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典型技术分解的实践教学项目转化方法研究与探索

2021-05-31 03:02赵雪章肖志良臧艳辉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7期
关键词:典型案例工程

赵雪章 肖志良 臧艳辉

[摘           要]  针对实践教学项目的创建和改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引入典型技术分解的理念,提出对企业项目或工程案例进行教学化改造和重构的原则、方法和实施步骤,将企业对典型技术的需求与高职教学的目标有机融合,实现企业项目向教学项目转化,形成教学实践项目内容,以达到教学实践项目贴近生产实际的目的。

[关    键   词]  典型技术;实践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07-0028-02

一、引言

2011年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以区域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明晰人才培养目标,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将学校的教学过程和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校企共同完成教学任务”。提出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就是产教对接。2019年国务院发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条》),对国家职业教育提出了全方位的改革设想,要求“下大力气抓好职业教育”,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人才是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也是职业教育的落脚点。

掌握行业典型技术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核心特征之一,学生掌握行业典型技术又必须以学校教学项目为载体。但长期以来实践教学项目的创建和选取存在典型技术缺乏、知识断层等不足,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对典型技术的掌握无法很好地实现,导致学生典型技术能力不能满足企业岗位要求。目前实践教学项目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1)项目教学外衣化。披着项目化教学的外衣,实际上还是传统的知识脉络教学,项目名称不具体,甚至以章节名称作为项目名称,所选取的项目牵强附会、支离破碎,不具有连贯性,不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虽然保住了知识的体系结构,却没有达到项目化教学和能力训练的目标。(2)项目内容空心化。教学项目可能来源企业的真实案例,但在进行教学转化时的方式不科学,也就是实践教学项目的典型技术含量不足或缺乏,使得学生很难达到企业对典型技术的需求。(3)知识断层化。完全以项目实施进程为脉络,忽略知识结构及体系,不善于提炼和总结知识,不对知识结构进行必要引导,没有对实践项目中涉及的知识进行体系化处理,学生虽然在项目实践中训练了职业能力,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举一反三、灵活贯通的能力差,再学习的能力受到影响,不利于学生的长期职业发展。

二、研究思路

(一)企业真实项目与教学实践项目

企业真实项目指制造某种产品、完成某种服务或各项有始有终的工作及事务,是企业实际生产活动,需要综合考虑项目活动的复杂性和综合性。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教学项目的复杂性和综合性不仅来自实际领域应用方面,还来自传感器与软件技术结合方面,同时糅合众多典型技术的协同应用。专业技术融入产品技术,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有利于全面提升学员岗位技能。将来自于企业的真实项目转化为教学项目,能最大限度地将典型技术融入产品技术,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在实践教学中,不可能按照教学进度及规律的需要及时从企业获得合适的项目,同时因学生学习基础和教学环境等因素,企業项目往往难以直接开展课堂教学。

教学实践项目是为了使学生巩固和加深理论知识,将典型技术和技能达到统一和实用而进行的项目化教学,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技术人员的重要环节,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提供支持和服务。企业真实项目关注点为项目本身能否提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教学实践项目关注点为能否体现学习方面的意义和价值。那么,教学实践项目如何体现学习方面的意义和价值呢?显然需要把企业项目转化成教学项目。

(二)研究思路与路径

高职教育的内涵就是“工学结合、产教融合”,把企业的过程理念、工作岗位的典型技术及能力要求融入日常教学实践项目中,尽可能地使教学实践内容与社会需要保持一致。思路就是从企业产品系列或工程案例中遴选部分具有代表性的产品,提炼产品包含的典型技术要素,解剖产品设计制造全过程包含的典型技术及能力要素,形成要素集合,通过“要素融合”的创新方法,对企业产品或工程案例进行教学化改造,创建现代学徒制的实训项目。改造的方法有合并、分解、增删、重构、简化等,改造的步骤包括产品遴选、典型技术要素提取、能力要素提取、要素融合、教学化改造等。所遵循的原则首先是教学实践项目尽可能来自企业真实项目,遴选过程要注重项目的典型技术和前瞻性,将企业项目中的典型技术进行整体规划与分解,由高到低确立典型技术的顺序和框架,形成高、中、初级典型技术的倒序排列。然后根据企业提出岗位素质要求,实践教学项目必须包含必要的、丰富的素质目标。接下来是企业项目必须按照教学规律和知识点进行教学化重构与改造,确保企业典型技术不损耗和失真。最后是对实施后的教学实践项目进行评价,保证达到实践效果,然后优化实践教学项目并修订。基本思路与路径如下图。

