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眠芳草间
晓诗把茶几上的花瓶往中间摆了摆,又向室内巡视一遍,确定没有什么影响视觉美的不妥之处,这才放心地坐到沙发上。她顺手拿起一本书,还没来得及翻开,就听到“笃笃笃”的敲门声。她马上走过去,把门打开,是陌生的一男一女。
晓诗研究生毕业后留在L市打拼四年,两年前在父母的帮助下买了这套两居室。她本来打算在这座城市站稳脚跟就把父母接来,没想到公司不景气,收入和以前相比直线下滑。本来这种情况坚持一下也能过去,可祸不单行,父亲打来电话,说她母亲这段时间咳嗽不止,吃了药也不见好转,希望她能回去看看。晓诗知道如果不是十分严重,父亲不会打电话。
她心急火燎赶回千里之外的家中,才知母亲患了肺癌,父亲瞒着母亲也瞒着她。晓诗看着住在医院的母亲,以前穿着合体的衣服现在在身上直晃荡,心里不由一酸,眼泪就下来了。母亲说:“你哭什么呀,人吃五谷杂粮,谁能保证不生病?”晓诗就抹一把眼泪说:“你说的是,咱们加把劲,治好了赶紧出院。”
回到家,晓诗和父亲说,她要辞了工作回家乡,一来可以陪母亲,二来把L市的房子卖了,也能筹出钱给母亲治病。父亲不同意,晓诗说:“我知道你们给我买房,把家底都掏干净了。我不仅是为了妈妈,也为了你。你就我这么一个女儿,马上七十岁了,身边没个人我怎能放心?”
晓诗返回L市,写好了辞职报告,又到网上把房子挂了出去。她所在的小区位置好,出门向东三四百米就是公园,向南走不远又是大马路,公交地铁四通八达。所以她的售房信息一发布,来看房的人接连不断,今天这对男女就是之前约的两个客户。他俩互相不认识,刚好时间约在了一起。
男士一米八左右的个头,皮肤微黑,说不出五官如何好看,但搭配在一起,倒挺有男人味。晓诗瞄了他一眼就把目光移开,陪着他们把客厅、厨房、两个卧室逐一走遍,耳边全是女士呜里哇啦的说话声。男士倒是不声不响,四下转够了,才问晓诗为什么卖房。晓诗说要回老家,留着无用。男士对这房没有说满意还是不满意,接了个电话说有事要先走。女士又转了一圈,也走了。晓诗关上房门,心中一阵怅然,想想住了四年的房子,被人看来看去,终归是要易主了,隐隐有些不舍。
晓诗想到外面走走,顺路去超市买点东西。她拎起包刚要出门,就听到手机振铃,心里不由得一紧,怕是父亲那边有什么不好的消息。电话显示的是陌生号码,接听后却是那个客户:“我是刚才到你家看房的那位,你如果不介意,我们去附近的咖啡厅聊聊。”晓诗稍一犹豫,又想不过是谈房子,且在大庭广众之下,没有什么不安全,就答应他马上下楼。
男士果然在离门岗不远的地方等她。两个人到咖啡厅坐定,边喝边聊了起来。男士自我介绍:“我姓余,余额不足的余。”晓詩就笑了,说:“姓余的名人多,余光中、余秋雨,两位作家都是我喜欢的。”余说:“这两个人的作品我也百读不厌,尤其是余光中的《乡愁》,烂熟于心。”晓诗问他:“你刚刚才走,怎么又回来了?”余说:“其实电话只是借口,那位女士嗓门有点高,我想找个安静的地方和你聊聊。”晓诗就笑了,颇有同感。
