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灯彩的艺术特色及数字化展示研究

2021-05-30 07:09李素心
艺术科技 2021年23期
关键词:艺术特色非遗变迁

摘要:秦淮河孕育了绮丽绚烂的金陵文化,秦淮灯彩延续了千载金陵人的祈愿与希冀。“秦淮灯火甲天下”,灯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吉祥的象征,秦淮灯彩以其大俗大雅的艺术特点与浓厚的地方性民俗特色美誉在外。文章简要介绍秦淮灯彩的发展历程,结合秦淮灯彩的艺术特色,从文化传承与保护的角度出发,分析其创新发展和数字化展示新思路。

关键词:秦淮灯彩;艺术特色;非遗;变迁;数字化展示

中图分类号:J52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23-00-03

灯彩从宫廷走向民间,由最初在祭祀、纪念场合中使用发展到百姓在民间的佳节活动中张灯结彩,庆贺国泰民安。“一园灯火从天降,万片珊瑚驾海来”,秦淮灯会是流传千年的南京地方性民俗文化活动,有着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南京作为六朝古都,早在南朝时期就开始举办传统灯会。唐朝时期,社会繁荣、经济富庶,秦淮灯彩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百姓安居乐业,在上元节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的愿望更加强烈。明朝时期,南京成为都城,为彰显盛世,明太祖大力推崇、宣扬秦淮灯,甚至将上元佳节的张灯时间延长至十夜,“万盏花灯映秦淮,火树银花不夜天”,十夜灯火辉煌映射着都城极尽繁荣之象,秦淮灯彩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发展到顶峰。也是在这一时期,中国传统灯彩艺术的价值意义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由信仰的牵挂转向以审美娱乐为主旨的游艺领域。手工艺人们创作热情的高涨、民俗元素与艺术元素的高度融合,赋予了它更丰富的艺术文化内涵。

1 秦淮灯彩的艺术特色

1.1 秦淮灯彩呈现的民间民俗元素

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这一天有许多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欢欢喜喜闹元宵是中国民间的传统,元宵节当天夜晚,家家户户都会点上大大小小的灯笼,灯火通明,以示庆贺,并寄托着对来年的美好祝愿。而元宵灯会(见图1)则是这一节日中最受欢迎的民俗活动,中国最早记载的灯会就是南朝时期南京城内举办的元宵灯会。秦淮灯彩文化伴随着多元化的发展态势绵延至今,更是成为南京城市印象的代表之一。南京有“家家走桥,人人看灯”的习俗,舞龙灯,闹元宵,猜灯谜,提花灯走街串巷,挂红夺彩,人如潮涌,这是新春灯节的高潮,也是每个南京人孩提时最快乐的回忆。秦淮灯彩与传统民俗元素结合,以全民同乐的欢快基调融入民间生活,表达入世乐观的主题。

秦淮灯彩种类繁多,其中最为普遍的便是荷花灯与兔子灯。荷花灯(见图2)俗称放水灯,明太祖时期,有政令要求于秦淮河放置万盏水灯,桨声灯影交错相映,亦是一大盛况。荷花灯承载着人们对家庭幸福、和和美美的期寄。兔子灯寓意着吉祥和好运,兔子所到之处便是吉祥所到之处。除此之外还有民俗灯,如麒麟送子、瓜开见子、百鸟朝凤;有景点灯,如聚星亭灯、大成殿灯、魁光阁灯;有人物故事灯,如西游记中的人物、八仙过海等。

1.2 秦淮灯彩的色彩表达

早期的秦淮灯彩是在皇室宫廷中使用,色彩主要选取金色与红色两种,突出宫廷的华贵辉煌,暖色调的配色也烘托着祥和喜庆的氛围。如今我们看到的秦淮灯彩的配色大多从传统民间美术或者自然物像中提取,仿生自然的秦淮灯彩,色泽艳丽。传统民间美术选取的配色突出了手工艺人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更加绚烂夺目,引人入胜。

秦淮灯彩通常选用白色纸质材料作底,材质与光影巧妙结合,赋予了花灯通透分明的视觉效果。采用独创的浸染法上色,分为渐变晕染和全部晕染两种,渐变晕染多用于植物灯的制作。例如,秦淮灯彩的传承人顾业亮所制作的荷花灯,每一片花瓣都在其三分之一处着色,向茎部晕染,由此方法上色的灯彩相比全部晕染的,多了一份淡雅别致。

