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英语教学普遍存在学生的差异性与教学进度一致性教学评价一刀切的矛盾,这既不符合教育规律,也不利于学生发展。如何在不打破班级教学体系的同时,既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教师面临的巨大挑战和必备课题。本文以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基础,选取新疆喀什市某中学八年级的一个班作为实验对象,将学生分层以后,从教学目标、教学活动、作业、教学评价价五个方面开展隐性分层阅读教学实验,探索隐性分层教学对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影响。
【关键词】隐性分层教学;初中;英语阅读
【作者简介】何琴(1989.12-),女,汉族,新疆喀什人,喀什市实验学校,中学二级教师,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一、研究背景
阅读作为输入的重要途径之一,阅读能力的高低会影响听、说、写、译等能力的高低,因此,将提升初中生英语阅读能力作为教学之重对学生的英语学习以致学生的长远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由于各种客观因素,喀什市开设英语课程的起始年级和喀什市的乡镇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起始年级不一致,这就导致七年级学生之间的英语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到了八年级,教材内容难度加大,许多基础本来就弱的学生就更加跟不上,班级内两极分化严重。为了使这种情形得以改观,利用隐性分层教学使学习潜力不同的学生的阅读能力都得到相应的发展很有必要。
二、理论基础
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儿童具有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儿童独立解决问题时所处的水平,一种是儿童的潜在水平,即在教师和同伴的帮助下解决问题所处的水平,现有水平和潜在水平之间的差距被称作最近发展区。该理论认为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差异性要求教育要先于学生的发展,即教学目标的设置及教学活动的设计都要以全面科学的学情分析为前提(毕淑芝,2000)。只有对学情进行细致分析,设立符合学生需要的教学目标,设计与学生特点相符的教学活动,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是不断更新的,从教育与发展之间的关系来说,教育的目的就是不断更新学生最近发展区(维果茨基,2004),该理论给隐性分层教学的具体分层原则指明了方向:学生分层、教学目标分层、教育活动的分层要始终保持与学生发展的一致性,要不断随着学生的发展而变化。
三、研究过程
1. 实验前。本文选取新疆喀什市某中学的八年级(2)班作为实验班,八年级(4)班作为对照班。两个班的人数,男女生比例相近,实验前实验中都是同一个任课教师。除了实验班的阅读课采取隐性分层教学外,两个班的教学其他方面无差别。在实验前,进行了三项准备工作,包括教学内容分析、学生现有知识分析和学生小组合作训练。
2. 实验中。(1)学生分层。在认真分析学生的英语成绩、阅读成绩和学情分析的结果三方面的内容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分层。该实验班阅读成绩和英语总分的人数分布很相似,其中有6个学生英语总分与阅读分数不成正比,这6名学生的阅读能力亟需提高,再结合试验前的学情分析,笔者将该班的学生分为A、B、C三层,其中A层7人,B层24人,C层11人。这三层学生分为7个组,因为总人数和各层人数存在不对等关系,不能做到绝对的按照比例,所以前5组的A、B、C三层以1:3:2的比例分配,而第6组有1名A层学生,5名B层学生,第7组有4名B层学生和1名C层的学生。
(2)教学目标分层。教学目标的分层设置应遵循一个原则:要设置一个不低于教学大纲的最低目标,这个目标是全班的统一目标,在这个最低目标的基础上再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分层目標(刘树仁,2000)。《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指出,在八年级,教师要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和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理解事件顺序、获取信息和主要观点、根据语境猜词的能力。本学期的教材中有1篇日记、2篇说明文、3张便条、5篇议论文,说明文、便条旨在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日记、议论文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总结主要观点的能力;可见,本学期提升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主旨大意的能力是重中之重,也是本学期的统一目标。
