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节音乐活动中的所思所想

2021-06-01 00:35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黄埭实验幼儿园陆春晨
儿童与健康(幼儿教师参考) 2021年5期
关键词:毛虫出去玩毛毛虫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黄埭实验幼儿园 陆春晨

作品的选择

课程活动“绿毛虫”是我从教材《幼儿园渗透式领域课程:科学·艺术》中选取的,被安排在中班下学期“春天和夏天”这一主题之下。音乐《绿毛虫》生动活泼、结构工整,我们利用“毛毛虫长大变成蝴蝶”这一情节来帮助幼儿感受并理解这段音乐。作为ABA结构,第一个A段有两个乐句,乐句的前半部分做“毛毛虫吃东西”的动作,后半部分做“毛毛虫长大(出去玩)”的动作,最后一个延续音做“毛毛虫蜕皮”的动作;B段音乐表现的是“毛毛虫睡觉”的情节,幼儿可以伴着柔和的音乐做各种“睡觉”的动作;第二个A段则继续重复第一个A段的内容。

问题及对策

第一次我们把这节课程作为韵律活动来展开,并将活动目标确定为以下三点:

1.听音乐,探索学做绿毛虫吃东西、蠕动、蜕皮等动作来表现音乐结构,体会角色扮演的乐趣(重点)。

2.借助图片及语言的提示创编相应动作,并体会等待最后一拍静止时做动作所带来的惊喜。

3.初步学会用身体动作表现动物的生长过程,体验自我成长的快乐(难点)。

整个活动环节设计如下:

第一环节:幼儿听音乐,自由想象音乐所表现的内容。

第二环节: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图片理解音乐所表达的内容。

第三环节:幼儿尝试创编动作。

通过幼儿第一次尝试,我发现了以下两个问题:

1.幼儿很难理解绿毛虫出去玩和蜕皮的图片,可能是这张图片选择得不合适(见图1)。

图1.第一次活动中绿毛虫出去玩和蜕皮的图片

2.在第三环节,我请幼儿认真听音乐然后完整地创编动作。我边指图片边请幼儿坐在椅子上听音乐做动作,然后再问幼儿学的是毛毛虫的哪个动作以及怎么做的,整个过程也没有听音乐分段来做,导致现场一度陷入混乱。因为这一环节没有处理好,导致后面的环节都像没捋顺的头发一样处处打结,重点与难点目标都没有达成,最后也无法好好引导幼儿去感受音乐的意境。

我一直以为是环节设置的问题,可能我高估了中班幼儿感知音乐的能力,这首乐曲虽然结构比较工整,但节奏偏快,且乐句与乐句之间的过渡并没有那么容易听出来。于是在第二次音乐活动中,首先我替换了绿毛虫出去玩和蜕皮的图片(见图2);然后调整了第三环节,在引导幼儿创编动作时分段播放绿毛虫吃东西、出去玩、蜕皮、睡觉的四段音乐;接着引导幼儿进行分段式创编;最后幼儿坐在椅子上听音乐做动作,尽可能细腻地处理每一个动作,特别是在处理绿毛虫蜕皮这段音乐时,我向幼儿强调直到音乐最后一拍时才可以把皮蜕掉,这样的活动效果比第一次好多了,后面完整地听音乐做动作时也变得顺畅很多。

图2.第二次活动中绿毛虫出去玩和蜕皮的图片

在活动过后我又发现了两个关键问题:一是我的活动目标定位似乎有些偏差;二是这节课程到底是韵律活动还是音乐欣赏?