传统民间美术色彩也是深得手工艺人喜爱的元素,中国传统造物文化中不乏它的出现。古人给予红、蓝、黄、白、黑五种颜色丰富的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这五种颜色发展出中国传统的五色观,是中国古代色彩学科方面的重要成果之一,亦是中国民间美术色彩的起源。五色观的色彩体系不仅反映了古人的精神文化内涵、思维结构,也是古代社会经济领域、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的映射[1],它在中国民间各领域中都有着丰富的体现和实践。传统民间美术通常包含着吉祥的祝福与对祥瑞的期盼,手工艺人将不同的灯彩造型与传统民间美术色彩结合起来,使传统的灯彩造型更具有文化价值。

1.3 以形写神——独特的造型艺术

秦淮灯彩的造型大多源自自然界,艺术家们从自然界中寻找其具体的物象,然后借助个体丰富的想象力,运用象征比喻、联想对比、抽象写意、夸张变形等创作表现手法,艺术化地处理灯彩造型,赋予每个艺术形象鲜活的生命力,惟妙惟肖,生动传神[2]。秦淮灯彩不断流入民间,成为民众节日特定的民俗活动。民间艺人、百姓参与灯彩的创作后,灯彩摆脱了宫廷制造风格的束缚,其造型也更加多元化,极具趣味性。

民间传说、十二生肖、飞鸟鱼虫、植物花卉、文学作品等都是秦淮灯彩的创作题材,手工艺人们根据自己对各种题材的理解,抓住主要神态,对造型进行抽象表达与凝练,让人感觉焕然一新、气韵生动。值得一提的是夫子庙秦淮河照壁上的“双龙戏珠”(见图3)花灯,夫子庙大照壁被誉为“中国照壁之最”,有“天下第一壁”之称。“双龙戏珠”气势磅礴、活灵活现,两条金色巨龙张牙舞爪,呈腾飞状,似在腾云驾雾,龙珠悬挂于双龙中间,红色砖墙做底,金色与红色的搭配相得益彰。每当夜幕降临,两条腾飛的巨龙倒映在秦淮河的湖面上,犹如双龙破水而出,气势升腾,乘着小船穿梭在桨声灯影之中,恍然若梦。

2 秦淮灯彩的传承与发展现状

据资料,明清时期为秦淮灯彩发展的鼎盛期,此时期的秦淮灯彩种类多达300余种,然而随着社会背景与生产力的变革,现在的传统灯彩种类相比之前少了许多。从生产性保护研究的角度来看,一部分原因是从事灯彩制作的手工艺人逐渐减少。明太祖定都南京时,曾经命人召集各地优秀的灯彩艺人来到南京,很多手工艺人也在南京定居,但是如今从事扎灯工作的却不足50人。灯彩销售的季节性强,制作投入多、产出少,加上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给手工艺人提供了更多选择,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更丰厚的回报,致使传统手工艺人流失[3]。很多老手工艺人的后代有自己的工作与家庭,不愿意继续学习、传承上一辈的手艺。在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下,现在的年轻人缺少了老一辈艺人精益求精、细细打磨的匠人精神。

发展离不开创新,秦淮灯彩的發展不能仅仅依靠国家与政府的支持,关键点还是落在手工艺人们的作品与技艺身上。秦淮灯彩的传承是技艺的传承,不是模仿前人的作品,手工艺人们需要做的是破框而出,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提升面向市场的创新力与竞争力。如何把握时代发展潮流,顺应社会的变化,创造出具有时代意义和文化艺术价值的作品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永续发展,是每个非遗传承人都该思考的问题。

秦淮灯彩还面临着保存难度大、展览不方便的问题,目前已知的秦淮灯彩展览馆更是寥寥无几。每年的元宵节秦淮灯会都人流如潮,民众争相排队预约逛灯会,更有外地游客不远千里前来游览这灯火如昼的秦淮河,可见秦淮灯彩的艺术感染力与文化输出影响力十分可观。

相比秦淮灯会的人头攒动、盛况空前,一些灯彩展览馆(见图4)却门可罗雀。一是由于展览馆布置缺乏新意,较为平庸,没有审美艺术价值,参观者的体验并不好。二是因为秦淮灯彩蜚声天下与其地理位置、文化历史因素密不可分,从古至今,文人墨客、历代帝王、民间百姓诉说的都是秦淮河畔的佳节灯会,旧巷回廊、小桥流水、灯影画舫已经随着秦淮河水深深地积淀在每个金陵人的心中,这是对一座城市的记忆。

