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丝绸艺术全集》整体发布

2021-05-30 10:48:04
藏书报 2021年42期
关键词:旅顺东华大学织锦

本报讯(记者 李普曼)作为丝绸之路重镇,敦煌出土的丝绸遗存最为丰富而集中。然而,因为历史原因,这些遗存散落世界各地未能得到系统整理研究。日前,在东华大学“丝绸之路与丝绸艺术”论坛上,《敦煌丝绸艺术全集》整体发布,为敦煌学在丝绸方面的研究填补了空白。

这部史料巨著由东华大学教授、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赵丰,带领敦煌丝绸研究团队与世界各地文博机构专家学者合作,历时15年,将分散在世界各地的敦煌丝绸遗存进行系统研究、整理集结而成。全集包括《英藏卷》《法藏卷》《俄藏卷》《旅顺卷》《敦煌卷》的中英文版共10册,数百万字,干余张图片。海量首次面世的实物遗存加文书比对研究,不仅印证了东西方文化融汇发展的历史面貌,也为在丝绸之路、纺织服饰美术史等领域开展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撑。

敦煌丝绸不仅是中国纺织品艺术发展的巅峰,而且对后世工艺科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因为文化和技术的隔阂,1907年以来流落海外的敦煌丝绸织物遗存一直“养在深闺人未识”。

2000年,东华大学与敦煌研究院合作成立敦煌服飾研究中心,开始全面系统地整理研究敦煌丝绸。2006年夏天,赵丰及助手王乐等首次赴英对斯坦因所获敦煌纺织品进行分析研究,揭开了尘封百年的海外敦煌藏经洞织物遗存的神秘面纱。2008年,《英藏卷》最早成书出版,得到了大英博物馆馆长尼尔·麦克奎格尔等专家的称赞。团队始终严格遵循研究规范,将相关史籍、论著与遗存实物进行纵横比对研究,审慎去取,对早期刊发的卷册也多有充实和修订。

通过与中亚系统织锦规格和技术特点的比对,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教授王乐指出,现存唐至五代的敦煌地区织物中有9种为中亚系统织锦,而这些织物上出现了一些中原流行的宝花图案。更有意思的是,其中文书记载的名为胡锦的织物很可能是中原地区模仿西方题材或是有着某些西方风格的织锦。无独有偶,《旅顺卷》的一大亮点——首次发布的旅顺博物馆收藏的蓝夹缬织物上狮子、格力芬等动物题材图案也反映了当时东西文化的交流。用两块雕刻成凹凸对称的花板夹持织物进行纺染印花的夹缬工艺盛行于唐宋,明代以后失传。此次将国内敦煌丝绸的最大藏家旅顺博物馆收藏的50多件“大谷收集品”敦煌丝绸首次刊布,并附有著录、研究和复原图,不仅为国际敦煌学和丝绸之路的研究提供了新资料,还为国潮热下汉服等服饰的服装设计、面料设计等提供了更为准确的范本。

据了解,东华大学出版社投入精干编校力量,在全书装帧排版上以大象无形的克制突出遗存呈现,营造东方语境的审美意趣。后续,还将采用数字媒体技术多角度展示敦煌丝绸艺术魅力,讲好敦煌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推动流散海外的敦煌遗存的数字化回归。

猜你喜欢
旅顺东华大学织锦
募集52万件物资驰援东华大学
瑶族织锦
东华大学研发出可体内吸收型蚕丝导线
东华大学开发出全纤维结构智能电子皮肤
织锦古韵(七绝)
宝藏(2018年1期)2018-04-18 07:39:35
旅顺道院暨世界红卐字会旅顺分会地址奠定记碑
大连至旅顺中部通道隧道消防系统设计
汉代织锦图案的排列方式研究
丝绸(2015年8期)2015-02-28 14:56:44
晋代“璇玑图”织锦的探索和研制
丝绸(2014年4期)2014-02-28 14:55:01
日俄旅顺要塞争夺战剖析
军事历史(1991年2期)1991-08-21 07: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