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书三种,说说徐雁

2021-05-30 10:48于志斌
藏书报 2021年10期
关键词:旧书店藏书家藏书

于志斌

我二十多岁时便结识了徐雁,相知相交迄今已逾三十年。三十多年来,徐雁每出新书都会签赠于我,我也都读过,读书识人,一点不假,今选取三本依次写来,既记书,也记人,所谓书人书事,大抵如此。

为读者提供“增值服务”

徐雁送我的第一本签名本是辽宁人民出版社《清代藏书楼发展史续补藏书纪事诗传》。该书初版于1988年问世,至今已有30余年的岁月“包浆”了。

徐雁夫妇是这本书的整理者。他们把分见于四种《续藏书纪事诗传》中的几百位藏书家,按照姓氏笔画,由“二画”至“十三画以上”重新排列,旧籍焕然一新,也成为一种检索方便的工具书。更有甚者,他们还辑录了原籍没有收录的藏书家之事迹,分置于该藏书家的内容里,用“【增补】”加以区别。

徐雁在北京大学图书馆系读书4年,大概是由于现代图书馆学科对他的熏陶,他始终把书评和导读作为一个入世“法门”。该书导读部分内容极为丰富,如对谭卓垣著《清代藏书楼发展史》,不仅保留了该书原作出版后报刊所登的两篇书评,徐雁还写了一篇导读性很强的译序。用今天的时髦词语讲,就是“增值服务”。徐雁在引导阅读者方面,这样的“增值服务”做得很多,可以说这一方式已是他精神生命的一部分。

在这本书中夹着徐雁写给我的信,两页纸,内容如下:

于先生:

您好。

谢谢您复信并寄来赠书。我近来较忙,初翻一过,颇有评论价值。我母校的北大汤一介教授也有一部同类书,也有参考价值。待书评刊出后,我将寄赠您。但如在写作前,能得到您对万绳楠先生的情况介绍,尤所欢迎。

承询中国文学古籍的藏书家。我在此领域确有积累。您在王光照先生处见到的《中国历史藏书论著读本》(可惜手边已无书可赠)原拟收入我编著的“中国现代当代藏书家传略”10万字,后未成书,仍为稿本。但我的另一部《续补藏书纪事诗传》中涉及不少。该书学术界颇有好评,今赠送一部,也许对于您的组稿工作可提供些线索。另外,王光照先生在何单位述(供)职,是否也系搞藏书史研究的同行,我倒颇乐意结识,不知您愿意代为介绍否?拜托了。

在现代藏书家情况方面,您有何需查询的,可具体来信谈。我和我搞藏书史研究的朋友,一定会多少提供些线索,来供你参考的。

盼复信。

祝好!

徐雁握手1.20

他提到的我的赠书是万绳楠著《魏晋南北朝文化史》。这书由我担任责编,徐雁撰写书评。当时我策划出版“私藏古典小说珍本选刊”,从安徽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王光照先生处了解到徐雁对中国现当代藏书家有研究,便随书寄信向徐雁打听当代藏书家的情况,以便访书。徐雁一一回复,并赠送了这本签名本。签名本的时间帮助确定了徐雁写这封信时间为1991年1月20日。

徐雁用的信纸有趣。一张是南大历史系的三百格稿纸,一张是南京大学出版社信笺纸。他那时应该还在出版社工作,或许写信时正好剩有一张方格纸,原以为这一张就够用了,谁知竟不够用,他便又取了本社信笺写了几行,淋漓尽致地表达了愿意继续帮助我的想法。

为古旧书店招揽客人

2005年4月22日,徐雁等自香港来,在深圳期间赠我一册刚出版的《故纸犹香》(书海出版社2004年11月第1版)。该书关照了一些达到书鱼子食书般境界的痴迷书籍的人。在临别电话里,徐雁对我说:“你的古董鉴赏文章还要写啊。你看我的这些书,就是这样写出来的。”

2003年7月,徐雁到合肥访书两日。他在“合肥淘旧书两日记”一节中,有关《文史杂笔》一书的介绍,很有意思,又与我曾经工作过的黄山书社有关,故摘录如下:

譬如说这部《文史杂笔》(黄山书社1997年12月版),“定价”是16元,大32开本贴塑平装,18万字,共299页。从书目信息看,可能是当年“买书号”时假手于书商出版的书:出版社是黄山书社,印刷却在湖南湘潭市一家印刷厂,这就不说了;令人可疑的还在于,版权页上印着国际标准书号(ISBN)的条形码,封底却在ISBN之前冠以“统一书号”四个字。殊不知,中国早在1987年1月1日起,就在全国范围内取消了“全国统一书号”。一知半解的书商画蛇添足,足为书林笑柄。