三、教学实践项目的创建

(一)遴选企业案例

企业项目或工程案例有很多,但教学实践项目所需要的是有限的,并不是所有的都适合教学实践,如何在众多的项目或工程案例中遴选符合教学所需要的实践项目。首先根据企业典型技术遴选企业真实工程案例,企业典型技术来源于企业的真实项目。典型技术往往是多种技术的综合,按照技术相近或相关原则,通过校企合作平台,广泛征集企业工程项目案例,遴选大约3~5种典型技术;遵循典型适度性原则,教学实践项目不仅代表典型企业工作类型,还代表行业典型技术应用和未来发展趋势。然后要注意转化和重构的难度,企业工程案例典型技术往往综合性和复杂度很高,要评估是否能够进行教学化改造;遵循内涵适应性原则,教学实践项目要蕴含丰富的岗位技能,要与知识结构统一协调,与知识演绎逻辑有机融合,适应学生学习规律,接着要注意企业案例尽量反映一个完整的工作流程,基础设施是否可以移植,实施场景是否可以重建;遵循本地真实性原则,实践项目要来自本地企业近5年真实的工程案例,与当地区域产业完美对接。

(二)分解企业项目

教师与企业导师密切配合,教师提供课程能力目标,企业导师提供典型技术需求,深入分析、解剖合作单位的主流业务板块,确定企业业务所涉及的典型技术与专业知识门类,形成典型技术与知识要素集合;企业导师提供岗位技能需求,深入分析、解剖学员的岗位分布,确定岗位所需技能要求,形成技能要素集合。通过“要素融合与保真传递”的创新方法,针对性地遴选课程结构,适应性地遴选典型技术与知识结构,从而创建课程知识体系。

(三)改造实施

对企业工程案例实施改造的过程,实际上是教学实践项目的转化过程。由于一个企业项目或工程案例可转化为多个教学实践项目,将案例的功能模块转化成教学项目,首先按照课程标准里的知识逻辑结构和相关的知识点对应一个教学实践项目,然后按照实训任务进度和难度设计课程标准,确保实训任务典型技术协同化,典型技术经验强化和难度弱化,最后还要遵循商业化产品原有的业务顺序和现实逻辑。

按照改造方案进行创建的方法有:(1)删除。在兼顾工程项目完整性的同时删选企业项目或工程案例中不包含行业典型技术且与课程知识点关联度不高的功能模块。(2)增加。由企业导师增加企业項目或工程案例中遗漏的典型技术,由教师补充改造后教学项目的知识断层的缺失。(3)简化。对企业项目或工程案例中比较复杂的典型技术进行简化,确保对应的典型技术得到继承。(4)重构。对企业项目或工程案例中的使用环境无法移植的功能和模块,可根据教学设备条件重构实践项目和任务。(5)合并。对企业项目或工程案例中多个功能与模块对应同一典型技术或对应同一知识结构,在不影响原有的业务顺序和现实逻辑的情况下必须进行合并。

四、结语

在高职教育课程改革过程中,将企业真实项目或工程案例转化为教学实践内容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重要途径和方式,教学实践项目应来自企业但需要进行教学化改造,学生掌握了典型技术就有了技术迁移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学生参与企业真实项目开发提供良好的平台。

参考文献:

[1]吴取芳,解晓乐.基于OBE模式高职实践课程一体化教学改革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9(29):173-174.

[2]赵月鹏,班娅萌,魏宏昌.门窗生产订单管理系统向教学项目转化的探索[J].青年时代,2016(1):151.

[3]郑根让,朱建楼.计算机软件专业实训的真实项目引入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09(6):109-110.

[4]褚义景.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的实施路径研究[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19,21(3):42-45.

[5]周权锁,马宗骏,高彦征.科研内容和成果向专业实验教学项目的转化[J].中国农业教育,2009(5):59-61.

[6]魏利鹏.高校教师企业实践成果转化探究[J].中国市场,2018(26):178-179.

编辑 原琳娜

猜你喜欢
典型案例工程
一图看懂宁波金融“五强”提升工程
样板案例
NSE 9A-Module 4-Unit 2案例设计
高速透平真空泵工程应用
《圆》典型易错题
40年,我们宣传推介的典型经验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稿卷
几类典型题的解题技巧
难以一致的统计结果
典型的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