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佳铖
“李师傅,我又来收竹器了,今天给你买了热腾腾的肉包子。”2020年初冬的一天早上,80岁的罗万森带着扁担和麻绳,来到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悦来乡的李佰洲家,从怀里掏出一袋包子,塞一个到李佰洲的嘴里。
“我都一把年纪了,你还喂我。”高位截瘫的李佰洲趴在门槛上,眼里闪着泪花,手里还捏着编了一半的簸箕。
35年前,一句“你编多少,我就收多少”,成了这两个男人之间不变的约定。尽管竹器生意已大不如前,家里的囤货也开始发霉,但罗万森依然说着“竹器畅销”的美丽谎言,风雨无阻兑现承诺。
多年来,罗万森收购的竹器价值已达50多万元。他用坚守帮助李佰洲父女度过最艰难的时光,给他们带去了生活的希望……
乐山市市中区的关庙乡苏坪村和悦来乡道华村隔着一条岷江,罗万森每次去李佰洲家,都要先摆渡再步行,一来一回,大半天就过去了。但他一点也不觉得辛苦,这条路,一走就是35年。
罗万森年轻时就开始做竹器销售生意,把收购来的竹器摆在当地集市上售卖。1985年夏天,他注意到一个衣着褴褛的小姑娘,每隔两三天就会拿着四五件竹簸箕来集市卖,忍不住问道:“小姑娘,你怎么一个人呀?家里人呢?”
“家里只有爸爸,他……”
“这些都卖给我吧,你带我去家里看看。”看着小姑娘眼神忧伤,欲言又止的模样,罗万森心生怜悯。
小姑娘叫李凤群,当年刚好10岁,她的父亲就是李佰洲。第一眼见到李佰洲的情景,罗万森一辈子都不会忘记:李佰洲穿着一件满是破洞的背心,上半身趴在门槛上,旁边杂乱无章地堆着竹篾和刀具,他艰难地支撑着身体,手里编着簸箕,一刻不停。竹篾好几次戳到他的眼睛、鼻子,手臂和身上满是被划破的一道道小口子。
眼前的场面让罗万森感到心痛,他走上前蹲在李佰洲面前,轻声说:“兄弟,歇一歇,我来帮你。”说着,他把对方手里的簸箕拿过来,一屁股坐在地上,熟练地编起簸箕来。
李佰洲有些不知所措,这时,女儿李凤群说:“爸爸,罗叔叔把我家的簸箕全买了。”李凤群边说边进屋拧了块毛巾,帮父亲擦去额头上的汗珠。
李佰洲眼眶红了,他用双手努力支撑起上半身,连声说:“谢谢你,你真是个大好人啊!”那天,罗万森和李佰洲聊了很久,罗万森得知,眼前这个比自己小10岁的男人,有着一段坎坷往事……
1976年4月29日,李佰洲在修建沟渠时,不幸被山上滚下来的石头砸中脊柱,造成高位截瘫,胸部以下没了知觉,大小便也失禁了。
突如其来的变故让这个家庭迅速陷入困境,但生活还要继续,李佰洲没有被命运击垮,他想到当地盛产毛竹,就让妻子把他抱到门槛边,砍来毛竹,开始学习竹编,他要用这门手艺养活妻子和女儿。
之后的日子,比想象中艰难许多,一家三口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李佰洲不忍心妻子跟着自己受苦,用绝食的办法逼她离婚。妻子含泪离开了这个家,从此,李佰洲和女儿相依为命。
李凤群很懂事,小小年纪就会做家务、照顾父亲。个子还没自行车高时,她就跌跌撞撞自学会了騎自行车,经常载着父亲的竹器去卖。
听着李佰洲的讲述,罗万森被他的坚强和善良深深打动,当场就想掏钱救济这对可怜的父女。但他看着李佰洲坚毅的眼神,突然意识到:这个男人有股子不服输的劲儿,不会轻易接受别人帮助的。
罗万森想了想,拉着李佰洲的手,郑重其事地许下承诺:“兄弟,我就是做竹器买卖的,以后你编的竹器我都要了,你编多少,我收多少,价格由你定。”
李佰洲以为罗万森的这番话只不过是出于同情,说说而已。没想到,一个多星期后,罗万森真的来了。他拿着扁担和麻绳,还带了两大壶油和一块五花肉。“凤群,来,接着,中午给你爸做个辣椒炒肉吃。”虽然这只是第二次见面,但罗万森就像回到自己家一样,和李佰洲父女说说笑笑,还帮着做些家务。
生火,炒菜,辣椒炒肉的香气在屋内飘荡,这个原本清冷的家瞬间有了生气,“中午在这里吃一口,尝尝凤群的手艺。”李佰洲热情相邀,罗万森也不客气,哥俩以水代酒,喝下去的全是浓浓的情谊。
吃完饭,罗万森麻利地把李佰洲编好的簸箕用麻绳捆绑好,用扁担挑着,拿去集市售卖。临走,他还不忘嘱咐一句:“李师傅,你安心编,不用担心销路,好卖着呢!”