(3)教学活动分层。在实施隐性分层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遵循的一般规则是,旨在实现这节课或者这个单元的统一目标的阅读活动必须先由各学生自己单独完成,然后再进行小组讨论和全班展示等活动(胡兴宏,1998)。在完成为实现统一目标而设置的教学活动之后,教师要再设置一至两个拓展性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完成,这样,各层学生在相互帮助的过程中不断拓展最近发展区,不断进步。以第二单元的阅读课“ What Do No.5 High School Students Do in Their Free Time?”为例,教师在读前给出了两个活动由学生自由选择完成,一个是让学生用简短的句子来描述自己日常生活中的活动,另一个是让学生简短地报告所在组的所有小组成员的日常生活活动。这两项活动都旨在激发他们的兴趣,激活已有知识,但两个活动的难度是有阶梯性的,教师并不指明哪个学生完成哪一项活动,而是将两个活动设置成不同的小组积分,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这样,基础弱一点的学生可以选择完成第一个活动任务,获得一定的积分,为本组作出贡献,这就提高了C层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在不断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取成就感,获取进步;基础好一点的同学可以选择难度大一点的任务,在挑战自我的过程中拓展了最近发展区,并获得进步。
(4)作业分层。作业分层首先要与各层学生的能力相一致,其次,必须与分层目标和教学大纲的要求一致(褚延华,2020)。教师布置三项作业,其中针对统一目标的基础作业为必做作业,另外再布置两项自选作业,即提高型作业和拓展型作业,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完成其中的一项或者两项,完成一项可以获得20分积分。各小组长将作业完成情况的个人积分和小组积分进行汇总,每周进行小组互评。这样,教师并没有说哪层学生完成哪项作业,既不伤学生自尊心,又使使学生自主自愿地完成作业,从而不断进步。
(5)评价分层。隐性分层中,无论是关注学生日常表现的过程性评价还是关注学生学习成果的终结性评价都采用分层评价的方式,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以评价促发展。一方面,以学生的作业积分和课堂活动积分为基础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首先,学生以小组互评的方式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比,形成组内相互督促的氛围。其次,教师针对小组互评的结果对A、B、C层的学生进行分别评价,使学生清楚自己平时学习过程中的不足,思考改进措施。另一方面,以期末成绩为基础,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终结性评价。A层学生90分为优秀,B层学生85分为优秀,C层学生80分为优秀,评价标准不对学生公开,教师对表现优秀、进步明显的学生在班级内公开表扬,与学习效果不理想的学生私下谈话,和学生一起查漏补缺,鼓励学生获得更大的进步。
3. 实验结果分析。经过三个月的教学实验,笔者将实验班和对照班期末考试中的阅读部分的成绩作为后测成绩输入SPSS 22.0进行分析。前测试卷和后测试卷的阅读部分都是3篇阅读理解,3篇阅读理解的题型一致,分值一致,满分都是30分。笔者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前测成绩做了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下表:
由表1可知,实验班与对照班前测平均成绩相差仅0.17分,P值为0.882,大于0.05,不具有显著性。
笔者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后测成绩做了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下表:
由表2可知,实验班与对照班后测平均成绩相差3.98分,P值为0.000,小于0.05,具有显著性。
笔者对实验班前测和后测成绩做了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对比,结果如下表:
由表3可以看出,实验班的阅读平均成绩从18.67提高到23.10,实验前后的差距为4.43分,P值为0.000,小于0.05,这意味着前测与后测之间学生成绩存在着显著性差异。学生的整体阅读水平在隐性分层阅读教学的指导下有了明显的提高。
隐性分层教学的实施明显提升了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四、结语
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实验發现,隐性分层教学可以提高初中生英语阅读能力。本实验为英语阅读教学提供了宝贵经验: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越细致,越有利于分层目标的设置;拓展型教学活动和拓展型作业要结合趣味性和挑战性,不宜过难。本实验也存在不足,例如,学生的分层没有实施动态调整。如果调整太频繁,同学之间的默契配合会受到影响;如果长时间不调整,学生的任务分配总是重复,学生的讨论方式、合作方式都形成定式,不利于激发新的思考,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在隐性分层教学中,学生的发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有些学生的成绩并不稳定,也不总是处于同一水平,如何进行科学的动态调整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实践。
参考文献:
[1]毕淑芝,王义高.当代外国教育思想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胡兴宏.分层递进教学策略在课堂中应用[M].上海:中国纺织大学出版社,1998.
[3]刘晶辉.高职英语隐性分层教学初探[J].中国成人教育,2012(9): 126-128.
[4]刘树仁.试论分层递进教学模式[J].课程·教材·教法,2002(7):34.
[5]维果茨基.维果茨基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
[6]褚延华.高中英语作业现状分析及有效对策[J].学周刊,2020(1):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