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雷
2021年是中国会展业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创新求变、 向前发展的一年。 国内疫情起伏反复, 国外疫情仍然肆虐, 中国会展业同仁一道因地制宜、 因情施策, 创新办展办会模式, 举办了一系列展会, 推动了会展业加快复苏。
今年, 全国人大通过了 《“十四五” 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其中把加快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作为主线,为会展业在 “十四五” 乃至更长一个时期的发展赋予了新使命。 我认为近年来会展业在 “后疫情”和 “双循环” 背景下既有挑战, 也有发展机遇。
一、 新形势下中国会展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一) 面对的挑战
1. 疫情影响下展会延期或者取消将成为经常性的“痛点”。在疫情起伏反复的背景下,办展机构既要按计划推进筹办工作,又不得不面临展会延期或者取消的可能,筹办展会的难度加大。
2. 以国际展商或采购商为主要客户的展会受影响最大。因国际展客商不能入境,此类展会有的被迫停办,或者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举办,但举办效果难以达到疫情前水平。
3. 中小企业主办的展会面临困难,新品牌展会培育成本加大。疫情使中小企业办展费用增加,承担风险更大。疫情也使展会的线下营销和推广受限,增加了新品牌展会的培育成本。
(二) 面临的机遇
1. 服务国内大循环,成为会展业界的新任务。扩大内需是国内大循环的战略基点。会展业在推动产业升级和实体经济发展、促进消费、扩大内需等方面将发挥更大作用。
今年5月在海南举办的首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搭建了国际消费品展示交易的新平台,是会展业促进消费的新案例。
2. 服务高水平开放仍有作为和空间。一是疫情管控有力使中国成为全球最稳定的供应方,中国会展业仍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承担重要的桥梁作用。中国统筹疫情防疫和经济社会发展,成为全世界最早恢复生产生活的国家,成功举办了进博会、广交会、服贸会、东博会、中阿博览会、东北亚博览会、中东欧博览会、中非经贸博览会等一批重要展会,彰显了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体现了会展业服务国际循环的务实之举。二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实施推进和RCEP的实施,为会展业服务高水平开放注入强劲动力。共建“一带一路”已由谋篇布局的“大写意”转入精耕细作的“工笔画”阶段。特别是RCEP将 于2022年1月1日生 效 实施,区域经济一体化取得重大突破,为会展业服务高水平开放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
3.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会展业创新发展赋能。在“后疫情”和“双循环”背景下,信息技术在会展业的推广和应用进一步提速。体现在 :一是线上国际会议出席人数增多。与线上展览不同,线上国际会议操作上更加简便,通过视频方式出席国际会议成为会展业的新气象。二是网上展会步伐加快。这两年越来越多的展会通过网上举办,今年秋季广交会也首次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举办,网上展会在业界的认可度提升,覆盖面迅速扩大。三是会展与新商业模式融合成为新亮点。一些展会引入了直播带货等新的商业模式,把实体展“眼见为实”的优势与“直播带货”的“粉丝经济”结合起来,极大提高了展会的经贸效果。
二、 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探索与实践
去年疫情暴发以来,中国—东盟博览会统筹疫情防控和筹办工作,采取了一系列创新举措,连续两届取得成功。
一是克服疫情影响,采取“货来人不来” “以内代外”“远程展位”等新做法。“货来人不来”,就是不邀请境外客商参会,由其在华代理机构代为参加,组织其已在境内的展品参展。“以内代外”,就是加大对国内展客商的招引力度,境外展客商以线上参会为主。“远程展位”,就是外国展商在本国布置展位,国内采购商在东博会展馆通过视频进入远程展位洽谈。今年东博会在越南设置了80平米远程展位,约20个越南企业参加远程展示和洽谈,展客商对此举均表示欢迎。
二是着力服务国内大循环。今年东博会创新零售连锁店进入展会新模式,首次与中国石化集团合作举办“易享节”活动,中石化旗下覆盖全国的加油站便利店参展,用4000平方米的展厅综合展示中石化的便利店、汽车服务等新商机,服务了扩大内需战略。
三 是 主 动 服 务RCEP。 首 次 设 置RCEP展区,举办RCEP工商高峰论坛和RCEP企业培训班,开展“日本企业广西行”活动,发展大韩贸易振兴公社成为东博会首个RCEP特别合作机构,发布首本RCEP的蓝皮书《RCEP商机指南》,使东博会平台功能从服务中国—东盟10+1向服务RCEP拓展。
四是打造云上东博会。我们和阿里巴巴集团合作建设云上东博会,搭建了“云外交”高层对话平台、“云上”经贸合作平台、“云上”会议平台。云上东博会去年11月上线,已实现了常态化运行。今年第18届东博会期间,我们与国内头部主播薇娅合作“优选好物节”直播活动,东盟国家和国内各地方的特产在直播中仅用18分钟就引导成交额近2000万元,观看人数超百万。
三、在“后疫情”和“双循环”背景下会展机构如何转型升级发展
(一) 调整展会新定位。 要深入调研分析,优化旧题材,发掘新题材。涉外展会的部分主力展览内容可尝试向内贸发展转变和倾斜。消费展既要助力提升传统消费、扩大消费规模,也要注重提高消费品质、培育新型消费。要以实体展的提质升级更好地激发国内市场的潜力,以“云上展”的常态化运行更好地对接国际市场,以线上线下的有机融合更好地把“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充分利用起来,促进“双循环”相互促进。
(二) 优化展会价值链。 展会主办方要主动把握经济发展热点,掌握参展行业的产业链及其上下游发展需求,主动设计好客商的经贸行为轨迹,将展示、会议、活动、服务等环节有机结合,将贸易、投资与金融、物流、通关、信息服务等产业关联起来,使展会价值链更好地为客商重构产业链提供全方位服务。对于消费类展会來说,展会主办方要把展会价值链从生产和消费两端延长到产品研发、设计、流通、产品检验认证、售后服务等更多的环节,提高客商的“获得感”。
(三) 提升展会服务能力。 当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办展办会模式已经成为会展业的新常态。展会主办方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服务创新,要调整管理模式和队伍结构,确保线上线下在组展、洽谈、推介等环节有机衔接和相互促进 ;场馆方要通过“智慧场馆”建设,为客商提供更优的体验。服务商要利用互联网、移动客户端等,把餐饮、酒店住宿、交通等相关服务整合起来,让客商得到更加便利的服务。
四、 诚挚欢迎业界到广西南宁办展办会
广西南宁作为面向东盟、服务全国的会展城市,诚挚欢迎全国会展业界前来办展办会。
(一) 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南宁国际会展中心经过改扩建,激发了南宁城市新中心、商务新核心的形成,周边已经成为南宁的CBD ,“南宁会展商圈”已成为广西最大最繁华的商业群。
(二) 为办展机构提供资金补贴。南宁市促进会展业发展扶持政策中,展会补贴最高达100万元,城区政府每年计划列支1000万元专项资金补贴,此外,广西地方企业也对引进展会项目给予资金扶持。
(三) 面向东盟的商务资源丰富。每年一届的东博会带动了中国—东盟经贸中心等一大批平台和机制落地。在南宁办展办会,可以多方面获得对东盟合作的商务资源。
欢迎更多全国巡回品牌展会、专业展会落户南宁。南宁也希望与大家共同开拓东盟会展市场,培育国际会展品牌,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