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相对论 离离
2015年4月,国家颁布提速降费政策。原本依靠话费网费赚得盆满钵满的三大运营商只好摸摸鼻子,多次降低移动语音、数据流量和宽带业务资费,使得资费水平大幅下降。
以流量单价为例,2015年移动数据流量单价为91.8元/G,而后单价连年降低。到2019年6月,流量单价已低至5.6元/G。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流量收入逐渐取代语音收入,成为运营商主要收入来源。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让传输速度及设备性能持续提高,使得用户数量急剧增长;加上流量费用连年下降,移动数据的用户使用量虽不断提升,话费支出却随之减少。
提速降费对于用户而言是一大福音,但也大幅影响了运营商的收入。用户流量的增长无法弥补“断崖式”下降的流量单价所带来的营收及利润增速下降。2019上半年,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营收增速分别降低了0.61%、1.32%和2.78%;从净利润情况看,除了中国联通净利润提升,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净利润增速均有所下降,中国移动则在2019上半年首次出现净利润下滑。
运营商在响应政策要求,不断加强技术、改善服务的同时,面对网络运营成本及人工成本的逐年提升和基础业务价值的持续下降,也不禁开始担忧自身的发展。
于是,三大运营商开始尝试不同的业务模式。中国联通首先瞄准了近年来迅速崛起、如日中天的互联网公司,推出腾讯大王卡等一系列互联网定向不限量的流量套餐与网卡,开启跨界融合的新路径。
虽然新的业务形态曾为中国联通“收割”了一大波年轻用户,但中国联通很快发现,这种模式无法独享BAT所有内容资源。尝到甜头的互联网公司们见利而为,不但与中国联通合作,也以完全开放的态度欢迎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的加盟。
再者,定向流量服务主要是依靠互联网公司提供的游戏、视频影集等内容产品来吸引用户购买流量,从而创造收入,仍是属于传统的流量经营。真正让用户产生黏性的并非价格和品质大同小异的网络流量,而是内容产品。因此,定向流量服务的最大受益者,其实是获得音乐、游戏、阅读等方面收入的互联网内容平台,而非随时可替换的运营商。在三大运营商都推出定向流量服务后,原本就严峻的流量资费竞争反而变得更加惨烈。
在这种模式下,互联网公司赚得盆满钵满、而为之引流的运营商流量却增长缓慢。对于原本想通过内容产品吸引客户,创造流量收入的运营商们,似乎是为他人做了嫁衣。
想要跳出单纯比拼流量销售的低层面竞争,运营商就必须找寻新的盈利点。国外一些运营公司就曾尝试内容制作与经营等业务并取得了成功,借由创造出独特的内容产品,依靠差异化内容的有偿消费增加盈利点,同时吸引流量,一举数得。如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就是靠大手笔的收购,硬生生把自己从运营商变成现今全球最大的娱乐传媒公司之一。
二从国外运营商转型的案例可见,“通道+服务”的结合对运营商转型效果显著。Verizon和德国电信在技术优势上开拓独占内容,形成差异化产品,并从中挖掘增值服务。利用运营商的渠道优势也能为内容发布提供平台和途径。两者的结合,无论在传统业务的巩固还是新兴领域的盈利创新方面都意义重大。
现今,恰逢5G网络时代的风口,突显了运营商的技术优势,加上国外同行成功的差异化产品设计与增值服务,为困境之中的本土运营商指出了一条明路。
三大运营商中,最早发力于内容转型的应是中国移动。
不同于外国同行的“买买买战术”,中国移动选择“自己动手”搭建内容平台,成立了咪咕文化科技有限公司,专门负责音乐、视频、阅读、游戏和动漫等五大数字内容运营。
2018年,中国移动高价买下世界杯足球赛直播版权,成为中央电视台世界杯新媒体及电信传输渠道指定官方合作伙伴。以“内容+权益+大流量套餐”为卖点,用精品内容吸引大量消费者。用户可以通过《咪咕视频》客户端和“魔百和”机顶盒,用手机、电脑、电视收看64场世界杯赛事直播和点播的高清内容,通过采用AI、大数据等新科技,让广大用户体验AI直播、多视角观看以及同时观看多屏等功能。据官方统计,世界杯开赛以来,每天都有一亿以上的用户通过《咪咕视频》观看比赛,决赛日更是创下两亿人次的观看记录。
咪咕汇与世界杯的合作,可说是运营商内容经营的一次成功探索。除了每年固定举办音乐盛典,咪咕汇还与苏宁体育合作开启英超、西甲、法甲、德甲、意甲、中超等赛事转播业务,并与NBA官方签约开展深度合作。近日,咪咕汇与中央电视台签约,成为奥运会、欧洲杯、冬奥会、世界杯等赛事转播合作伙伴。
面对来势汹汹的中国移动,中国联通成立了面向消费互联网领域的联通在线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分别通过机顶盒沃TV和《沃门户》APP,提供视频、音乐、阅读、游戏、教育等服务,提供一点接入、全网服务的应用及产品。
在家庭固网宽带中,竞争优势较为明显的中国电信,则是与广电集团合作推出中國电信天翼高清iTV。为用户提供电视节目直播、点播、回看及互动综合服务,包含各类视频、音频、信息、游戏等数字化内容,并引入爱奇艺、优酷和腾讯视频等互联网平台内容资源。
即便三大运营商都已开启“内容创收”模式,但与国外同行“捡现成”的直接并购不同,除了中国移动选择尝试自创内容平台和产品,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主要还是依靠购买现有的影视娱乐内容产品来创收引流。这样虽然避开了并购内容生产商带来的负债增加和企业水土不服的风险,却依然存在无法独享内容的问题。
目前,中国视频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稳居行业前三,逐步向寡头垄断的方向发展。而影响用户黏性的优质内容生产则需要依靠大量且持续的资金投入,如2019年,“爱优腾”(爱奇艺、优酷和腾讯视频)视频网站的年度内容预算将近700亿元,若非背靠BAT“金主爸爸”,根本“玩不起”内容自创。
如一年一度的咪咕汇音乐盛典只是一个数字化音乐颁奖典礼,节目本身没有太特别的内容和创新。观众的多寡基本上由参演的明星“咖位”来决定,而顶流明星的出场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投入。
面对这样的局势,中国移动选择“四两拨千斤”,通过5G技术将用户的注意力从节目本身转移到观看体验上,弥补内容的短板,并探索“流量+内容+权益”的营销模式。88元的线上门票可以解锁9大视角,还附带咪咕的音乐、阅读、游戏以及视频等各项会员权益。借由促进用户的消费升级,提升产品竞争力与用户黏性。
中国移动和咪咕汇的尝试不仅发挥运营商独有的技术优势,还搭建了内容运营、平台独享、技术支持、网络保障、用户转化、产品营销的商业链条。但在5G网络生态圈尚未建设完成的现在,能享受完整服务的用户还是少数。
目前看来,中国移动似乎在长久以来提速降费的梦魇中,率先看见了转型的曙光。面对竞争对手的暂时领先,中国联通和电信将会如何因应?那又是另一个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