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和花生

2021-05-30 10:48王树贵
家庭百事通 2021年10期
关键词:老妇小姑数码相机

王树贵

先生喜欢用镜頭捕捉美的瞬间,定格成永恒的画面。早些年我家的照片是用竹篓存的。这两年,他的“武器”越用越先进,从摄像机到数码相机,全是进口产品。日日生活在忙碌和喧嚣中,心就有些浮躁不安,这些小插曲好歹也能让我开心一刻。我渐渐成了先生作品的鉴赏者、拍摄的合作者。

有一阵子,我们特别喜欢回先生老家。每次回去,必带数码相机。我们一路走一路拍:歇脚的啄木鸟,牛背上的白鹭,迎风的狗尾巴草,火红的山辣椒……我俩抢着拍,不为别的,只为开心。回到家,我们更在庄子里、田埂上乱窜,给玩耍的孩子拍,给忙碌的村民拍,给长寿的老人拍,给爱美的小媳妇拍。

乡里人拍照的机会不多,除非遇到一些特殊的时刻,比如孩子的生日,比如在外地工作的人想家想得厉害,想家里人寄张照片过去,那家里人得去镇上照相馆。一张底片洗两张五寸照片,要八元钱,一般人谁舍得?

乡里人觉得数码相机真神奇,眨眼工夫就能看到刚才的自己,还不用胶卷。于是你喊我看,我喊你拍,人越聚越多。我们每次回去都能拍四五十张。下次回老家,把洗好的照片给他们带上,人人笑得合不拢嘴。许多人拿了照片不忘问一声:“冲洗要不少钱吧?这么多张呢。”我们说:“难得的。又不天天拍,玩儿呢。”四五十元的冲洗费,我俩少在外吃一顿就成了。乡里乡亲的,这点情分还是有的。

这个小庄子里的大人、孩子我们都拍过,有一家给我的印象极深。

那天,我们和小姑在塘边蒲丛里选景。小姑跟田边割草的老妇人打招呼,得知她家添了小孙子,快过百日了。小姑说:“赶巧,让我弟弟给孩子拍张照片做个纪念。”老妇人看着手里空空的我们,以为小姑在开玩笑。小姑又重复一遍,先生从口袋里把火柴盒大小的相机摸了出来,老妇人才相信,乐呵呵地把我们往家里带。

老妇人家是真正的家徒四壁。我们远远地就看见一个年轻媳妇坐在门边喂孩子奶。她听不懂我们的话,老妇人比划着告诉她快给孩子收拾一下,拍照片了。媳妇抱着孩子进了房间,不一会儿就出来了,孩子换了身红毛衣,很鲜亮。媳妇身上的衣襟也理得齐齐整整,头发还有梳子滑过的痕迹。

孩子的照片拍好后,先生把相机递给媳妇看。红毛衣衬托下,孩子灵动、可爱,媳妇一看就乐了,要求再来一张母子合影。老妇人拦着媳妇,我们都说没事。老妇人就由她了,接着去拉扯孙子裤脚,把孙子有点招风的耳朵压压平。

从老妇人家出来,小姑告诉我,老妇人命苦,三个儿子里就这一房儿媳齐全,还添了长房孙子。我眼前老晃动着那个稚气的媳妇哺乳的影子,甩都甩不掉。

我们到家刚准备吃饭,老妇人拎着一袋花生赶来了,感谢的话说了很多,我们都不好意思搭茬。她说花生是家里种的,不值钱,送来给我女儿吃。

我知道花生的生长过程,点种、施肥,开花后撒土压花,收花生时,先挖出,再洗净,后暴晒,最后进仓。此刻我手里正塞着这样一袋花生。

老妇人小心翼翼地问:“能洗几张啊?”我没多考虑,说:“拍一张洗一张。”老妇人又说:“孩子的爸爸在外地打工,想孩子,又不能常回。媳妇来两年了,手头不宽裕,一直没能回趟娘家,我这当婆婆的心里觉得对不住人家,想寄张照片,也好让媳妇娘家人看看外孙的模样。”我明白了,忙说:“一定给你多洗几张,不费事的。”

老妇人千恩万谢地走了,我手里那袋花生沉甸甸的。

猜你喜欢
老妇小姑数码相机
班上来了“大姑”“小姑”
这个“数码相机”不一般,全球最大
小姑家的鹦鹉
老妇干陈秀琴和她的伙伴们
小姑脸红了
为什么数码相机不用胶卷也能照相
《圣母子》和《老妇》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数码相机 手机 笔记本电脑
如何才能安全过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