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对娥
[摘 要] 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形成了具有特色的课程组织实施模式——概论“课”的“3C”模式。具体包括:教学理念3对关系(connection)即目的与手段、内容与形式、“教”与“学”等关系;教学组织3个特点(Characteristic)即在线教学“学什么”“在哪学”“怎么学”;效果优化3个重点(Center)即“以生为本”“以理化人”“以例服人”。涵盖了3方面9个领域的内容。
[关 键 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线上授课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07-0074-0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全体教师积极把素材融入课程教学之中,打造“3C”模式。所谓“3C”指的是教学理念的3对关系(connection)、教学组织的3个特点(Characteristic)和效果优化的3个重点(Center),涵盖了教学理念、教学组织和教学效果等3方面9个领域的内容。上述领域正好与“概论”课教学的任务和特点相契合,思政课教学优势构建能够合理有效应对新型教学模式。
一、深刻认识教学理念“线上”与“育人”的3对关系
(一)目的与手段的关系
“线上”是手段,“育人”是目的。积极探索与当下新型教学模式代替线下面对面的授课方式,切实达到思政课程为青年学生培根铸魂这一根本目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教育结果的预期,教育手段是为了实现教学目的而采用的各种方式和方法,既包括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教学行为,又包括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为实现教学目的所涉及的其他非教学行为,或者说,教学手段是在一定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为实现教学目的而开展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总和。
(二)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从教学内容重构入手,将教学内容拆分、重构,将教学目标由一节课改为针对一个知识点。依照学校党委统一部署,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殊性,积极发掘和充分利用丰富的思政素材,“就地取材”精选切合教学内容的素材并有机嵌入信息化教学形式中,创制成形式鲜活、内容丰富的美味“思政大餐”。从授课形式变化入手,使授课形式由面对面的“旧形式”变为与学生“云端相会”的“新形式”。利用超星学习通进行教学内容的传授。每一个内容设置成一个任务点,形式包括視频资料观看、文字资料的阅读及完成相应的测试题。进行学情把握。利用超星平台大数据,根据学生任务点完成、讨论次数及其质量等实时掌握学情,监测学生学习状态。
(三)“教”与“学”的关系
教师在信息化教学场域中将社会关切点与教材内容点、学生关注点与思想引领有机结合,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采取各种切实有效的“小技巧”,让学生理性分析看待问题,从而汇聚社会能量,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在新的时空条件下实现师生共鸣、教学相长。为了充分调动激发大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热情,在线上教学过程中,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以提问、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某一问题或者某一现象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讨,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挥学生的专业特长,真正实现线上翻转课堂。
二、教学组织的3个主要特点
在线教学“学什么”?在线教学并非简单地将课堂搬到网络上,而是必须预先做好内容供给,构建网络课程体系。以超星学习通作为在线教学平台,精选素材,自建网络课程。教研室全体老师积极行动,从主流媒体的各种新闻报道中,从切切实实发生在身边事例中,从人民网、光明网等网站中,大量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契合的各种素材,并将其融入课程,每个章节单独设立一个与本章内容相关的专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公共必修课,具有学生数多、专业覆盖广等特点,难以达到因材施教,实现个性化教学的效果。在教学内容的布置方面,应针对学生专业特点,有的放矢地对课堂讨论进行设置以及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
在线教学“在哪学”?基于某种或多种社交媒体创设在线教学的场域,将此作为开展教学活动的“云端教室”,采取“1+N”模式重构在线教学平台。其中1是指理论平台的学习,N指多种辅助平台。理论学习:校本网络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学习平台:超星学习通。利用平台功能,组织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包括视频知识点观看及完成对应测试题。辅助教学:利用教学班级微信群、腾讯会议直播、QQ邮箱等多个辅助教学手段。教学备案:以腾讯会议为备用直播平台,应对网络卡顿。
在线教学“怎么学”?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在线互动,师生共鸣的互动教学过程的组织和实施,采用三个链接“教师设计互动问题—学生解答问题—教师点评总结问题”的教学主线。具体以第五章《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为例。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对本章节内容的学习,了解“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有一个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需要一定的历史条件的,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
能力目标:通过本章节内容的讲授,培养独立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考问题的能力。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原因的问题上,使学生真正认识到:(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2)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价值目标:通过本章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们坚持改革开放40余年才取得了今天的伟大成就,用事实证明改革开放的道路是正确的,前途是光明的,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二)选择合适的教学视频
本知识点的重点和难点是要讲清楚中国改革开放的内因和外因,也就是说为什么要进行改革开放。结合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解答学生的困惑。选择校网络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资源中的“5.1.1—5.1.3”3个知识点作为任务点。
(三)教学环节展示
导入:根据课前的学习,让学生讨论“大逃港”事件,教师进行总结。环节一: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制定“三步走”发展战略,为社会主义发展带来了何种助力,中国的发展与“三步走”战略的关系,再谈谈如何理解后发优势;环节二:让学生了解发展要靠改革来实现,理解为什么只有改革才能推进高质量的发展,为什么改革作为第一动力,再谈谈贫富差距的出现是否违背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环节三: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说对外开放是一项基本国策以及我国对外开放的原则有哪些;环节四:在线答疑和章节检测,借助软件的数据分析能力,帮助教师精准定位学习效果不佳的学生,有助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找出原因对学生的提问和困惑及时解答,加深学习印象。
三、教学效果优化的3个重点
(一)“以生为本”,学生有所需,教師有回应
实时回应学生关切的问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赴京、鄂、浙、陕考察调研时的讲话,凝练其中彰显的中国力量、中国精神。如人民解放军指战员以及广大群众发扬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医者仁心的崇高精神;科技工作者严谨求实的专业精神;武汉人民展现出了不怕牺牲的精神、勇于担当的精神、顾全大局的精神,还有甘于奉献的精神;复工复产的企业家精神等。在实践中可以进行人物专访、数据调研、新闻报道、图片和书籍等纸质与电子材料的收集,进而形成一批有关思政的第一手材料。这一过程是抽象、体系化的中国精神得以丰富、现实化的过程,并在实践中再次形成珍贵的高校思政课教学资源。结合社会热点,以问题为导向,教师精心选择了讨论主题,比如确定以各国所体现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讨论主题,调动学生研究问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鼓励、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也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辩论和讨论。
(二)“以理化人”,以理论引导学生知行合一
在教学过程中,意识形态领域各种消息纷至沓来,真假难辨,置身于网海之中的青年学生难免会受到冲击和干扰。根据线上教学的特点,及时地、有针对性地调整课堂组织与控制、教学管理、课程讲授、师生互动、答疑释惑等环节。在线下课,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典型事迹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以爱国主义故事、先进典型事迹等鲜活素材充实教学案例库。我们每位老师都要坚守好网络教学阵地,“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注重教育引导青年学生从感性到理性、引导学生知行合一,将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以例服人”,引用素材让学生信服
在学生身边涌现了一大批可歌可泣、慷慨奉献的英雄,充分挖掘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实质内涵相适应的故事,充分结合典型案例和身边榜样,讲好“90后”“00后”青年一代的故事,增进青年学生的社会责任认同。从经验收获看,实时素材融入思政课教学,准备充分,方法得当,设计新颖,效果令人满意。大部分学生全程踊跃参与讨论,反响良好,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理性认识和现实意义的全局认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贯穿到教学的各方面和各环节,在教学理念、教学组织、教学效果方面取得新成就,使在线课堂更好地发挥思政课教学密切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心国事的课程特色和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编辑 郑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