每隔半个月,罗万森就会按时去收竹器,雷打不动。他还特地让妻子收拾了一间屋子出来,专门堆放从李佰洲那里收来的竹器。
李佰洲怕销售不出去,给罗万森带来负担,罗万森让他放宽心:“你的手艺好,做出来的东西不愁卖。”他还建议李佰洲增加产品种类,不要只编簸箕,可以尝试做些竹筛、竹盖、竹篮等。
罗万森的鼓励,让李佰洲心里亮堂了,他趴在门槛上,昂着头,锯竹、破竹、削篾、编织……忙得不亦乐乎。一般情况下,他每天能编1个,快的时候,两天编3个。由于常年趴在门槛上,李佰洲的前胸已明显变形,还磨出了厚厚的茧,门槛也被磨出了一道约6厘米深的凹槽,但他干得很起劲:“能有一门手艺养家糊口,我觉得每天都过得很充实。编累了,我就抬头看看蓝天白云,听听鸟叫。现在,还有罗哥帮我,我更得加紧干啊!”
不收购竹器的日子,罗万森也会特地跑去探望李佰洲,给父女俩送点水果零食,陪李佰洲说说话,再帮他编编竹器。
罗万森把这些竹器拿到市中区的通江老街或附近的镇上售卖,每个竹编只能赚取微薄的利润。罗万森的家并不富裕,但他还是会多给李佰洲一些钱。他坚持着,自己就是不赚钱,甚至亏钱,也要收购李佰洲的竹器,因为卖竹器就是这个家的支撑啊。
在罗万森的帮助下,卖竹器的钱成了李佰洲父女的全部收入,父女俩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李凤群还读上了书。
转眼到了2015年,已经75岁的罗万森腿脚明显没以前好了,走一会歇一歇,收竹器一趟忙下来,晚上经常累得连饭也不想吃。
老伴和儿子不放心,劝他不要再去李佰洲家了,但罗万森说:“我答应了的事,就一定要做到,这可是李师傅养家糊口的营生啊,我不去收,他的竹器怎么卖出去?”
