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洁
中国经济进入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新阶段,企业也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只有提升创新能力和产品附加价值,从价值链低端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才能获得持续的生存和发展。陕西省制造业上市公司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需从创新、管理、产品质量、服务等方面推进企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李克强总理曾说过:“企业是经济的基本细胞,企业兴则经济兴。”我国经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目标,离不开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持。同时,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基础的数字经济的高速发展,世界经济环境及全球价值链处于不断地变化中,也给中国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陕西制造业上市公司要应对新机遇和新挑战,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陕西制造业上市公司现状分析
企业进行转型升级是为了在复杂多变的生存环境中,实现企业持续运行和发展的目标,企业转型升级成功意味着企业创新能力增强、生产经营效率提高以及企业附加价值的提升。因此,只有转型升级才是陕西省制造业上市公司实现高质量增长的必由之路。接下来,从整体情况、创新能力、生产经营效率等方面对陕西省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本文数据来源于《陕西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及中国经济金融数据库。
1、陕西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整体情况
企业数量的增长是陕西企业质量提高的前提条件。陕西省A股上市企业的数量从2017年的49家增加到2020年的60家,增长率为22.45%,其中制造业企业的数量从30家增加到39家,增长了30%。截至2020年年底,制造业上市公司占陕西上市公司总数的65%,与2017年相比,2020年制造业上市公司在陕西上市公司总数的占比增长了6.17%。
2、陕西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支撑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能力越强代表企业不断吸收和转化新知识的能力越强,企业的竞争能力越强。从创新投入能力和创新产出能力两个方面对企业的创新能力进行评价。以陕西省制造业上市公司为例,对于创新投入能力,以企业研发经费和人员投入强度为指标进行衡量,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是企业R&D(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与主营业务收入的比值,研发人员投入强度指企业研发人员数量与总人数的比值。
调查显示,在2017至2019年这三年间,陕西省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研发经费投入逐年递增,从2017年的45.06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46.19亿元,增长了2.51%。陕西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从2017年的4.88%上涨到2018年的5.39%再下降到2019年的4.59%,高于全国制造业企业平均水平3至4个百分点,全国制造业企业的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一直处于上升状态,虽然陕西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研发投入强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在2019年降低了14.75%。因此,陕西制造业企业还应继续加大研发经费的投入,扭转下降的趋势。
高质量人才是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新时代下更应该发挥人才的作用。陕西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研发人员数量在2017年达到10708人,之后在2018年减少到10072人,下降了5.94%,在2019年开始增加,研发人数达到10284人,比上年增加了2.1%,研发人员投入强度也同样先减少再增加。总体上,在2017-2019年间,研发人员数量和投入强度分别降低了3.96%和0.41%。
研发投入是企业创新的前提条件,创新产出则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的关键。对于创新产出能力,以企业的专利数量为指标进行衡量。在2017-2019年间,陕西制造业上市公司的专利数量是持续增加的,从2017年的626个增加到2019年的1823个,增长了191.21%。陕西制造业上市公司在全国制造业专利数量中的占比,从2017年的0.2%上涨到2019年的0.48%,虽然提高了0.28个百分点,但是仍旧在全国中占比较小,因此,陕西企业的研发转化能力仍有待提高。
3、陕西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生产经营效率
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高代表企业将现有资源转化为经济收益的效率高。采用企业的总资产报酬率,即总利润与总资产的比值,作为衡量企业经营效率的指标,比值越大,表示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陕西上市公司是陕西优质公司,是实施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以陕西省制造业上市公司为例,陕西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利润总额在2017-2019年间是变化较大的,从2017年的41.14亿元减少到2018年的29.29亿元,下降了28.8%,2019年增加到131.81亿元,与2017年相比大幅度增加了220.39%。总体上,在2017-2019年间,全国制造业的总资产报酬率一直在减少,陕西制造业上市公司虽然在2018年有所减少,但在2019年有大幅上升,从2018年的2.18%增加到2019年的7.09%,而且在2019年成功超越全国平均水平,高于平均水平1.02%。
