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敏
[摘 要] 产业发展离不开大量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因此职业教育与产业经济发展密不可分,是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介绍德国、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模式发展状况,通过借鉴它们职业教育促进产业发展的可行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职业教育促进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 键 词] 职业教育;产业发展;国际借鉴;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07-0026-02
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密切联系,它满足产业发展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一般来说,一个国家经济繁荣和产业的发达离不开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因此,职业教育是拉动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目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提升国家竞争力和实现社会稳定的重要战略。我国应该充分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先进的技术和经验,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融入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办好我国职业教育,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
一、发达国家职业教育模式发展状况
(一)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发展状况
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源于其早在13世纪广泛存在的学徒制制度。由于德国位于中欧,面积小且人口多,原材料主要靠进口,以出口工业制成品和服务为主,因此在其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最大,再加上德国生产分工细专业化程度高,对产业工人有着严格的技能要求,因此职业教育十分重视工人实践技能的培养。德国所谓的“双元制”,其中一元指的是企业,另一元指的是职业院校,通过企业和职业院校的紧密合作,充分利用双方的优势,将理论学习和实践技能学习紧密结合,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人才的职业教育制度。德国通过“双元制”职业教育制度培养了大批高素质技术人才,促进了二战后德国经济的快速复苏。享誉盛名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制度一直以来都是各国职业教育竞相学习的榜样,被誉为是“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
(二)美国的CBE职业教育模式发展状况
美国在二战期间军工业大规模发展需要大量的技术工人,因此从工作需要出发,开展了大量的职业教育培训活动。到了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工业发达,人口数量的大幅度增加,存在于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教育理念的冲突不断尖锐,为了改革师范教育,提高教师的教学相关能力,提出了以能力本位的教育模式。到了70年代经济萧条后,在人们普遍认为技能忠于知识的理念下,该教育模式被广泛应用到职业教育。美国的CBE(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的英文缩写)职业教育制度也就是以能力为基础或者说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制度,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培养学生从事相关职业所需具备的技能。
(三)英国的BTEC职业教育模式发展状况
BTEC(Business and Technology Education Council的英文缩写)是英国商业与技术教育委员会,是由商业教育委员会和技术教育委员会合并而成,是英国知名的职业资格授予机构之一。英国作为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工业革命后,第二产业发展迅猛,但是随着欧洲其他国家经济的崛起,其在工业领域的领导地位不断受到威胁,造成这样局面的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英国推崇精英教育,不重视职业教育。在这样的背景下,英国对原本精英教育进行改革,为了满足经济发展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要求,推行具有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特征的BTEC职业教育制度。
二、发达国家职业教育促进产业发展的国际经验借鉴
(一)以市场为导向实现教育就业的“零过渡”
德国在职业教育的方向上十分注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在人才培养方案设定上突出以就業为导向,结合社会所需要的岗位群设置专业课程,实现职业教育与就业间的“零过渡”。德国的职业教育院校还会根据学员的来源以及学员对职业培训的诉求、培养目标等进行综合性的教育,这样的教育方式在重视市场需求的同时还能够很好地照顾到不同学员之间不同的要求。同时,他们非常注重学员的就业情况,因此所教授的课程较偏重于职业知识技能的运用方面,合理地将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程度的同时还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针对实际岗位需求提供专业技能培训
在美国社会需求十分重视劳动者职业技能的专业性,因此美国的职业教育非常重视劳动者专业知识以及专门技能的教育,大多情况下都是根据劳动者的实际工作或是目标职业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的培训,通过多种教育方法提高职业教育的效果,帮助劳动者有效掌握职业所学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劳动者均可以通过参加职业培训的方式学习到职业所需的劳动技能,同时培训机构也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学员的学习计划并保证较高的就业率。这种细致且更为专业化培训的效果十分显著,能够帮助劳动者在短时间内掌握所需要的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同时这种方式也能够帮助职业教育行业得到很好的发展,并且使其发展呈现多样性。德国的职业教育在关注市场发展的同时会紧跟经济、产业、技术发展的趋势,随时调整自己的培养计划,在培养、提升学员工作技能、适应工作需求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加强校企合作实现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并行
英国重视校企合作,采用了一种灵活的教育方式,把学生的培养计划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学生从中学毕业以后先到企业工作一段时间,这一阶段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到自己将来的工作是什么样子的,需要掌握的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又有什么;第二阶段就是回到学校进行为期两到三年的职业培训,而这一阶段的目的是让学生打好基础,学习专业的职业知识与技能;第三阶段则是回到企业进行工作,在工作中不断地提升自身的职业能力,以及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同时,英国职业教育广泛推行具有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双特征的职业教育制度。普通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学习能力,而综合素质与学习能力的提高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职业技能的学习,反过来职业技能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普通教育所学,从而两者之间就能够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三、职业教育促进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立足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合理设置专业课程
职业教育要立足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结合产业结构变化,契合当地产业发展的需要,突出当地办学特色,而不能盲目地根据当前“热门专业”随意开设。职业院校在设置专业前应该积极邀请行业专家,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并组织本校教师开展市场调研,掌握当前地方产业结构的变化和岗位需求的变化,了解当地产业对人才的具体需求,同时结合学校的资源,打造优势专业以提升学校的竞争能力。此外,职业院校应紧跟经济社会发展设置专业,并且不断优化专业的结构,使得学生毕业后能够满足当地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实现职业教育与就业之间的“零过渡”。
(二)对接职业标准,开展课程内容改革
课程内容的设计应该结合企业一线工作岗位的具体需要,对接工作岗位的职业标准,结合地方产业特色,打造具有地方经济特色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同时,根据科技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岗位需求变化,及时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整,例如,在教材的选择上应该选择那些结合一线企业生产的实际的教材,校企之间也可合作开展教材编写以适应企业实际岗位的需要。此外,在课堂教学方面,学校可以通过引入微课、翻转课堂等多种创新化教学方式,创新教学内容,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来开展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能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三)加强校企合作,为产业发展注入活力
职业院校要加强与地方企业的合作,通过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等方式,发挥职业教育的作用。通过校企二元制教学方式,职业院校为企业的员工提供各式各样的职业培训和教育,不断提高企业员工的知识水平和管理能力。还可以通过订单班等方式,按不同企业岗位需求对学生进行培养,使其毕业后能真正满足企业不同岗位的需要。同时,通过校企合作将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通过工学交替,提高企业在职员工以及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水平,培养产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的技能人才,为经济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四、结语
总之,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德国、美国、英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极为重视职业教育,通过对职业教育进行改革和扶持,为本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技能型人才,推动了本国经济繁荣发展。因此学习它们可借鉴的经验意义重大。通过梳理德国、美国、英国等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职业教育促进产业发展可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当前我国的职业院校必须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的现状设置课程和专业,并根据企业岗位的职业标准安排教学内容,同时加强校企合作,为企业培养大批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才能为我国经济产业发展注入更多的活力。
参考文献:
[1]陈茜.德国双轨制职业教育对德国经济的影响及启示[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6.
[2]梁静锐.探讨美国职业教育促进产业发展的经驗及启示[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7(8):266-268.
[3]李惠华.英国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的发展、特点与启示[J].中国成人教育,2019(13):66-69.
[4]金英兰.沈阳市职业教育发展的国际经验借鉴及对策[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7(7):199.
[5]戴露.高等职业教育下深化益阳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路径[J].花炮科技与市场,2020(3):85,112.
编辑 张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