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
[摘 要]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职业教育进入大众教育阶段后,混合式教学方式的应用创新了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方式,特别是信息化、數字化、网络化为混合式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新技术和新资源,可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多样化和终身化学习需求。从国家“十四五”教育现代化强国的战略目标与高职院校“双高计划”建设规划出发,客观分析了当前高职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明确了教学改革的目标和价值取向,弘扬工匠精神与劳模精神,构建具有现代职业教育特色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以全面提升思政课育人质量和实效。
[关 键 词] 新时代;“双高计划”;高职院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10-0234-03
2019年3月,教育部、财政部颁布《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中指出:“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职学校和专业群,带动职业教育持续深化改革,强化内涵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2020年5月,教育部在《教育信息化与网络安全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积极发展‘互联网+职业教育,发挥网络教育和人工智能优势,创新教育和学习方式,加快发展面向每个人、适合每个人、更加开放灵活的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如何为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实现自身内涵式发展作贡献,是当前所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课题。随着在线教学常态化、教学方式个性化、学习形式泛在化、考核评价多维化、网络平台便利化的发展趋势,混合式教学改革将成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常态。
一、当前高职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当前高职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第一,混合式教学是提升思政课针对性和实效性的主要方法和手段。混合式学习是将网络化学习与课堂教学优势结合,改变传统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将线上与线下的教学平台有机融合并日趋完善,实现教学信息数据的兼容与共享,提升学生的自主化、个性化学习和深度学习的能力;教师通过学习和熟练掌握信息化教学的新技术,进行适当的线上线下学习指导和监督,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好地发挥互联网信息技术对教学的支撑作用,以实现教学方式的现代化、教学内容的网络化、教学管理的便捷化、教学评价的多样化等。第二,适应新形势下党中央“三全育人”的格局和要求。根植于新时代高职院校“双高计划”建设和人才培养目标,将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相统一,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素质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的有机融合,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努力构建高职院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的新模式、新平台和新局面,为服务于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区域协同发展战略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第三,助力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的目标。职业教育的发展进入信息化、数字化、产业化和大众化教育阶段后,教师可以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状况、人才培养目标、企业行业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等,不断创新灵活、多样的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与学习活动,将传统与现代、国际和国内、线上与线下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实现教育资源的普及化、民主化、平民化、终身化,使优质的教学资源能够真正服务于学校建设与高质量发展,这也是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国际化的重要方式。
二、新时代高职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改革的目标与价值取向
“双高”计划的实施对办好职业教育提出新的目标、原则和任务,要明确新时代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核心价值、目标价值和社会价值,形成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的特色和亮点。
(一)核心价值:坚持党的领导,是高职思政教学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
在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中,思政课是一类特殊又重要的课程,它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和意识形态属性,集中体现着社会主义大学性质,体现着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建设高水平的高职院校必须全面地加强党的领导,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能够帮助和引导大学生坚定政治方向、政治立场和政治信仰的课程,其教育效果如何关键在于党的领导是否正确与科学,因而,加强和改善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是改善思想政治教育方向与效果的前提条件。思想政治教育是贯穿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阶段的社会历史活动,既是党的各项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坚实保障,理应坚持以党的指导思想为根本宗旨。新时代职业教育的使命和任务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办好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必须坚持党是最高领导力量,牢牢抓住思想政治工作这条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导向和引领作用,把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贯穿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各环节,不断提升大学生对党的理论与实践的政治认同,坚持用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思想武装学生的头脑,激励学生,把爱党、爱国与爱社会主义统一起来,培养大学生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担当意识。
(二)目标价值:履行时代使命,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思政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也是落实职业教育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教学目标归根到底要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推进“双高计划”建设,高职院校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术型”人才培养。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案、教学计划可以根据学校、行业、企业三方的人才培养需求共同制定,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人才培养质量的客观标准和“试金石”,也是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和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因此,教师要站在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高度,以混合式教学改革为主要抓手,打造高职思政精品课,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构建新的课程体系、教学体系、管理体系以及评价体系,形成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养成严谨专注、敬业专业、精益求精和追求卓越的品质,着力培养更多产业急需、技艺高超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三)社会价值:抓住思政课教改着力点,服务国家“双高计划”发展战略
“双高计划”的建设关系到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的方向性和有效性,为国家和企业培养一批大国工匠和能工巧匠,高职院校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对接和服务于“中国制造2025”“供给侧改革”“一带一路”等;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课程思政要共同发挥协同育人的实效,形成高水平的教学理念、模式、教材、课程、资源,打造柔性、可拓展、面向岗位的思政课程建设新模式,能够指导和帮助学生形成适应岗位需求和变化的核心竞争力,教学改革要紧跟市场需求和产业技术进步不断调整,使课程体系始终保持与社会的信息交流与资源共享。中国未来的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并没有完全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要充分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教学理念,要了解职业教育教学的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着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掌握先进技术、具有创新意识的国际化人才,促进职业教育教学的跨越式发展,以服务国家“双高计划”发展走向世界的国际化战略目标。
