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评估引导的营养支持对行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及并发症的影响

2021-06-01 11:36方建芬李尹媛邓敏仪
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 in Practice 2021年11期
关键词:营养状况置换术髋关节

方建芬,李尹媛,邓敏仪

(开平市中心医院 外二科,广东 江门,529399)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数量逐渐增多。有研究[1]表明,老年人群发生髋部骨折与其生理功能减退、骨密度下降密切相关。髋关节置换术为髋部骨折的最佳治疗方法之一,应用人工关节置换受损的关节可实现关节功能的重建[2]。但术后老年患者常出现营养不良,进而引发肺炎和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给术后康复带来不利影响[3]。因此,应对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实施有效的营养管理。本研究根据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4]结果对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给予个体化的营养护理,旨在探究其对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和并发症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开平市中心医院接收的120例行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本研究经过开平市中心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① 经计算机体层扫描、磁共振成像检查证实为髋部骨折;② 年龄>65岁;③ 符合手术指征,且行单侧髋关节置换术;④ 无意识障碍,可与医护人员正常交流。排除标准:① 并发其他部位骨折;② 合并脏器器质性病变、肿瘤等恶性疾病而无法耐受手术;③ 合并感染,以及严重胃肠道功能、吞咽功能和代谢功能障碍;⑤ 既往有下肢功能障碍;⑥ 合并精神系统疾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60例)及观察组(60例)。2组间身体质量指数(BMI)、手术方式及合并疾病等一般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见表1。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1.2.1 常规护理 对照组患者由入院至出院实施常规护理。术前,护理人员向患者详细介绍手术须知,结合其心理状况给予相应的心理学服务。术中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指标,并协助医师尽快完成手术。术后基于疼痛评估结果实施相应的疼痛干预。加强巡视,一旦发现患者有异常状况,应立即汇报给医师并协助其妥善处置。术后1~2 d,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踝关节屈伸等练习。术后3~5 d,循序渐进地指导患者进行床上坐起、坐到床边练习及站立练习。术后6 d至2周,指导患者尝试拄拐行走,并逐渐向弃拐、负重行走过渡。出院时,护理人员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讲解院外康复训练计划,并嘱其按时回医院复查,复查时间为出院后2个月及6个月。

1.2.2 营养评估引导的营养支持 观察组患者在上述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实施营养评估引导的营养支持,干预时间为入院至出院。

1.2.2.1 术前营养支持 ① 采用NRS2002对入院后的患者开展营养评估,评分为疾病严重程度、营养状态受损和年龄3项之和。对于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评分≥3分),邀请营养专科医师会诊,并结合患者的病况和饮食喜好等与主治医师、责任护士共同为其制订个体化的营养食谱。责任护士负责与医院食堂沟通,依据营养食谱为患者烹制食物。对于食欲低下的患者,遵医嘱指导其口服消积化滞片等助消化药物。② 术前1 d,责任护士采用NRS2002对患者再次进行营养评估,如仍存在营养风险则结合患者情况遵医嘱给予肠内、外联合支持,待营养风险消除后再开展手术。

1.2.2.2 术后营养支持 ① 责任护士叮嘱患者于术后6 h饮用少许清水,如无恶心和呕吐等不适症状,则指导其进食易消化的流食,如果汁和菜汤等。② 术后1 d,对患者的营养状况开展评估,结合其评估结果、失血量和补液等情况制定个体化的营养干预方案,包括营养途径和营养液选择等,并设定目标值。③ 责任护士基于患者的营养状况每日或每隔3 d评估1次营养风险,若患者NRS2002评分≥3分但未达到目标值,则与营养师、主治医师共同为其调整营养干预方案,并于次日再次进行评估;若NRS2002评分<3分则每隔3 d开展1次评估,直至患者出院。④ 出院时,责任护士结合患者的营养评估结果及饮食需求为其提供相应的饮食指导。告知患者及其家属院外康复的注意事项,并嘱其回医院复查,复查时间同对照组。

1.3 观察指标

① 于入院时和术后10 d采集患者的晨起空腹静脉血,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和血红蛋白(Hb)。② 观察并记录患者有无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并计算其总发生率。③ 记录患者的手术用时、术后肛门排气及排便时间、首次离床时间和离院时间。④ 于入院时、出院后2个月及6个月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量表(HHS)[5]对患者的髋关节功能进行评定。HHS评定项目包括肢体疼痛、畸形、活动度及功能,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表明髋关节功能改善效果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营养指标比较

2组在入院时的血清PA、ALB、Hb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观察组在术后10 d的血清PA、ALB、Hb水平均较入院时升高(P均<0.05),而对照组在术后10 d的上述营养指标较入院时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均>0.05);观察组在术后10 d的上述营养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2。

表2 2组入院时和术后10 d营养指标比较

2.2 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更低(P<0.05),见表3。

表3 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2.3 2组手术指标比较

观察组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首次下床时间和出院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4。

表4 2组手术指标比较

2.4 2组HHS评分比较

2组在入院时的HH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在出院2个月及6个月后的HHS评分均较入院时升高,且观察组的HHS评分均较同期对照组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5。

表5 2组入院时、出院2个月及6个月后的HHS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在入院时即存在营养风险,而术后处于轻中度营养不良状态[6]。营养不良除影响康复进程外,还会增加骨折愈合不良、残疾等风险,故应给予高龄患者有效的营养管理。近年来,NRS2002因具有简便、准确性高等特点被应用于住院患者的营养风险筛查中。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在术后10 d的血清PA、ALB、Hb水平均明显高于入院时及同期对照组(P均<0.05),提示营养评估引导的营养支持对患者营养状况的改善效果更明显。分析其原因,常规护理为患者提供的营养干预具有机械性、针对性不强等缺点,故无法对患者的营养状况起到实质性改善作用。而实施营养评估引导的营养支持后,由责任护士采用NRS2002对患者开展营养风险筛查,对于评分≥3分的患者由营养师做进一步专业评估,并基于其具体情况制订个体化的营养管理计划。有研究[7]证实,良好的营养干预对骨折患者术后康复具有积极的影响。在本研究中,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首次下床时间和出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更早,HHS评分均较同期对照组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由此证实,采取营养评估引导的营养支持可降低行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促进其髋关节功能恢复,加速康复。究其原因,营养评估引导的营养支持术前结合患者的营养状况、饮食习惯等制订科学的营养支持方案,可有效促进其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术后早期个体化的营养管理可增强患者的体质及免疫力,有助于促进其尽早下床活动,从而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并促进患肢功能尽快康复[8]。

综上所述,对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开展营养评估引导的营养支持,可有效改善其营养状况,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缩短其康复时间,并有助于其髋关节功能恢复。

猜你喜欢
营养状况置换术髋关节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镜治疗:不是良好的治疗措施/LOVRO L R,KANG H P,BOLIA I K,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12):3575-3580.
有髋关节手术史的全髋置换术与单纯全髋置换术比较
1~12月龄肺炎住院患儿的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评价
云南省老年结核病患者营养状况的调查
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患者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对比分析
加温输注肠内营养对ICU患者营养状况和并发症的影响
半髋关节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液分布情况与营养状况的关系
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