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罗兰
科学是现代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学科。小学科学作为科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做好对其教学模式的设计,能够为学生的科学素养构建带来重要助力。从小学科学教材中的知识设计角度来看,做好对生活化教学模式的设计,能够让科学知识变得更为具体、易懂,同时还能够满足学生的认知兴趣和思维需求。
一、借助生活化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从小学科学教学现状不难看出,为了发挥生活化教学模式的作用,实现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老师需要在课堂导入阶段,借助对生活化现象的有效展示,来完成对学生的认知引导,为课堂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做好铺垫。例如,在进行《神奇的纸》一课导入时,我先拿出一张纸,将其架在两张课桌的中间,并询问学生这张纸能够承受几块橡皮。有的学生说一块橡皮;有的学生说两块橡皮;有的学生说一块橡皮也承受不住。接着,我进行实验,果然当橡皮一放上去,纸就被压到了地上。之后,我将这张纸折叠成了瓦楞状,再次将其放在两张课桌的中间,询问学生这张纸能够承受几块橡皮。学生在经过第一次实验后,都说一块橡皮也承受不住。接着,我进行实验,学生发现,原本一块橡皮也承受不住的纸,居然承受住了5块橡皮的压力,这让他们感到很意外,同时又非常好奇。我告诉他们,这种纸叫作“瓦楞纸”,并让他们跟着我的思维一起去进行课堂教学内容的探究,以生活为基础的课堂导入工作由此得以有效开展。
二、依托生活化素材,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在科学课堂教学环节中,老师想要发挥出生活化教学模式的作用,必须做好课堂教学模式设计。老师作为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引路人,在进行生活化素材的应用时,必须能够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的实际教学需求对其予以设计。如,生活素材用作兴趣引导就要放在课前环节;生活素材用作知识分析和讲解,就要放在课中环节。例如,在学习《不同材料的餐具》这节课的内容时,为了给学生带来良好的课堂学习体验,我将所能搜集到的餐具带到课堂上,让学生以最直观、具体的方式去观察、探究不同材料餐具的特点,由此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认知,提升他们的课堂学习效果。在众多的餐具种类中,有木质的一次性餐具、竹质的餐具、不锈钢餐具、塑料餐具、银质餐具,学生可以通过最直接的方式去触摸它们,并通过与我的互动,了解它们的质地、软硬度、循环利用率、成本等,并在这一过程中了解环保、卫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识,由此做到借助生活化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设计生活化训练,强化学生记忆知识
在小学科学教学活动开展中,生活化训练是强化学生记忆知识的重要途径,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很大帮助。在教学活动中,为了有效开展生活化训练,老师要仔细观察学生的表现情况,以确保生活化训练符合学生的认知,同时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在完成《神奇的纸》一课教学之后,我仍以课堂导入环节的“载重橡皮”实验为基础,让学生以一张纸为材料,看谁的纸承重力最大。学生可以对纸进行折叠、裁剪等任何处理,其目的就是通过具有趣味性的训练方式,来考查学生实际学习情况,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又如,在学习了《观察月相》这节课后,为学生设计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尝试制作月相盘。在这一活动中,学生需要自己画、剪、粘等多种操作,最终完成月相盘的制作。其目的就是通过趣味手工游戏,来提升学生对月相知识的记忆,并进一步实现对他们的有效启发,为他们以后的科学知识学习做好铺垫。
四、布置生活化作业,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布置生活化作业是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有效途径。在科学活动开展中,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老师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去探究科学知识,并将学习的科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为此,布置生活化课后实践作业就变得尤为重要。例如,在完成《做一顶帽子》的课堂学习后,我为学生布置了利用家中废弃材料制作出一顶帽子的任务,并将学生的帽子拿到班级中进行比赛,看谁做的帽子最有创意、最漂亮。在完成《土壤——动植物的乐园》一课学习后,我为每位同学发放了3颗种子,让他们回家将这3颗种子栽种下去,看谁的种子能够发芽、开花。在任务布置后,我会每周要求学生将自己栽种的植物拿到课堂上来比一比,看谁的长得快、长得好。借助生活实践来帮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并让他们意识到土壤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关键作用,由此来实现对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培养,也为推动小学科学教学水平的进步带来支持。
总而言之,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是回归科学知识本质状态,也是培养学生探究精神的重要途径。在小学科学教学活动开展中,为了充分发挥生活化教学模式的价值,老师要做好对生活素材与教学内容之间适配性的研究,保证所呈现的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兴趣,能激发出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可以更为主动地与老师进行课堂互动,由此達到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实现小学科学学科的理想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