三、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提升高职思政课的育人实效
面对新时代的机遇与挑战,要加快职业教育改革与创新的步伐,积极探索混合式教学模式,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不断深化“三全育人”的新格局,提升高职思政课育人的质量与实效,以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战略目标。
(一)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本位为目标”的教学理念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以及“双高计划”的建设发展,高职院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举措,也体现了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趋势。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学上强调:“要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这为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教师要转变“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观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本位为目标”的教学理念,以“德技并修”为切入点组织教学内容设计混合式教学模块,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实践育人”特征,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具体做法是在思政课中增加社会实践混合式教学环节,进行实践教学专题汇报展示,分为课前准备、课中展示、课后总结三个环节。课前准备环节,教师以任务驱动式进行混合式教学设计,学生可以分小组围绕“扶贫攻坚”“乡村志愿者”“爱国主義教育基地”“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顶岗实习”等选题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完成社会实践调研报告撰写并上传至云班课作业平台;课中展示环节,各小组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作业汇报、互动提问、感悟体会等展示活动,完成学生相互评分、师生互评、小组评分汇总任务。课后总结环节,教师进行教学反思与总结,及时反馈实践活动效果并提炼升华。重视实践教学环节的组织与管理,建立起科学的评价制度,对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劳动实践进行全面、系统的考核和评估,培育创新型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提升岗位需要的职业能力和道德素质,把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结合起来,把实践教育与养成教育统一起来,在改革开放的历史与现实、国际和国内的对比中,教育和引导学生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什么“好”,鼓励学生走出校门、深入企业或基层,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和扶贫攻坚等社会公益活动,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以微课、MOOC、翻转课堂、虚拟课堂等为载体,推进高职思政课教学模式创新
高职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既要符合职业教育特色,又要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学生学情进行教学设计,体现“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在教中研,在研中教”的特征;不断优化基于网络课堂、智慧教室的学习环境,利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VR等先进技术,以微课、MOOC、虚拟课堂、翻转课堂等为载体,构建教学资源丰富、专业特色明显、学习管理便捷、全面开放共享的高职思政课教学平台。综合运用“红色经典影视作品+任务驱动式教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小组研讨”“大国工匠+专题式教学”等模式,通过课前自学、课中翻转、课后复习三个环节,实现深度学习以适应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比如,在课前自学阶段,教师可以应用云班课、MOOC、微课等线上教学资源,选取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时期的大国工匠、感动中国人物、最美逆行者、获得共和国勋章的人民英雄的影视作品来导入,要求学生进行在线自主学习,了解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学习其精神内涵和道德情操,并结合思政课程特点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厚植工匠文化,弘扬劳模精神。在课中翻转阶段,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上的幻灯片、电子阅读器等提供标记工具,对知识重点、难点、疑点进行标记,引起学生的注意,让学生分小组给榜样人物画群像,用关键词来总结在典型人物身上体现的工匠精神与职业信仰,让学生树立起“劳动光荣、技能卓越、创新伟大”的职业信念;组织学生进行提问、讨论、问卷投票、观点分享、单元测评、意见反馈等交互活动。在课后复习阶段,针对学生线上线下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将阶段性检测与定期督查相结合,应用大数据分析并统计作出科学性、系统性、全面性的总结评价,为提升教学质量提供参考依据。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以讲故事的方式讲道理,做到以情动人、以理服人,故事中贯穿改革开放以来党和人民生动伟大的实践,不断增强学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将“三全育人”的理念贯穿始终,要充分发挥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作用,形成学校、家庭、企业、社会、学生“五位一体”的育人机制,将职业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学风校风建设、职业素养教育、社会实践等融入思政课,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使学生能够健康地成长、成人、成才。
(三)以“四有”标准打造一支素质优良的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
201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北京师范大学时,勉励广大教师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这为高职思政课教师指明了人生奋斗的方向,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出了更大贡献。
1.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提升教书育人的本领。教师只有具备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才能做到理论上的清醒,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才能选择并坚持正确的方向。要不断加强师德修养,把职业理想与祖国发展、人民幸福紧密联系起来,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关爱学生的成长进步,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2.教师要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创新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积极应对国家“双高计划”发展的新要求和新变化,教师要参加各类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与学习,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VR技术等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协同能力、研究能力等;教师可以综合利用信息化教学分类施教、因材施教;在教学中要坚持问题导向,培养问题意识,将信息数据与网络教学方式有机结合起来,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形成使用大数据来分析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成為大学生思想理论与现实问题的解惑者。
3.加强教师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提升服务社会的能力。按照“四有”标准,加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选拔聘用、考核评价、教育培训、管理监督、保障机制等制度体系和运行模式的探索,建设一支数量相对稳定、年龄结构合理、专业理论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德才兼备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能够承担行业企业项目研究与服务、打造教学名师工作室、坚持“学校、家庭、社会、企业”组成四位一体全方位育人目标,投身国家职业教育发展战略,强化自身社会服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成为大学生追梦、筑梦、圆梦路上的同行者。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课题组.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2]李昌锋.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实践[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7.
[3]周建,陈正江.“双高计划”文献资料选编[M].杭州: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9.
[4]于春燕,郭经华.MOOC与混合式教学理论及实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
[5]郑盼盼.高职思政云课堂理论与实践[M].杭州: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9.
[5]吴艳东.思想政治教育导向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编辑 李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