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桂英
(朝阳市建平县医院妇产科,辽宁 朝阳 122400)
米非司酮是一种合成类固醇的抗孕激素药物,具有与炔诺酮相似的化学结构,对孕激素受体和雌激素受体均有高度的亲和力,通过与孕激素受体结合而发挥对孕激素的拮抗作用,无孕激素、雌激素和抗雌激素活性[1-2]。临床常用于终止早期妊娠,具有不良反应少、痛苦小、效果确切等特点。近年来,该药物已被广泛应用于子宫内膜异位、腺肌症、卵巢癌、宫颈癌、紧急避孕、子宫异常出血等疾病的临床治疗中[3-4]。本研究旨在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妇科疾病的临床效果。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7年7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113例妇科疾病患者。年龄21~69岁,平均(33.79±3.53)岁;子宫肌瘤39例,终止妊娠21例,紧急避孕14例,妇科恶性肿瘤13例,子宫内膜异位症11例,异常子宫出血10例,其他妇科疾病5例。
1.2 方法 ①子宫肌瘤:保守治疗者,每日口服米非司酮12.5 mg,以40 d为1个疗程,根据患者的病情调整治疗周期。②终止妊娠:妊娠时间<49 d者,25 mg/次,每日2次,连续治疗3 d;妊娠中期,50 mg/d,25 mg/次,每日2次,2 d后剂量增至300 mg,每日3次;妊娠晚期,50 mg/次,每隔12 h服用1次,连续用3次,用药第2日服用0.5 mg米索前列醇。③紧急避孕:在正常避孕失败的3 d内服用米非司酮25 mg,12 h后服用50 mg。④妇科恶性肿瘤:米非司酮作为辅助用药。⑤子宫内膜异位症:米非司酮口服,每日12.5 mg,持续用药3~6个月。⑥异位子宫出血:米非司酮口服,12.5 mg/d,每日1次,持续用药3~6个月。⑦其他疾病患者:根据患者情况用药。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效果由高到低为终止妊娠、紧急避孕、子宫内膜异位症、异常子宫出血、子宫肌瘤、其他妇科疾病、妇科恶性肿瘤,分别占95.24%、92.86%、90.91%、88.89%、87.18%、83.33%、61.54%。见表1。
表1 米非司酮对各类妇科疾病的治疗效果分析
3.1 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的生长依赖雌激素和孕激素。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作用机制在于通过竞争性与孕酮受体结合,导致其结构发生改变,影响孕酮受体与孕酮的结合,抑制其效应因子的转录和激活,影响孕激素受体蛋白质生成,从而发挥拮抗孕酮的作用,并使孕激素分泌受抑制,进而抑制子宫肌瘤的生长,并导致其凋亡[5]。米非司酮可明显缩小子宫肌瘤患者的肌瘤体积,改善其月经出血量,进而提高生活质量。对子宫肌瘤患者采用米非司酮治疗6个月后,患者的肌瘤体积明显减小,疼痛程度缓解,出血量减少[6]。由此可见,米非司酮可有效抑制子宫肌瘤的生长,其作用机制与该药物可拮抗孕激素受体及下调细胞增殖的表皮生长因子的表达量有关。本研究中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有效率为87.18%,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6]。
3.2 终止妊娠 米非司酮是终止妊娠的常用药物,其作用已经得到临床证实。其作用机制与其抗孕酮作用有关,该药物通过与孕酮受体和糖皮质激素受体结合,抑制黄体酮与子宫内膜孕酮受体结合,引起妊娠绒毛组织和蜕膜组织性质变化,并导致内源性前列腺素分泌增加,黄体生成素水平降低,使黄体溶解,导致依靠其生长的胚囊停止发育[7]。该药物可软化宫颈、促进其扩张、缩短产程,且不良反应少,对患者损伤小,安全性较高,不仅被临床广泛应用于早期终止妊娠,而且在中期引产中也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本研究中终止妊娠有效率达到95.24%,高于文献报道的88.89%[2]。
