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希海
冯惟敏,字汝行,自号海浮山人,山东临朐人,明代著名的散曲、杂剧家。冯沅君在《中国诗史》一书里称,“在明代散曲家中,冯惟敏应为第一人;即合元明两代的作家言,他也是第一流”。关于冯惟敏传世著作有诗文集《冯海浮集》《石门集》,散曲集《海浮山堂词稿》四卷。冯惟敏在其词稿自序《山堂词稿引》一文中写到,“余今刻山堂缉稿于润州”。《干顷堂书目》著录,“冯惟敏山堂缉稿又山堂词稿又击节余音(别本“山”上有海浮二字)”。《山堂缉稿》查《中国古籍善本总目》及其它书目,均不见著录,一般认为已经佚失。
十年前,在一次北京海王村书刊资料小拍卖会上,遇到了这部《海浮山堂缉稿》。是书有残,存五册,1万元起拍,9.5万元落槌,这个价格也快接近我的心里防线了,若是过10万元,也就放手,其实加佣金,已超10万元,好在拍卖场上我从不把佣金计算在内,也许就是这一点上赢了对手。
虽是部残书,幸运的是,此书首册序言、目录、卷首完整,据此可以著录如下:《海浮山堂缉稿》十一卷,赋稿一卷,诗稿五卷,文稿五卷,(明)冯惟敏著,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刻本。
查《海浮山堂缉稿》一函五册,存赋稿一卷,诗稿卷一、三,文稿卷一、三、五,九行十七字,白口,上细鱼尾,左右双边,开本25.3厘米×15.6厘米,版框16.6厘米×13.2厘米,初印本,白棉纸,湖蓝色笺纸书衣,包背原装。书五册,其中三册原书签完好,分别是甲册、丙册、已册,另二册无书签。每册版心页码上方计以天干,分别为甲、丙、已、辛、癸,以此推断,原书按天干顺序排列,应是十册。这是冯惟敏最早刊刻的集子。
第一册(甲册),序4叶,目录31叶,赋稿卷之首11叶,诗稿卷之- 23叶,书签题“山堂缉稿”,前有嘉靖丙寅许毂“山堂缉稿序”;次目录,首行题“海浮山堂缉稿目录”,二行低十格“临朐冯惟敏著”,三行低一格“赋稿卷之首”,版心上方题“海浮山堂缉稿”;次赋稿卷之首,卷首题“海浮山堂赋稿卷之首”,二行低十格“临朐冯惟敏著”,三行低二格“宦适轩赋”,版心上方“海浮山堂稿”,版心下方页码记“赋一”;次诗稿卷之一,卷首题“海浮山堂诗稿卷之一”,二行低一格“五言古诗”,三行低二格“望远曲”,版心上方题“海浮山堂诗稿”,版心下方页码记“甲一”。
第二册(丙册),诗稿卷之三,31叶。
第三册(已册),文稿卷之一,26叶。
第四册(辛册),文稿卷之三,47叶。
第五册(癸册),文稿卷之五,26叶。
此书初刻初印,纸墨精良,板框线条硬朗清晰,所用白棉纸,为嘉靖朝纸张厚实的上等白棉纸。有意思的是,七八成的书叶,都是二截拼接而成,必是当年纸张珍贵才用此法,这种大量用拼接纸张来印书,极少见。500多年过去了,如今拼接处用浆均已脱落,翻看不方便。本来准备重新装池一番,又怕动了原装帧,后人再也无缘见此原貌,岂非遗憾,所以只好不动了。好在古人思虑周全,拼接均是天地上下,没有一叶是左右拼接的,故翻阅不致散开掉落。
《中国古籍善本总目》著录一部冯惟敏的诗文著作——《海浮山堂诗稿五卷文稿五卷》,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刻本,藏书单位(0141)北京大学图书馆,对照寒斋藏本,其共有内容部分,两者板框断裂处都相同,确定是同一部书。《海浮山堂缉稿》,由《赋稿》《诗稿》《文稿》三部分组成,从有一点上也可以看出,北大藏本是一部残书,因为其全部内容没有撰人这一行。北大藏本所存《诗稿》《文稿》部分,相校寒斋藏本,缺失书叶也很多。具体书叶缺失情况如下
诗稿卷之一,缺失第19-23叶(缺失五言古诗13首,别家二首……始至郡二首);
诗稿卷之三,缺失第23-32叶(缺失五言律诗42首,见吾陈中丞席上时自闵藩巡抚滇中……午泊安州将赴雄县连邑之地汎滥浊波亢旱未几晚禾寻没老弹悲啼所不忍闻摇曳舟中惘然赋此八首);
文稿卷之三,缺失第33-47葉(缺失叙7篇,云南卿试录叙……送近阜贾大夫入觐叙);
文稿卷之五,缺失第25-28叶(缺失杂着2篇,柳溪翁传……重修三义祠碑记),此书版心下记有刻工,仅此卷第27叶,有“熊成”二字,可补明代刊工姓名全录。
统计这5卷,共缺失34叶。
李简《冯惟敏山堂缉稿说略》一文中,有过统计,因为增加北大藏本,使冯惟敏诗作的数量增加了205首,而寒斋藏本诗稿二册,又多北大藏本诗55首;冯惟敏现存文章的数量达到83篇,而寒斋藏本文稿三册,又多北大藏本文9篇。毋庸置疑,此书为冯惟敏研究,为明代的散曲研究,提供了更深厚的材料基础和论述空间。
有一点令人不解,北大藏本其书尾最后一叶,末行“海浮山堂文稿卷之五终”,而寒斋藏本,这一行是“柳溪翁传”四字,由于对照的是北大藏本的网络书影,没见到原书,未能解惑,只有待他日仔细分别了。忽想,如果寒斋藏本所缺的五卷,影抄北大藏本补齐,下点功夫,亦是一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