带着这两个问题,我开始找相关的音乐理论书籍进行查阅,在许卓娅老师主编、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欣赏活动》一书中提到:“音乐欣赏的程序和模式是:首先讲述故事,然后出示结构图,最后用视、听、动同步参与的方法引导幼儿感受和表现音乐作品,教师随音乐指图帮助幼儿理解和感受作品的整体形象,然后带领幼儿坐在座位上跟随音乐做动作。”除此之外,我还仔细学习了书中其他音乐欣赏的教案,比如“啤酒桶和小老鼠”的活动过程是这样设计的:

1.谈话,帮助幼儿回忆之前玩过的游戏。

2.听音乐看图片,帮助幼儿分辨乐曲的结构。

3.分段欣赏音乐,进一步熟悉乐曲的旋律及结构。

4.幼儿完整地跟随教师听音乐做动作。

5.分角色随音乐做游戏。

各个环节的设置都与感受和理解音乐旋律及乐曲结构紧密相关,虽然也有创编动作的环节,但只是为了帮助幼儿理解乐曲的结构。《幼儿园音乐教育》中提到:“音乐欣赏的辅助材料一般有动作材料、语言材料、视觉材料三种,这些辅助材料的运用是为了帮助幼儿更好地感受和理解音乐作品。”于是我对比丛书《韵律活动》了解了韵律活动的一般组织程序和模式,再重新分析音乐《绿毛虫》的乐曲结构,通过反复听乐曲、多番斟酌,我把活动定位为中班音乐欣赏,并把活动目标改为:

1.倾听音乐,探索用毛毛虫吃东西、蠕动、蜕皮等动作表现音乐的情趣(重点)。

2.在图片及语言描述的帮助下创编相应动作。

3.体验积极探索与学习的快乐(难点)。

在本次活动的创编环节,虽然我之前设想了多种可能性,但在临场时未必能接住并且应变到活动现场,就像在引导幼儿创编动作时,有一个幼儿上下扭动身体,其实动作很形象,但是这个动作很难配合较快的音乐节奏来做,所以到最后完整表演的时候也没能加入他的动作,那这位幼儿创编的意义何在呢?最后,我看到了很多幼儿在模仿我的动作,只有极个别幼儿听着音乐做之前创编的动作,那之前的创编意义又何在?活动结束之后,目标虽然基本达成,但活动过程中孩子们参与的热情及互动性并没有预期的那么高。

还有一个细节是我在开展这三次活动中一直纠结的,直到最后也没有安排进我的教案——就是不单单呈现这四张图片,而是把这首乐曲的结构用图片的方式完全呈现:A段音乐呈现绿毛虫吃东西、出去玩、蜕皮,再吃东西、出去玩、蜕皮;B段音乐是睡觉;A段音乐又是吃东西、出去玩、蜕皮,这样会不会更有利于幼儿感知音乐内容?因为找不到理论依据,所以我暂时没有尝试,可能之后开展第四次活动时我会加入这个设想,试试效果到底如何。

反思

在这次活动过程中,我不断地探索与尝试,逐步发现问题并寻找理论依据来解答自己的疑惑,这是一个非常动态的过程,我想知识与经验的积累可能就是这样一点点堆积起来的吧!

在反思的过程中,我看到许卓娅老师在《学前儿童音乐发展与教学研究》一书中这样写到:我以座谈、访问等方式广泛地征求了与音乐教育及幼儿教育有关的各方面的人士的意见(其中包括许多有影响的著名人士),最后获得的总的看法是:音乐欣赏活动长期以来一直是幼儿园教学中最薄弱的一个方面,而这种活动之所以被公认为最难领导的教学活动,其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人们对于“究竟应该怎样来听音乐、幼儿又应该怎样来听音乐、幼儿的音乐感受力包括哪些方面、它又是怎样发展的”这样一些关键性问题都还不是很了解;第二,教学目的不明确;第三,教学方法难设计;第四,教学材料过于缺乏;第五,由于欣赏活动一般不易显示出幼儿对表演技能的掌握水平,也不易迎合一般听课者的需要,所以一般来说教师也不太愿意开这种类型的公开课;第六,尽管有一些幼儿教师也努力做过这方面的探索与学习,但由于许多基本理论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而终究不能得到广泛的推广和承认。

猜你喜欢
毛虫出去玩毛毛虫
毛毛虫,动起来
The great monarch migrations
好饿的毛毛虫
毛毛虫和蚕
可爱的毛毛虫
出去玩
毛虫与蛾子
毛虫和蛾子
绿毛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