通过前面的分析发现,目前陕西制造业上市公司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第一,企业的创新投入不足,创新转化能力也有待增强;第二,企业的盈利能力虽然逐渐上升,但生产经营效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第三,陕西制造业企业的附加价值较低。因此,陕西省制造业上市公司要实现高质量增长的目标,就必须进行转型升级。
陕西制造业上市公司转型升级对策
在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格局下,陕西企业要充分利用“雙循环”新格局带来的发展机遇,不断追赶超越优秀企业,充分发挥陕西的区位、科教、文化等优势,加快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融入到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去。结合陕西制造业企业目前的发展状况,在微笑曲线理论的基础上,整体上,陕西制造业企业进行转型升级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第一,企业应该从微笑曲线中附加值低的生产加工环节转向附加值高的研发设计和品牌服务环节;第二,企业应该提升生产经营中各个环节的附加值,使得整个价值链曲线上移。下面将根据微笑曲线理论,提出陕西制造业上市公司转型升级的具体措施。
1、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创新是企业实现转型升级的第一驱动力,陕西作为科教大省,是我国重要的国防科技工业基地,具有雄厚的创新所需资源。因此,要提升陕西企业创新能力,必须充分发挥陕西的创新优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需求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制造业企业创新体系,支撑制造业创新发展。第一,充分利用陕西的教育资源,加强企业与陕西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模式创新,为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制造业企业提供充足的创新供给;第二,坚持硬科技战略,强化企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通过科学技术创新,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第三,不断优化创新环境,降低企业创新开发的风险,通过实施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陕九条”等创新政策,提高科技人员的科技成果转化收益,鼓励科技成果就地转移转化,提升企业创新活跃度。
2、提升企业管理能力
坚持精细化管理理念,并落实到企业的所有管理活动中,通过精细化的操作、控制、核算、分析和规划,全面提升企业整体的执行能力。在实施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要做到规范性和创新性相结合,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科学技术,在掌握企业发展状况的基础上,明确企业存在的问题,分阶段进行精细化管理。第一,进一步规范化和精细化基础管理工作,通过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全面的企业信息系统、专业的员工培训等方式提高企业管理效率;第二,增强财务管理水平,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有利于提高企业资金运行效率;第三,构建企业文化,增强企业员工的使命感和凝聚力。
3、提升企业产品质量
产品质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企业要坚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通过不断改进、完善生产工艺和标准,打造具有卓越品质的产品,实行产品生产智能化、数字化和网络化,最终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精造”再到“中国创造”。第一,建立质量管理体系,重视生产过程的每个环节,确保产品品质;第二,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企业应该根据产品特点制定提升产品附加值的方案。对于制造业企业而言,不仅要生产高质量的产品,还要重视产品外观设计、内在文化及营销方式等产生的附加价值;第三,以消费者的需求为导向,坚持用户至上的精神,不断开发新产品。
4、提升制造业企业服务化质量
提升制造业企业的附加价值和核心竞争力,不仅需要企业生产优质的产品,还需要企业积极参与到品牌管理、营销、服务等高附加值环节中去。对于陕西省而言,应该结合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在“一带一路”政策的领导下,打造具有陕西特色和优势的产品,同时不断挖掘和利用陕西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形成文化、服务与产品相互融合的特色陕西制造。第一,制造业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特点重视品牌营销和配套服务等环节的管理;第二,促进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智能化和服务化,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进行企业服务化模式创新,推动制造业向服务化转型,从而实现企业附加价值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施振荣. 再造宏碁[M]. 中信出版社,2005.
[2]简兆权,伍卓深.制造业服务化的路径选择研究——基于微笑曲线理论的观点[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32(12):137-143.
[3]冯晓莉,耿思莹,李刚.改革开放以来制造业转型升级路径研究——基于微笑曲线理論视角[J].企业经济,2018(12):48-55.
[4]严双艳.全球价值链变化视域下的中小企业转型升级路径研究——基于微笑曲线理论视角[J].生产力研究,2020(06):73-76+84.
作者简介
邓 洁 西北大学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