后来,罗万森买了一辆红色电动三轮车,骑着去收货。2018年初的一天,他从李佰洲家回来,不小心连人带车掉进了路边水沟。天寒地冻,村道上没什么人,他趴在水沟里好一会儿才缓过来。他艰难地爬起来,再慢慢把车子推回路面,把一个个竹器装回车上。
晚上七八点,罗万森一瘸一拐地回到家,老伴吓坏了,赶紧打电话叫来儿子罗高权和儿媳,七手八脚地把罗万森送去医院。经检查,罗万森的左腿骨折了,需要住院观察。
听说要住院,罗万森急了,连连嘱咐儿子:“这个月我没办法去李师傅家了,你一定要替我去一趟,他肯定编了好多竹器等着我去收呢。”
1个多月后,罗万森感觉身体好些了,硬撑着要去李佰洲家,老伴怎么也拦不住。他打着石膏,步履艰难地坐渡船、绕村路,路上花的时间比平常多了一倍。
当他出现在李佰洲家门口,李佰洲惊呆了,眼泪一下就流出来了:“罗哥,听高权说你摔骨折了,我很担心,想让凤群去看你,可高权死活不让,我掰着手指,数着日子,盼着你来,又怕你太辛苦不想让你来,我们家实在太拖累你了……”
“别说这话,咱们这么多年的感情,早就不是普通的买卖关系,是老朋友、老兄弟啊!”罗万森紧紧握着李佰洲的手,忍不住老泪纵横。
对罗万森而言,李佰洲是自己放不下的一份牵挂;而对李佰洲而言,罗万森是他活下去的勇气和希望。
近些年,竹器生意大不如前。很多时候,生意清淡,羅万森守了一天摊也卖不出一件。但他并不气馁,依然坚持收购、摆摊,几十年如一日。
李佰洲或多或少也知道些行情,但罗万森依然照单全收自己的货,他心里有些打鼓,“罗哥,你少拿些货,现在不好卖啊。”
罗万森安慰他:“李师傅,你做的东西好,有很多老顾客,老顾客带新顾客,生意好着呢,你编多少我就能卖多少。”
善意的谎言背后,是罗万森囤积了大半间屋子的竹器,最多的时候达200多件,有些已挤压变形,有些已受潮发霉。老伴和儿子劝他不要再收购了,不知情的亲戚朋友笑他傻,罗万森却说:“对于销路,我没想太多,慢慢卖,哪天我不在了,还有我的子女帮着卖,总有卖完的一天。”
罗万森帮助李佰洲父女撑起了这个家,而今,李凤群已经成家,还有了儿子。罗万森知道李佰洲这些年为了赚钱,落下一身病,多次劝他别干了,好好保重身体。但李佰洲说,只要自己能动一天,就要干一天,绝对不能成为别人的累赘。
罗万森很感动,对李佰洲说:“你继续编,我继续收,就算我走不动了,我的儿子、我的孙子也会来收的。”
2020年开始,已经80岁高龄的罗万森偶尔会把收竹器的任务交给儿子,有心让儿子慢慢接过这个接力棒。他嘱咐儿子:“不管遇到多大困难,你都要坚持去李师傅家收购,做人要诚实守信,踏踏实实。”
儿子罗高权深知两位老人之间的真挚情感,郑重其事地向父亲许下承诺:“爸,您放心,李叔叔编多少年,我就收多少年!”
35年来,竹子原料价格在变,但李佰洲的竹器售价每年只变动一次,不会随意调价。而罗万森的收购价,从最初的几毛钱一个,涨到了现在的十五六元一个。
变的是价格,不变的是诺言。李佰洲编了35年,罗万森收了35年,小小竹器,成就了两位老人的终身友谊。
罗万森的事迹逐渐在当地传开,他先后被评为四川省道德模范、四川好人等。2020年1月18日,中央宣传部、国家发改委举办“诚信之星”发布仪式,作为2019年度四川省唯一入选人员,罗万森走进了央视演播厅。
当晚,李佰洲早早地守在电视机前,看到罗万森出现在屏幕里,他感动得泣不成声:“老哥哥啊,你今天可真精神!”
而今的罗万森,头发白了,腰也弯了,但只要身体还行,他就会去看李佰洲。老兄弟俩见面,格外高兴,罗万森打趣说:“我来看看我这个老弟弟的手脚还利不利索,眼神还好不好使。”
2020年中秋节前一天,罗万森特意给李佰洲送去月饼,李凤群做了一桌子菜,一家人吃了一顿团圆饭。李佰洲的外孙在屋子里跑来跑去,对着罗万森喊“外公”,罗万森别提多开心了。
从青丝到白发,罗万森用了30多年,挑起的不仅仅是50多公斤的竹器,更是李佰洲一家的生计。未来的日子里,这份经受了时间和风雨考量的承诺,将在罗家继续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