晓诗说了自己为什么卖房,余感叹道:“人到老年,生病是正常现象,遇到什么就面对什么。”又忽然想起什么似的说道:“你辞职了?”晓诗说暂时还没有。余说:“你还真是个孝顺的女儿,不过事缓则圆,有些事急不得。”接着又说道:“我刚拿到聘书,从D市过来,到LN大学任教,就想买个装修好的房子,先安顿下来。”晓诗说:“你去的正是我读研的学校,这真巧啊。”又说房子90多平方米,三口之家住进去应该够用。余就说:“当然够用,我现在还是单身。”晓诗的心不禁一动。余向晓诗询问房子的底价,晓诗委婉地表达自己挂出的价格和同类房子相比一点都不高。余点点头,就不再说房价的事了。要走时,余说可不可以加个微信,晓诗痛快地答应了。
晓诗独自在街上走着。城市的繁华,她好像刚刚才注意到。城市发展得太快了,来这里十多年,一些很熟悉的地方,周围忽然起了几座大楼,再要去找,总怀疑走错了地方。加上这些年读书工作,每一天都安排得密不透风,很少这样漫无目的地在街上闲逛。
晓诗从小到大,一直上进,父母管教很严,她也把进名校当作奋斗目标。目标逐一实现,她却感到一切不过如此。她把美好年华锁进书桌,错过了谈婚论嫁的最佳年龄。她不研究珠宝,也不眼红女同事的包包,从不在假期去旅游景点打卡。她在红尘滚滚中急流勇退,如一个居士。父母着急她的婚事,她却连最初的恋爱都不愿尝试。一个人的日子自由安逸,平平静静地下去也不错。可是如今母亲重病,父亲又一天天老去,这让她感到肩上忽然有了沉重的担子。余的出现让她隐隐有些心动。可转念一想,她又有些瞧不起自己,什么都不了解就往那上面想,心急也不能这样吧?
接下来两天,又有两位客户看房。有一个客户很直接,让晓诗稍稍让一点,他马上一次性付款买房。晓诗心动了,可忽然又想到了余。她咬住原价不松口,客户见谈不拢便扭头走人。其实那个人出的价是晓诗能接受的,但她隐隐感到余会买这房,而且这房卖给他,让他来住她才踏实。
晚上,晓诗站在大飘窗前,看着隔湖相望影影绰绰的市政办公大楼,心里百感交集。两年前买这房时,这里还属于城市边缘。买完不到半年,就传出市政府要迁至城南的消息,于是房价一路高歌,几近翻番。随着市政大楼落成,周围配套设施完善,原来的水塘也变成了湿地公园。这是个宜居的好位置,如果没有家里的意外,她绝不会想到卖了它。
晓诗正出神,电话又响了,是余打来的。他直截了当地告诉晓诗,决定按她出的价买下这房,这两天去学校办手续加之筹款,有点忙。他让晓诗给他一个银行卡号,预付定金用。又说晓诗可以不必急着腾房,等他有时间了,再办理过户手续,他现在暂时住在学校。
晓诗有点感动了。萍水相逢,难得遇到一个体己人,就打个电话过去,表示感激以及她会很快搬离。电话那边的余说:“你不用着急,学校的住宿条件很好,大可不必弄得匆匆忙忙。”当晓诗的账户里出现那笔定金时,她的眼睛有点潮湿。晓诗给父亲转回去,又得知母亲病情平稳,情绪顿时安定下来,脚下也轻快了许多。
通过微信,晓诗和余不断联系,渐渐知道了他的一些情况。余的前妻原在一家药企做研发,出国后在外定居,已和他离婚。余不愿继续生活在D市,这才接受了LN大学的聘请,来到L市。晓诗对父母的孝顺让他想到了前妻。前妻也是独女,母亲早逝,老父已年过八旬。她不顾及老父的感受,执意远渡重洋去追求自己的梦想。晓诗与她真有天壤之别。在一点点的了解中,余欣赏晓诗,晓诗对余有了依赖。余生烟火,已在波澜不惊中开始。
后来余把房款打给晓诗,并对她说:“你把二老接来吧,大城市的医院总是好一些。”晓诗说:“这房子是你买下的,过户手续总是要办的。”余说:“就当是我的彩礼了,省下一笔过户费,我们去度假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