春天的时候是养蚕区,让每个上学来的孩子经过大厅都能观察到蚕宝宝的变化——从开始黑黑的小圆点到渐渐地长大、吐丝结茧等。并且为孩子们提供可以记录的时间图表,让孩子通过记录将蚕宝宝的变化表征下来,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比较、记录等方法亲身感受到蚕宝宝变化的神奇魅力。

活动室的环境创设,应充分利用农村的自然资源进行布置。例如在春天,我们将柳条绑在铁丝上,垂下来像极了湖边的垂柳;秋天时,用落叶做成的装饰画点缀在教室里,用银杏叶、麦穗装饰主题墙的花边;户外的小树林也被孩子们利用起来,变成了她们的树林餐厅,餐厅里的所有食物都是孩子们自己找来的,各种各样的树叶被当成各种不同的菜,寻来的各种花也成了菜,树上采的小果子也成了菜,我们惊喜地发现,孩子们在树林餐厅游戏比在室内玩餐厅的游戏更投入,孩子们的交往活动变得更积极主动,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投入乡土材料,丰富区域活动

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理论指出,“教学做”是同一件事,而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中教,在做中学,手和脑并用,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区域活动是幼儿园活动的重要教育阵地,它是幼儿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的重要途径。在农村幼儿园里,大家都反映区域活动的材料缺乏且单一,特别是在幼儿园经费紧张的情况下不可能花很多钱去购买材料。为了改变区域材料单一、缺少的现象,我们发动家长、幼儿、教师收集农村随处可见的狗尾巴草、芦苇、丝瓜络、葫芦等自然物,把它们投放到美术区、生活区等进行艺术加工和创造,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尽情发挥想象,感受创作的乐趣。

我们思考同物不同年龄的玩法——同样一件收集来的自然物,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可以有不同的用途:小班孩子把丝瓜络当成绘画的工具画笔,用丝瓜络进行大面积的涂抹适合小肌肉群不发达的小班幼儿;中班幼儿将丝瓜络用各种贴纸彩条进行装饰,打扮丝瓜络娃娃;大班幼儿将丝瓜络剪成自己需要的大小不同块,组装成大小不一的“丝瓜王国”的“国民”。

我们还思考同物不同区域的玩法——同一种材料在不用区域中的运用:比如我们把玉米棒放在生活区,孩子们把玉米粒一粒粒剥下来,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体会到粮食来之不易、感受到劳动的艰辛,从而萌发珍惜粮食的良好品质;我们把剥下来的玉米粒放到数学区、按照玉米粒颜色、大小的不同进行分类、数数、还可以按照颜色的不同进行分类排序,练习加减法等;还可以将分好类的玉米粒放在美工区进行边框装饰或者玉米种子贴画等。

通过一系类的实践操作活动,充分发挥自然物的教育作用,孩子们也得到一物多用的启示,激发孩子在玩耍中不断创新,孩子们的创造力、合作能力、交往能力、意志力等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培养。

改造自然材料,充实晨间活动

皮亚杰认为,学习的主体是儿童,儿童在与环境中的人和事相互作用中获取知识,在积极参与活动中儿童不断建构认知结构,形成基本观念和思维模式。

我园尝试打破年龄和班级界限,开展混龄户外体育器械体验活动,把幼儿园的场地划分为八个不同的区域,投放多样的自然材料活动器械,让幼儿自由选择活动器械和游戏伙伴,自主参与活动。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季节特点收集自然材料,进行组合设计体育器具。比如,在春天的时候,我们带领孩子到竹林里去寻找嫩的竹子,因为这样的嫩竹子有韧性,可以把它弯成圆圈,孩子们用这样的圆圈进行跳圈游戏、滚圈游戏、套圈游戏、钻圈游戏等;夏天的时候带领孩子将硬硬的竹子做成竹马骑、请工匠做成竹梯进行攀爬;秋天的时候将竹根部做成高跷踩着玩;冬天的时候将竹子做成花灯、舞龙闹元宵。小小一根竹变得花样多,不仅让孩子们的钻跑跳攀登等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而且在制作过程中还体验了合作的快乐和创作的乐趣。

挖掘自然资源,开发园本课程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科学领域指出:“幼儿思维的特点主要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应该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调动多种感官、看、摸、闻等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探究学习。”园本课程是以幼儿的经验、能力、兴趣、需要为出发点,根据本园的特色,用整合的方法将各领域的学习联系起来,有效地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我们将周围的自然资源,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事物搬进课堂,融入园本课程活动中。

以漂亮的狗尾巴草为例:

我们幼儿园对面的田野里有很多狗尾巴草,幼儿在来园途中发现了它们,于是老师就带领孩子们从“认识狗尾巴草”“搜寻狗尾巴草”“玩转狗尾巴草”,最后延伸到“狗尾巴草的作用”,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以其特有的魅力和勃勃生机吸引着我们的孩子,在与其亲密接触的过程中,孩子们亲身参与获取的直接经验,在活动中充分调动各种感官乃至观察力、注意力、动手能力、合作能力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在这样的合作互动中体验发现自然秘密的乐趣,开启孩子探索自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向大自然大社会要活教材”的理念逐渐融入我们每个幼教老师的心中。亲近自然是内在的整体深入感知,是鲜活课程生发的源泉,是探究行为持续的动力。将大自然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引发多样的深入学习活动,鼓励孩子学会观察自然现象、合理利用自然物、了解自然与人类、文化以及社会的密切关系。

猜你喜欢
丝瓜络狗尾巴草萝卜
狗尾巴草
痛经,喝丝瓜络汤
萝卜蹲
买萝卜
狗尾巴草摇摇
浅析丝瓜络不同炮制品在医学止血方面的研究
狗尾巴草
丝瓜络临床药用验方
丝瓜络走俏海外
种萝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