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升级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1-05-31 12:34王恒伟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7期
关键词:校企升级育人

王恒伟

[摘           要]  产业升级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高等职业教育要做好全面的回应。探讨产业升级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影响与诉求,从思维理念、实践模式、专业布局上分析面向产业升级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从优化人才培养的层次结构体系、推进校企合作双元育人、动态调整专业结构等方面纾解或应对产业升级下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关    键   词]  产业升级;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07-0014-02

在产业升级和高等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时代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要积极主动地面对和回应产业升级的诉求,全面梳理和诊断产业升级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新诉求、新标准以及自身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进而给出相应的纾解对策,是摆在当前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面前的重大时代使命和课题。

一、产业升级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

产业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出发点,培养产业需求及发展升级需求的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定位与取向,同时产业发展的动态和升级需求会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带来全方位的影响和变革。

(一)产业升级的新特征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理念的调整

我国的产业升级具有自身的趋势与特征,主要表现为:产业体系上农业、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三者协同发展;生成方式上低碳、环保、智能化、网络化;各产业间相互融合,交叉融合发展,产业界限模糊;产业圈中大中型企业为主导、中小企业辅助协同;科技是产业体系演变和变革的原动力。要致力于实现具有上述趋势和特征的产业升级,就必须有大量的人才资源和智力资本作为储备,而作为面向产业办学的高等职业教育责无旁贷,为此需要在全面把脉产业升级趋势与特征的基础上,重新调整人才培养理念,重构人才培养方案体系,面向产业升级提供符合需求的人才。

(二)产业升级的智能化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

智能化是产业升级的重要特征之一,這也是生产方式从传统生产制造向现代化升级的重要标志,在智能化生产方式下,智能化手段和人工智能普遍地应用到劳动强度大、重复操作的岗位,传统的批量化、标准化生产向定制化、个性化转变,生产设备、生产数据、生产过程等实现了物联化、可视化和透明化,决策、管理、物流、研发等实现了智能化。为此,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从原来面向传统流水线生产方式的专才型人才培养向面向智能化生产方式的复合型人才培养转变,既要注重人才培养的普遍适用性,又要注重人才培养的个性化调适。

(三)产业升级的科技性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层次的提升

科技是推动产业升级的源动力,同时也是产业升级的重要标识,产业升级意味着大量的科技含量较低的产业部门或业态在科技革命的支持下向高科技含量的产业部门或业态转变,科技水平是21世纪新兴产业的核心优势和竞争力,也是新一代制造业参与国际竞争和取得优势的关键所在。为此,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普通技能技术型人才的同时,也要大力发展本科、研究生等高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高层次的产业升级需求的人才。

二、产业升级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思维理念上缺乏一贯性,不利于人才的持续成长

产业升级下生产技术、工艺、设备及管理的复杂性、技术性都有所提升,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谙熟现代生产系统,又要具有精湛的技能技术,然而这种复合型人才的数量根本无法有效地满足产业升级的需求,来自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通常在操作技能技术方面比较优秀,但缺乏过硬的理论知识储备,而本科教育的人才通常有较好的理论知识涵养,但实践操作技能有所欠缺。这种尴尬的境况深刻地反映了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不同学制之间缺乏整合的现实,揭示了在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思维理念上缺乏一贯性,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等层次的教育缺乏有机地衔接和关联,中职、高职学生的本科教育机会和渠道不多、不畅通,不利于人才的持续成长和职业能力的持续增长,同时也导致高等职业教育人才供给侧出现了结构性问题,一般性人才过剩、高层次人才不足。

(二)实践模式上缺乏协同性,不利于人才的全面发展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方案指出,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要走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的道路,这既是产业升级的需求,也是技能技术复合型人才成长的内在要求。然而实际上校企双元育人人才培养模式在实践中缺乏协同性,周期长、人才留不住等问题困扰和制约了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和兴趣,导致不少企业在校企双元育人的合作和参与中难以深入,多流于形式,在人才标准制定、教学资源开发、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许多重要的人才联合培养领域的合作成效也很有限。由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中存在的多种障碍和困扰因素迟迟得不到有效纾解,一方火热、一方缺乏兴致的局面还没有得到根本改观,使得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专业教学与生产实践的衔接缺乏足够的深度与力度,学生实习实训中很难触及和进入企业的关键核心技术岗位与职业情景,同时对学生的实习实训缺乏统一的考核评价标准,这样导致学生不能就专业技术问题通过企业实习实训来进行经验习得与积累。

