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眼中的婚姻

2021-05-31 03:10吴晓波
东方企业家 2021年6期
关键词:最大化盖茨理性

吴晓波

2021年5月4日, 比尔·盖茨在推特宣布离婚,理由是双方“不再认为在人生的下一阶段,能够作为夫妻携手成长”。这次离婚涉及分割他们的1341亿美元财产,双方还各请了一名贝索斯离婚案的律师,隐约透露出一股火药味。

先不八卦盖茨的生活和财產,许多人看到27年的模范夫妻分道扬镳,第一反应是:我还能相信爱情和婚姻吗?经济学家加里·贝克尔拿出了他的得意之作《家庭论》。他说,婚姻的基石不是爱情,而是利益。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和比尔·盖茨想到一块去了,婚姻就是一个理性的SWOT分析,讲的是利益的最大化。贝克尔在《家庭论》中谈到,婚姻实际上是一个利益联盟体,丈夫和妻子遵循契约精神,通过各取所需和共同付出的“效率互补”,来保持最小经济单元体的存续和利益最大化。

在古代,丈夫的身份是“风暴之猎手”“家庭守护者”,提供食物、安全、修缮等服务,目的是生产力最大化;而妻子是“孩之母”“家务统治者”,最大的任务是生育,保证后代的延续,同时承担做饭、家务、纺织的义务,补齐生活秩序的内在完整性。

但是,在现代生活中,婚姻这一利益联盟出现了危机:离婚率攀升、未婚生子合法化、丁克家庭……而且经济越发达、城市化率越高的地方,这些现象就越明显。

最根本的变革在于家庭的分工被社会化了。男人可以外出吃饭、雇佣保姆,而女性可以找修理工、搬家公司。通过各种服务外包,家庭的基础就被削弱了。当男性不再拥有最高的生产力,女性牢牢掌握了生育权,婚姻这一契约就失去了约束力,它最大的作用,或许只是给小孩上个户口罢了。

婚姻或许会消失,但唯一不会消失,也无法用经济学来解释和衡量的东西,可能就剩爱情了。或者说,理性的世界里根本没有爱情,只有荷尔蒙、肾上腺激素和多巴胺,恋爱仅仅是生理和心理上的冲动。

这些构成激情、冲动的物质在婚姻生活中呈现出边际效益递减。然而,行为经济学家丹尼尔·卡尼曼认为维持婚姻还是有规律可言的。

“人们对于某段体验的记忆主要由两个因素决定,一个是高峰时的感觉,一个是结束时的感觉。即使一段经历、一段记忆99% 的时间是沉闷、无趣的,但是如果那1% 的高峰和结束时段产生了快乐,人们就倾向认为这段记忆是令人愉悦的。”

不妨把卡尼曼的发现称为“1%定律”,它不仅适用在商业中,甚至在婚姻中,可以一年花2~3小时制造一个小小的仪式感:比如每年在结婚纪念日写一首小诗,用相框裱起来,以后在吵架的时候,看看每年裱好的小诗,或许也就气消了,释然了。

是的,持久的爱情,需要那1%。

不管是求偶、恋爱,还是婚姻,我们试图用理性找出规律,是因为它们变幻莫测,而且难以定义。到底何谓爱,没有人能用抽象的语言来描述。在世俗的眼中,爱情的地位高于婚姻,因为它和死亡一样,是平等的,是无法用利益交换的。

或许到某一时刻,两人渐行渐远,婚姻走向终点,但不能说爱情失败了,反倒是通过婚姻,我们更加相信我们曾经成长过,爱情也曾存在过。

猜你喜欢
最大化盖茨理性
比尔·盖茨的育儿方针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Studying Abroad
欲望膨胀
人人都能成为死理性派
《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叙事风格
人本管理,发挥图书馆场所功能最大化
理性思考严谨推理优先概念
盖茨输棋
了不起的盖茨比
超级最大化软件有“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