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小妹的“丑小瓜”

2021-05-31 01:41孟佳
农产品市场周刊 2021年19期
关键词:小瓜瓜农哈密瓜

孟佳

在云南省富源县后所镇小冲村的种植基地里,一位瘦高个、大眼睛的年轻女孩正在大棚里劳作。“这就是我的瓜田。”她操着一口台湾腔说。

这位“瓜农”名叫陈慧玲,来自台湾苗栗,2017年大学毕业后来到云南,“投奔”父亲陈政沼。

陈政沼是农业技术人员,已在大陆耕耘20余年。七八年前,他来到云南,发现这里气候适宜、资源丰富,却缺少先进的农业技术。于是,他决定留下来,在云南扎根发展事业。

一开始,陈慧玲只是想看看爸爸在大陆的生活,没想到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她发现自己“蛮喜欢这里,就一直留到了现在”。“我想传承父亲在农业这方面的匠心精神。”她说。

父女俩尝试将台湾的哈密瓜引进云南,与当地自然条件结合,研发新品种哈密瓜。在政府支持下,2020年初,富源种植基地建成。“基礎设施由政府出资近400万建设,帮助我们降低了刚起步的投入风险和负担。”陈慧玲说。

据介绍,2019年5月,云南省出台了惠台“75条措施”,涉及经贸合作、文化交流以及方便台胞学习、就业、创业、生活等内容,为台商到云南投资发展提供更多机遇,为台企开拓南亚东南亚市场创造更多商机。

在多次尝试后,2020年8月,第一批哈密瓜成功挂果。由于遵循自然农法,结出的瓜表面有小虫叮咬的痕迹,“颜值”不高,但品质不受影响。

“因为瓜太丑还闹了一出笑话。”陈慧玲说,“我把种出的瓜送给朋友品尝,他没看出是水果,以为是用来做菜的小瓜,就煮来吃。”

为此,陈慧玲一度十分苦恼,担心哈密瓜卖相不好影响销售。思前想后,她决定把“丑”作为瓜的特色卖点,将哈密瓜命名为“丑小瓜”,让它“素颜出道”。“毕竟味道才是最重要的,应该会受市场青睐。”她说。

“丑小瓜”一上市,就引起众多消费者的兴趣:样貌有辨识度,名字也简单好记。“又甜又脆,很好吃!”“口感好!”尝过后,许多人赞不绝口。

陈慧玲介绍,“丑小瓜”生长周期3个月,每年可种植3到4季,既能保证瓜的品质,又能做到反季节供食。

小冲村党总支书记周云粉讲起“丑小瓜”给小冲村带来的变化,连连称赞:“2018年以前,我们村集体收入单一,村民收入低。如今,通过招商引资、政府扶持,村民生活越过越好了。”

据他介绍,村民原先主要靠种植水稻为生,每亩地每年只能挣几百元。而种植“丑小瓜”后,小冲村村民每年不仅有700元一亩的土地租金收入,按每年20元递增,而且如果在种植基地工作,每人每日还有60到70元的劳务收入。

在大棚里,陈慧玲与瓜农交流着种植方法,询问着“丑小瓜”的生长情况。瓜农们很喜欢这位甜美爱笑的台湾女孩,平时还会邀请她一同用餐,给她送些农特产品。

时间久了,陈慧玲渐渐适应了当地的生活,甚至回到台湾还会有些不习惯。“台湾吃辣比较少,我回去的时候,总觉得食物里少了点味道,还要特意加些辣椒。”她说,“在大陆的生活没什么隔阂,我还学会了几句云南话。”

通过细心总结经验,陈慧玲在此前的种植方法上,又有了进一步提升。今年的盛果期刚刚到来,“品质比去年更好,已经供不应求了”,她说,50吨“丑小瓜”已销售一空,她还预留了几个瓜棚供游客采摘体验。

未来,陈慧玲计划引进精加工技术,将产业链延伸。“父亲主要以技术背景见长,而我更重视农业的多元化发展。”她希望农产品有更大附加值,她参与设计的“丑小瓜”文创产品正在制作中,有望近期面世。

陈慧玲认为,对台湾青年来说,大陆是一个值得勇闯的“创业雨林”。“这里除了有更大发展空间外,在各领域都有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的地方。欢迎热血有才的台湾年轻人跨海筑梦!”

猜你喜欢
小瓜瓜农哈密瓜
瓜农春管忙 错峰上市“抢”市场
不负缘起缘灭
我最喜欢吃哈密瓜
我最喜欢吃哈密瓜
哈密瓜:乡间蜜罐
一幅漫画概括你的2016
玉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