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正处在追赶超越阶段”,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陕西发展阶段性特征和战略定位的精辟论述。对标新发展阶段的新要求,陕西必须清醒认识“正处在追赶超越阶段”的基本定位,既不盲目乐观,也不妄自菲薄,要以不用扬鞭自奋蹄的精神,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舍我其谁的责任感,因势而动、顺势而为、加压奋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来陕考察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追赶超越目标和“五个扎实”“五项要求”,突出体现了在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实践要求,是做好新时代陕西各项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必须贯穿于“十四五”和未来更长时期发展的全过程。2021年2月3-5日,通过参加“省国资系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使自己对新时代实现陕西追赶超越有了进一步的思考,现求教于方家指正。
追赶超越的定位:必须清醒认识“陕西正处在追赶超越阶段”的战略定位,增强奋起直追的紧迫感
201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时指出,“陕西正处在追赶超越阶段”,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陕西发展阶段性特征和战略定位的精辟论述。换而言之,欠发达仍然是陕西的基本省情。总体来看,表现在:
一是“大而不强”。党的十八大以来,陕西经济总量持续扩大,2017年GDP迈上2万亿元,2018年24438.32亿元,2019年达到25793.17亿元,但从排名看,居全国第14位;人均66649元,比全国平均水平70892元低4243元,排名全国第12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尽管三次产业结构由2015年的8.8∶51.5∶39.7优化为2019年的7.7∶46.5∶45.8,但产业结构不合理。城镇化水平还不高,2019年城镇化率59.43%,较全国平均水平60.60%低1.17%,排名全国第16位。
二是“全而不立”。陕西工业门类齐全,2019年工业经济总量居第12位,能源化工、航空航天、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支柱产业集群效应更加凸显,能源化工产值过万亿元,工业产品特别是国防工业和一批高精尖产品在全国占有一定位置,但支柱产业对全省经济的贡献和支撑带动作用显然还不够理想。
三是“优而不转”。资源优势未能转化为与之相匹配的经济优势、发展优势。比如,陕西是资源大省,有丰富的农业资源优势,目前洛川苹果、商洛核桃、大荔冬枣、富平奶山羊、眉县猕猴桃、紫阳富硒茶、商洛香菇、韩城花椒、定边靖边榆林马铃薯、汉中仙毫、澄城樱桃、佳县油枣等国家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达到12个,与江苏省并列全国第7位,但陕西省农产品结构单一、大量集中上市等问题较为严重,农业产业整体规模、发展链条、品牌效应、市场效益等都亟待提高。陕西矿产资源有优势,但多为传统的加工工业,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工业不足,有的甚至长期处在卖原料的初级阶段。陕西是科教大省,2020年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达到67.04%,据全国第9位,其中科技活动产出指数达到75.42%,居全国第4位,科技活动产出排名全国第4位,获国家科技奖和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稳居全国前列,但产学研协同、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等明显不足。陕西是文化大省和旅游资源大省,据陕西省文物局统计数据显示,全省共有近5万处不可移动文物、700万余件(组)馆藏文物,备案博物馆319座,不可移动革命文物1224处,但在全国各省(市、区)旅游收入排行榜中的地位,又与之不够相称。
四是“增而不富”。尽管财政收入和居民收入有了比较显著的增长,但距离富民强省仍有较大差距。2019年地方财政收入2287.73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87%,排名全国第23位。居民收入水平总体偏低,201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098元,相当于全国水平42359元的85.22%,排名全国第19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26元,相当于全国水平16021元的76.93%,排名全国第27位。
压力就是动力,差距就是潜力。对标新发展阶段的新要求,必须清醒认识“正处在追赶超越阶段”的基本定位,既不盲目乐观,也不妄自菲薄,要以不用扬鞭自奋蹄的精神,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舍我其谁的责任感,因势而动、顺势而为、加压奋进。
追赶超越的理念:必须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
着力解决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发展理念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鲜明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一新发展理念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的最重要、最主要的重大理论和理念,更是指导我们追赶超越的“指挥棒”。必须突出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作用,坚持问题导向,对标五大理念,着力解决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
其一,坚持创新发展,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追赶超越的第一动力。要以创新为第一动力,全方位推进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推进陕西制造走向陕西“智造”、陕西创造。创新的主体是企业,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私营企业,都要提升创新的动力和能力。要着力突破一批关键产品、产业关键环节“卡脖子”技术,完善一套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有效机制,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无愧于科教大省的积极贡献。
其二,坚持协调发展,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协调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追赶超越的内在要求。要下大气力推进区域协调,促进形成关中协同发展、陕北转型发展、陕南绿色循环发展,三大区域各有特色、互为支撑的格局。推进城乡协调,积极引导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县域和城市集聚,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推进产业协调,促进农业、制造业、服务业、能源资源等产业门类关系协调。