秦淮灯彩的发展与传播离不开南京城的历史文化背景,作为极具特色的地方性民俗活动,势必要与打造南京市文化旅游城市印象相辅相成。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加大文化输出,增强文化自信,让秦淮灯彩走向全世界。

3 秦淮灯彩数字化展示创新研究

数字展示是通过建立三维图像模型将信息可视化,再借助触摸屏、红外线感应器、投影等多种方式展现出不同的效果,增强用户的体验感与交互性。现在的数字展示技术多应用于城市规划、古建筑复原、产品展示、虚拟游览等领域,它所展示的内容已经打破了空间、时间、形态的局限。通过数字化技术,让秦淮灯彩突破空间的限制,使更多的人可以了解、欣赏秦淮灯彩的大俗大雅之美,这是秦淮灯彩数字化展示的新思路。

可以了解到,有许多学者也在为此努力,其中有展示秦淮灯彩制作工艺的互动展示装置,有结合秦淮灯彩造型和色彩元素衍生的周边产品——虚拟现实技术支持的数字绘本等,这些都是专家学者们对弘扬、保护、传承秦淮灯彩所作出的探索与实践,也鼓励更多的学者投入其中。

秦淮灯彩的数字化展示创新研究主要是通过三维图像模型技术复刻元宵节秦淮灯会的场景。根据真实的秦淮灯会场景,利用三维软件建立3D模型,并采用渲染器对场景进行仿真渲染。参考故宫数字博物馆、《金陵图》跟随式交互体验展的创新数字化展示模式,秦淮灯彩的地域、历史、人文因素设计符合其特色的展示方式。利用三维模型对场景进行模拟,相比人们从网上获取图片、影像资料而言,具有较强的观赏性与趣味性,充分展现秦淮灯彩摄人心魄的魅力。使用Unity3D软件对秦淮灯彩的三维场景进行增强现实模拟,可以让观众身临其境融入场景之中,通过一些操作,控制自己的方向和动作,模拟观看、游览秦淮灯会,增强观众的交互体验感。点击场景中的部分区域,还会对灯彩进行细致的展示与科普,寓教于乐,加深对灯彩的理解与体会。

对秦淮灯会进行虚拟游览制作、场景复原的目的在于将艺术与科技赋能秦淮灯彩的数字化传承与展示中。拓宽秦淮灯彩的推广与传播途径,让更多的人体验到灯彩之美、中国传统文化之美,坚定文化自信,吸引对秦淮灯彩感兴趣的学者,学习传承其制作技艺,让秦淮灯彩得以可持续发展。伴随信息化时代的发展,现代化技术与先进的数字化传播手段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创新发展研究途径,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已经逐渐成为每个从事艺术设计工作学者的责任与义务。

4 结语

中华五千年的历史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中华传统文化是历史长河中最为璀璨耀眼的明珠。秦淮灯彩见证了南京城千百年的历史变迁、社会更迭,演绎了秦淮河畔千百年的热闹繁华、灯火辉煌,诉说了金陵人千百年的诚挚期盼、殷切祝福,传承了一代又一代手工艺人的匠人精神,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与艺术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最贴近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正在逐渐淡出大众的视野,被社会遗忘。秦淮灯彩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没能摆脱这样的发展困境,用数字化技术赋能秦淮灯彩,使秦淮灯彩重新活跃在大众视野,向世界各地的人们展现中华传统民俗活动的魅力。

参考文献:

[1] 杨铭宇.基于秦淮灯彩的民间美术色彩研究[J].明日风尚,2020(13):159-160.

[2] 彭毅.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秦淮灯会[J].档案与建设,2006(8):28-29,32.

[3] 李娟,刘俊哲,邵安宁,等.南京传统秦淮灯彩的文化传承及信息化保护构思[J].戏剧之家,2019(2):233-234.

作者简介:李素心(1997—),女,江苏南京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数字媒体艺术。

猜你喜欢
艺术特色非遗变迁
40年变迁(三)
40年变迁(一)
40年变迁(二)
清潩河的变迁
《琅琊榜》浅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