他认为宋毓培的《文史杂笔》“着实是一本好书”,是一部“学术随笔集”。这勾起我的回忆,并查找起带到深圳的黄山书社版图书。我印象里没有这本书。如徐雁称许的这样一本好书,想必我会携带到深圳的,可是我没有找到这本书,至今不知何故。

跟随徐雁的走笔,我还“到”了合肥的张记旧书店、花冲周日旧书集市、学海古旧书店等,见他又觅购到一些称心的书,我心亦喜。徐雁记述细致,我竟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随行于他身侧,看他披阅图书,听他与店家叙话。

徐雁是拥有好几万册图书的藏家,他不仅与书相偕相守,还读出书中的精华内涵,且写下的文字让人有醍醐灌頂之感,使我辈添了几许书卷气。“风晨雨夕没有指望过,那么风和日丽的日子总该来转转、来看看了吧?”徐雁在为古旧书店招徕客人,这也是他心中期盼的风景。

徐雁借此书欲给世人永久的启迪:要敬惜字纸,因为故纸犹香。由此书可知徐雁的文墨生涯当时正处在一个“喝茶得味、味道绵醇悠长”的境界,所以他说旧书时吐气如兰,茶味惠及我等。

兼具撰著能力与出版策划能力

有人具有极强的撰著能力,有人具有高超的出版策划能力,徐雁则是把这两“力”集于一身的人。我曾亲耳听到丁学良先生说自己知道徐雁是南大的老师,“他的文笔很好”;韦力《琼琚集》中写徐雁与傅璇琮先生等编一套丛书,“命我将关于藏书楼的连载之文续集后,加入这套文丛,这样才有了我的第一部有影响力的书——《书楼寻踪》”,且“书楼寻踪”这个书名也是徐雁取的。

我跟徐雁交情深厚,交往中便想策划出版双方理想的图书。2010年,我策划了一本《国民权利手册》,出版后想拓展出一个系列,取得海天出版社时任社长尹昌龙先生的大力支持后,便向徐雁发出编写一本《国民阅读手册》的意向,他很快回信,表示十分有意。第二年7月,徐雁一行五人应邀来到深圳仙湖,与我们开了三天会议,完成了《全民阅读推广手册》的审稿和定稿工作。当时,我就谋篇布局、篇目分级、语言风格以及出版物规范要求等提出的意见,均得到采纳。会议还有一个重要成果,即再编写一本《全民阅读参考读本》。手册和读本都被列作重点出版物,尹社长要求力争在当年读书月期间问世。我们不负所托,在第十二届深圳读书月启动时举办了“《全民阅读参考读本》暨《全民阅读推广手册》新书首发式”。

在近十年后的今天回顾,更觉主编徐雁的作用甚大。-是书名由“国民阅读”变成“全民阅读”,表示徐雁有先见之明;二是谋篇布局和协调组织,徐雁有高明的智慧和强大的凝聚力:全书七十多万字,九大板块,二十多人参加编写,竟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完成了编辑出版工作;三是装帧设计和宣传推广,徐雁有思路和人脉,在他的“穿针引线”下,朱赢椿先生为两书装帧设计,林公武先生为手册题签,他自己还设计了书签。这两书的书装效果至今犹有看头。至于新旧媒体刊文方面,则更是不胜枚举。

徐雁的名言“我不信唤不回书香社会”感动、激励了很多人。书香社会需得有书香种子,需得有播撒种子的人。徐雁不仅是一颗书香种子,他也是播撒种子的人。多年来,徐雁变身千万、不知疲倦地投身于书香社会的建设,他的信仰就是“书香”。我很庆幸,海天出版社在徐雁的引领和帮助下,持续出版了服务于全民阅读的系列图书。

猜你喜欢
旧书店藏书家藏书
探访旧书店
中国旧书店访书举隅——见于《书林掇英——魏隐儒古籍版本知见录》
珍惜每一本藏书
千载藏书风 化绩于当下——《嘉兴藏书史》评鉴
清藏书家袁廷梼枉生平发覆[1]——一个苏州家族的兴衰
《先秦至隋唐五代藏书家考略》补考
别宥斋藏书题记拾遗
越鳗堂藏书述略
苏州藏书家许博明
王子野巧喻旧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