其三,坚持绿色发展,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绿色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追赶超越的基本形态。必须深刻汲取秦嶺北麓违建别墅问题的教训,坚决摒弃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的发展模式,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决打好青山、蓝天、碧水、净土四场保卫战,建设美丽陕西,让人民群众享受蓝天白云、清水绿岸、鸟语花香。
其四,坚持开放发展,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开放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追赶超越的必由之路。开放不足是制约陕西发展的突出短板。要站在秦岭之巅看陕西,跳出“城墙思维”谋发展,以构建新发展格局为重点,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实施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内对外开放,在开放中发展、在合作中共赢。
其五,坚持共享发展,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共享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追赶超越的根本目的。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教育、就业、收入、社保、医疗、养老、居住、环境等民生问题,解决好老百姓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为三秦百姓谋福祉。
追赶超越的路径:必须在党和国家
事业的大局中谋划和推进
路径就是方向,就是着力点。要深刻总结陕西发展经历、发展方式的经验和教训,明晰发展道路、发展趋势和发展目标,蹄疾步稳推进追赶超越。
第一,立足高站位谋划是实现追赶超越的前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国之大者要心中有数,关注党中央在关心什么、强调什么,深刻领会什么是党和国家最重要的利益、什么是最需要坚定维护的立场。”高站位就是要立足“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把陕西一域发展放在国家全局中去谋划推进,找准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结合点、提升全省整体发展水平的着力点、实现陕西追赶超越的突破点,精准发力,全力突破,推动各方面资源和优势向国家重点战略聚焦,既谋一域之壮大,又为全局发展贡献陕西力量。
第二,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实现追赶超越的关键。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是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乃至各个方面的基本特征。所谓高质量发展,就是“既要看速度,又要看增量,更要看质量,要着力实现有质量、有效益、没水分、可持续的增长”。实现陕西高质量发展的一个关键,就是要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巩固和发展优势主导产业,培育新的支柱产业,加快改造传统产业,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坚决淘汰落后过剩产能,着力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同时,不能一味追求规模增长,要把握好质量与规模的关系,更加注重提升经济“含金量”,把支柱产业做实做大做优做强。
第三,创造高品质生活是实现追赶超越的根本。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高品质生活,就是人民群众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各方面的美好需要得到更好保障和满足的生活。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第四,实现高效能治理是实现追赶超越的保证。迈向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就必须推进高效能治理。高效能治理不仅是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有效保障,也是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基础支撑。实现高效能治理,关键是要切实提高各级组织的治理水平、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治理能力。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提升“七种能力”,增强“八个本领”,不断提高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政治能力、战略眼光和专业水平。
追赶超越的重点:必须重点把握和处理好六个关系
要围绕实现追赶超越目标、贯通落实“五个扎实”“五项要求”,重点把握和处理好以下六个关系:
一是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直面问题需要勇气,解决问题彰显担当。必须坚持问题导向、靶向施治,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不能满足于“成绩不大年年有,步子不大年年走”,更不能多年过去,还是涛声依旧。比如,“郡县治,天下安”,县域经济体量总体偏小,是我省的一大突出短板,也是多年来存在的突出问题。必须铆足劲头、下茬立势解决诸如此类长期存在的问题。
二是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坚持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既要注重总体谋划,又要注重牵住“牛鼻子”,抓住陕西发展的主攻方向和战略重点,选准事关追赶超越的突破口,发挥先导产业、龙头产业“集群成链”的辐射带动作用,以点带面、以一带多,牵一发而动全身,最终达到实现整体推进的目的。
三是抢抓机遇与创造机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陕西“既要抓住西部大开发、共建‘一带一路等重大机遇,又要善于从眼前的危机和挑战中抢抓和创造机遇”。这表明,一方面,要抢抓机遇,决不能与机遇失之交臂。另一方面,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从眼前的危机、眼前的困难中捕捉和创造机遇。
四是市场经济与品牌战略。美国营销专家拉里·莱特如是表达他对品牌的推崇:“拥有市场比拥有工厂更为重要,而拥有市场的惟一手段是拥有占统治地位的品牌。”回想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陕西创造出海燕、黄河、山丹丹、如意等一批响彻大江南北的品牌,可惜“海燕折翅”“黃河断流”,已经销声匿迹。如今虽有各个领域的本地品牌跻身中国名牌产品,但总体上名牌产品数量少、规模小。必须倾力打造陕西名牌,发挥名牌经济的带动作用和规模效益。
五是发展驱动与项目带动。发展要靠项目支撑。抓发展必须抓项目、抓项目就是抓发展。一个地方每年干成几个重点项目、干成几件实事,持续接力,一定会大有改观。全省上下都要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的理念,集中精力大抓项目、抓大项目,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动能、积蓄后劲。