3.3 紧急避孕 米非司酮的服用时间不同其结果亦不同。在卵泡期应用,通过抑制促性腺激素和卵巢的作用推迟或抑制排卵;在黄体早期应用,可促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凋亡;在黄体期后应用,利于改变子宫内膜的接受性和胚胎植入,使子宫内膜的发育受阻;在受精后应用,可阻碍子宫内膜的发育。米非司酮可减少子宫血流量,使子宫内膜变薄和腺体分泌减少,从而延缓内膜成熟,起到紧急避孕的作用[8]。在无保护性性生活后72 h内服用该药物,可起到高效的避孕效果,且不良反应少。本组14例紧急避孕者,成功率达到92.86%。用药后,有1例月经推迟,未特殊处理,月经周期自行恢复。由此提示,米非司酮具有较好的紧急避孕效果。
3.4 恶性肿瘤 孕激素拮抗剂在卵巢癌、子宫内膜癌等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效果。米非司酮对肿瘤细胞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并可促进其向终末分化,诱导细胞凋亡。在此过程中,该药物与孕激素具有协同作用,还可使肿瘤多药耐药性逆转。米非司酮对糖皮质激素有拮抗作用,而后者通过诱导细胞因子表达而促进肿瘤细胞生长。在女性生殖系统肿瘤中,卵巢癌的病死率最高,5年生存率低于30%。体外研究发现,米非司酮对不同遗传背景的卵巢癌细胞株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且小剂量的米非司酮对小鼠移植性卵巢癌有效。考虑可能与米非司酮能促进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2与其抑制剂p21cip1和p27kip1的结合,使核蛋白依赖性激酶2/细胞周期素E复合物的活性降低,从而使蛋白依赖性激酶2的活性降低[9]。此外,去掉药物作用后细胞周期即能恢复,但超剂量的抗孕激素又会导致卵巢癌细胞凋亡。米非司酮还能增加卵巢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并使其耐药性降低。有研究发现[10],卵巢癌症患者经米非司酮治疗4周后,有26.5%的患者癌抗原125水平降低,且其肿瘤体积减少>50%。本研究中米非司酮对恶性肿瘤的有效率为61.54%。总之,米非司酮治疗妇科恶性肿瘤有较好的效果,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
3.5 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不孕不育的重要原因,不孕率可达到30%~40%,临床表现为痛经、经量增多等。米司非酮通过与受体相结合,阻断孕酮,对卵巢功能产生抑制,并抑制卵泡生成激素和黄体生成激素的分泌,阻止卵泡发育,导致异位子宫内膜萎缩。该药物还可直接作用于异位内膜,使其增生、生长速度受抑制,并促进其促进组织结构重建,导致退化、凋亡。米司非酮可抑制子宫内膜异位患者的卵泡发育,降低雌激素水平,使子宫内膜发育受阻,导致闭经。在停用后,月经即可在短时间内恢复利于患者妊娠。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采用米非司酮治疗的有效率达到97.73%[3],予以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米非司酮治疗后,患者卵巢窦卵泡个数明显增加,卵巢囊肿明显缩小,疼痛程度明显减轻,但不影响卵巢激素。其机制与异位内膜血管表皮、内皮等生长因子的表达,使蛋白合成受阻有关。本研究中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有效率达90.91%,提示该药物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中的有效性。
3.6 子宫异常出血 子宫异常出血是育龄期妇女常见的疾病,多是由于内分泌紊乱导致雌激素水平的剧烈波动所引起。米非司酮可调节机体的雌激素水平,从而减少由此导致的子宫异常出血。米非司酮能改善子宫组织结构,减少子宫体积及重量,并使子宫卵泡发育受抑制,促进残余卵泡凋亡,从而达到治疗子宫异常出血的目的。本研究中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异常出血的有效率为88.89%,获得了较为理想的临床效果。
米非司酮是目前唯一进行大规模临床试验的孕激素拮抗剂,具有拮抗孕酮、降低雌激素水平、抑制细胞增殖分化等作用,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异常出血等增殖性疾病及卵巢癌、宫颈癌等恶性病变中均具有较好的作用。采用米非司酮治疗妇科疾病患者的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