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杏珍,龚少逸,罗华,叶燕红
(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 1.营养科;2.外科;3.ICU,广东 佛山,528500)
脑卒中是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类疾病,中国脑卒中的发病率为2.8%~3.9%[1]。重症脑卒中患者往往会因吞咽困难影响到其营养状况、生理机能及生活质量。重症脑卒中患者在行肠内营养支持后,有助于改善其营养状况,增强其免疫功能,进而加速其康复进程[2]。不同的营养方式取得的效果不同,临床多采用鼻胃肠管给予营养支持,但容易引起多种不良事件,例如使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概率增加。重症监护室(ICU)中行机械通气的急性颅脑外伤患者经鼻空肠管注射获取肠内营养支持,其营养状况能得到明显改善[3]。本研究给予重症脑卒中患者经鼻空肠管早期肠内营养干预,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回顾性分析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2020年8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重症脑卒中患者的营养方案,共筛选出60例患者满足研究要求,本研究的相关内容均获得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纳入标准:① 确诊为重症脑卒中;② 伴有意识障碍和吞咽困难。排除标准:① 预估生存期<3个月;② 合并消化系统疾病或心律失常。根据患者的肠内营养干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间一般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见表1。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
1.2.1 留置鼻胃肠管 对照组患者留置鼻胃肠管,留置20 d。在患者禁食6~8 h后,护士使用0.9%氯化钠溶液为其冲洗鼻孔;在鼻胃肠管25 cm和50 cm处分别做好标记,将胃肠管的导丝向内推至螺旋段,经一侧鼻孔插入鼻胃肠管,在鼻胃肠管插到咽喉时,控制患者的头部并使其下颌往胸骨柄方向靠近,然后继续插入鼻胃肠管,插入至第1标记时,使用听诊器检查鼻胃肠管的位置,抽20 mL的空气注入管中,使用听诊器听诊是否有气过水声。确定鼻胃肠管末端在胃内后,协助患者取右侧卧位,并依据其体重(10 mL/kg)采用注射器通过鼻胃肠管注射空气,注意最多不超过500 mL,然后继续缓慢地插入鼻胃肠管至第2标记处。
1.2.2 留置鼻空肠管 观察组患者留置鼻空肠管,留置20 d。在患者禁食6~8 h后,护士使用0.9%氯化钠溶液为其冲洗鼻孔,在鼻空肠管插入胃部(插入的方法与对照组相同)后,借助导丝的回弹力,将导管置入80~100 cm,然后采用腹部X线片检查确认鼻空肠管前端是否越过十二指肠空肠处。
1.2.3 治疗及早期肠内营养干预 2组患者在依据《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4]接受抗高血压药物、抗血小板聚集及抗凝药物等治疗的同时,均进行早期肠内营养干预,且均给予相同的肠内营养混悬液(纽迪希亚制药无锡有限公司,500 mL/瓶),医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嘱护士每天为其泵入1 000~1 500 mL的肠内营养混悬液。开始泵入时,泵入速度控制在50 mL/h左右,随后根据患者的病情进展,逐渐增加至100 mL/h左右。
① 营养状况:通过检测患者的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F)水平评价其营养状况。② 免疫状况:通过检测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值)水平评价其免疫状况。③ 病情:采用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 Ⅱ)评价患者的病情。APACHE Ⅱ总分为71分,评分越高说明病情越严重[5]。④ 消化功能恢复状况:比较2组接受早期肠内营养干预后的首次通便时间和腹胀缓解时间。⑤ 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2组干预期间的并发症(反流及肺部感染等)发生情况。
干预前和干预10 d时,2组间、组内的ALB和TF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干预20 d时,2组的ALB和TF水平均高于干预前和干预10 d时(P均<0.05);观察组的ALB和T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2。
表2 2组营养指标水平比较
干预前和干预10 d时,2组间、组内的CD3+、CD4+、CD8+、CD4+/CD8+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干预20 d时,2组的CD3+、CD4+和CD4+/CD8+水平均高于干预前和干预10 d时,CD8+水平均低于干预前和干预10 d时(P均<0.05);观察组的上述免疫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3。
表3 2组免疫指标水平比较
干预前和干预10 d时,2组间、组内的APACHE Ⅱ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干预20 d时,2组的APACHE Ⅱ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均<0.05),与干预10 d时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观察组的APACHE Ⅱ评分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4。
表4 2组APACHE Ⅱ评分比较分)
观察组的首次通便和腹胀缓解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5。
表5 2组消化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6。
表6 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重症脑卒中患者往往伴随意识障碍、吞咽困难及胃肠道功能减弱等,影响营养物质的摄入,进而导致其免疫力下降,使其发生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风险增加,对其预后产生严重影响[6]。因此,需采取有效措施改善重症脑卒中患者的营养及免疫状况。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有助于及时补充脑卒中患者身体所需的营养物质,降低负氮平衡,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对减少肺部感染及改善预后均具有重要意义[7-8]。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在干预20 d时的ALB和T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D3+、CD4+、CD8+等免疫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提示经鼻空肠管行早期肠内营养干预能够更好地改善重症脑卒中患者的营养和免疫水平。这可能是因为,经鼻胃肠管行早期肠内营养干预容易受到胃出血等的影响而导致肠内营养支持失败,而鼻空肠管是进入十二指肠及空肠位置,会明显减少反流等现象的发生,能提高营养供给的效率,进而提升患者的营养和免疫水平。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在干预20 d时的APACHE Ⅱ评分低于对照组,且在干预期间的首次通便和腹胀缓解时间均早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这提示经鼻空肠管营养支持能够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病情,促进患者消化功能的恢复,以及降低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这可能是因为,重症脑卒中患者的小肠功能基本正常,经鼻空肠管是幽门后喂养的营养支持方式,更符合机体的生理状态,同时能保护胃肠黏膜功能、促进胃肠道吸收功能的恢复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进而加速患者的康复进程。
综上所述,与经鼻胃肠管行早期肠内营养干预相比,经鼻空肠管行早期肠内营养干预能够更好地改善重症脑卒中患者机体的营养和免疫水平,促进其病情的缓解和消化功能的恢复,且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