六是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长期以来,政府与市场之间边界不清、行政干预过多过繁、有效监管缺位等问题,成为制约发展的顽瘴痼疾。必须深刻领会、认真落实党的九届五中全会“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的要求,着力打破行业垄断、进入壁垒、地方保护,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推动“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更出成效。
追赶超越的关键:必须“低调务实
不张扬,埋头苦干”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实现追赶超越,关键在奋力作为、真抓实干。必须强化勇立潮头、舍我其谁的气魄,砥砺真抓实干、务求实效的作风,以奋斗和实干开路,让实践和事实说话。
一是必须把“奋力谱写追赶超越新篇章”作为基本目标。什么是奋力?现代汉语的解释是:奋发用力、振作努力、竭尽全力。奋发用力,需要励精图治;振作努力,需要充满斗志;竭尽全力,需要殚精竭虑。要在强内功上奋力,眼睛向内,实实在在把自己的事情干好;要在高速度上奋力,没有速度,像赛跑一样,就不能追赶超越;更要在高质量上奋力,追赶超越是“量的合理增长”,更是“质的稳步提升”,实现追赶超越必须坚定不移坚持高质量发展路径。
二是必须把“勇立潮头”作为基本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新时代陕西要有勇立潮头、争当时代弄潮儿的志向和气魄。”“勇立潮头”,核心在一个“勇”字。实现追赶超越,决不能墨守成规、循规蹈距、按部就班、四平八稳,“等上边、看周边”,而必须打破常规、强力推进、雷厉风行、跨越发展。“争当时代弄潮儿”,关键在一个“争”字。必须敢做、敢为、敢担当、敢于创新、敢为天下先。“志向和气魄”,根本在一个“志”字。古人讲:“夫疾呼不过闻百步,志之所在,逾于千里。”陕西人有这个“拧劲儿”,这个精神置根于陕西人的骨子里,融入陕西人的血液中,现在需要把它焕发出来,放胆、放步追赶超越。
三是必须把“真抓实干”作为基本担当。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陕西要“只争朝夕、真抓实干,在新时代各项工作中取得新气象新作为”。说一千、道一万,关键就在一个字“干”。“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只有干在实处,才能走在前列。过去有人说:“陕西人,爱参观,回来就是不动弹。”“看了激动,听了感动,回来就是不行动。”这种状态是万万要不得的。必须以“拼”的思想意识、“抢”的精神状态、“实”的工作作风,在“稳”的前提和基础上,奋力求“进”。
追赶超越的保障:必须充分发挥
全面从严治党的引领保障作用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要以全面从严治党为保证。实现新时代陕西追赶超越,同样必须充分发挥全面从严治党的引领保障作用,以高质量党建推进高质量发展。这方面,重点要把握“七个一”:
第一,立足一个形势判断。党的十八大以来,尽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但形势依然严峻复杂,这是党中央对反腐败斗争形势的基本判断。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始终保持“赶考”的清醒,保持对“腐蚀”“围猎”的警觉。
第二,弘扬一种内在精神。就是要弘扬延安精神,正心修身、涵养党性。习近平总书记讲:“全面从严治党要继续从延安精神中汲取力量。”要汲取信仰的力量、纪律的力量、作风的力量、廉洁的力量、奉献的力量、榜样的力量。“要坚持不懈用延安精神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用以滋养初心、淬炼灵魂,从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查找党性的差距、校准前进的方向。”
第三,落实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要扛起管党治党的政治责任。各级领导干部都要落实好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监督责任,落实“一岗双责”要求,做到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做到敢抓敢管、严抓严管、常抓常管。
第四,形成一种鲜明导向。就是要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干事业、创伟业关键在选干部、用人才。用人导向最重要、最根本、也最管用。在用人问题上,要坚持以“重品德”为前提,以“重才干”为基础,以“重担当”为要害,以“重实绩”为关键,以“重公认”为根本,树起引领干事创业的鲜明导向。
第五,保持一种坚定定力。就是要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要在“抓思想从严、抓管党从严、抓执纪从严、抓治吏从严、抓作风从严、抓反腐从严”上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只有把纪律挺在前面,确保党员、干部清正廉洁、干净干事,才能凝聚起推动事业发展、实现追赶超越的强大力量。
第六,涵养一种良好生态。就是要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政治生态好,干部队伍就会风清气正,社会风气就会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政治生态不好,各种歪风邪气就会冒出来,就不可能健康发展,更不可能实现追赶超越。
第七,实现一个战略目标。就是要不断实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战略目标,以系统施治、标本兼治的理念正风肃纪反腐,做到态度不能变、决心不能减、尺度不能松,使党员、干部因敬畏而不敢、因约束而不能、因觉悟而不想,干净干事,勤政有为,为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提供坚强保障。
參考资料
[1]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说明》。
[2]《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2020年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
[3]《中共陕西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2020年11月27日中国共产党陕西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通过)。
[4]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20年2月28日)。
[5]陕西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陕西调查总队:《2019年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20年3月11日)。
[6]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2020》。
作者简介
崔利民 陕西地方电力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纪委书记、监察专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