(三)专业布局上缺乏合理性,不利于人才的产业对接

随着产业升级步伐的不断加快,我国事实上已经迈入了后工业化阶段,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增加,整个产业结构的知识技术密集型特征逐步显现,传统工作岗位逐步减少、消亡,新的职业、新的生产方式、新的商业模式不断涌现。基于这种变化,高等职业教育应该积极面对并给予正确的回应,自觉地对人才培养的专业布局和结构进行调整,以满足产业升级对人才需求的变化,然而不幸的是,相关资料显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专业布局上与产业升级、新兴产业相对接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建设还基本处于初始化阶段,诸如新材料、高端仪器仪表、新能源、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需要的专业严重不足,而同时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存在较大的就业压力,这种不合理的专业布局不利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的对接。

三、产业升级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一)健全优化和贯通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层次结构体系

产业升级需求跨学科、跨领域,既有扎实理论知识又有高水平技能技术等的复合型人才,这要求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必须在学历层次结构和职业技能技术等方面做好应对。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清醒地意识到了这一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即进一步提升中职教育发展水平,推进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开展本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试点,尝试探索专业学位研究生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从而健全优化和贯通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层次结构体系,实现各层次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整合,构建畅通连贯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成长渠道,以解决产业升级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把发展中职教育作为我国多层次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的基础,使中职教育覆盖初高中毕业未升学学生、下岗待岗职工、返乡农民、退役军人等群体,并联合各级中学开展职业启蒙教育;将发展高职教育作为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等高素质复合型技能技术人才的重要方式,将服务面向重点放在支持中小企业技术研发与产品服务升级上,在一些重点产业领域,加强中高职贯通的人才培养规模;开展本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试点,尝试探索研究生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畅通技能技术复合型人才的成长渠道,完善学历教育。

(二)全面推进和深化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实现双元育人

产业升级下,各产业跨界融合、交叉发展,产业界限日趋模糊,这客观上要求通过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增强行业企业与职业院校之间在人才培养上的协同性,全面提升人才的專业文化素质与职业技术技能。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是深化产教融合实现校企双元育人的重要尝试和有效途径,通过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实现了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在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效果评估等多个维度和领域的全面深层次合作,有助于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对接,有效发挥了校企双方各自的资源优势。

在国家框架层面构建专业教学标准体系与学习成果认证体系是实现校企双元育人、实施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它是规范校企双元育人和提升学徒制度实施质量的重要考核评价方法,有助于规范校企合作和学徒制度中的相关问题、做法和流程,构建科学合理的师徒关系,同时引入行业协会的监管和督查职能,帮助行业企业、职业院校、师傅、学徒等各主体间在对称透明的信息状态下构建信任承诺机制,促进技术创新和积累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中进行。

(三)基于产业升级需求调整专业结构

产业是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的基本取向与定位,产业升级及其需求自然也就成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及其专业设置、结构调整的基本依据,要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有效精准衔接,就必须提升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之间的协同度。由于产业升级是一个动态的连续性过程,而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有其特定的规律,周期性长、资源投入多、弹性相对较低,这就要求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专业结构必须基于产业升级需求进行动态精准而又富有前瞻性的调整。

产业升级的不同阶段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需求也是各异的,因此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要精准清晰地把握产业升级的阶段特征和需求,全面把握产业升级所处阶段对职业结构和工作岗位的影响,并将其转化为人才培养的目标、方向、标准与要求,据此调整专业定位与结构,提升人才培养的职业岗位匹配度。

参考文献:

[1]李俊英,胡建.产业体系调整布局下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12):97-101.

[2]林君焕,李金国,杨莎莎,等.产业学院视域下专业建设范式的创新研究与实践:以台州职业技术学院中德学院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29):15-22.

[3]李春鹏,黄玉强.基于产业发展的广西中等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分析及优化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9(18):36-41.

编辑 张 慧

猜你喜欢
校企升级育人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字词升级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
第九章 升级!我的宠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