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伟,江凤兰,农振益,梁 阗,罗亚伟,苏云武,谭宏伟,覃振强
(1.广西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广西甘蔗生物技术与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广西甘蔗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广西 南宁 530007;2.崇左市桂中白蚁防治有限公司,广西 崇左 532201;3.崇左市江州区农业农村局,广西 崇左 532200;4.广西农业科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7)
【研究意义】甘蔗(Saccharum off icinarum)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糖料作物,也是重要的经济作物[1]。2018 年,我国甘蔗种植面积约为121.8万hm2,种植面积占我国糖料作物种植面积83.4%左右[2]。甘蔗白蚁是为害甘蔗作物的白蚁种类,是一类社会性昆虫,在分类系统上属于比较原始的等翅目(Isoptera)昆虫[3]。甘蔗自下种至收获的整个生长期,都可遭受白蚁为害,在萌芽期,白蚁侵入种茎或者蔗蔸,蛀食茎内组织,严重影响蔗芽的萌发,造成蔗地缺苗断垄;在苗期和分蘖期为害,一般由幼苗地下部嫩茎处侵入,影响幼苗的生长及分蘖,造成有效株数量降低;伸长期及成熟期为害则从蔗茎基部侵入,蛀食茎内组织,造成蔗茎内部被蛀空并伴有大量泥土;最终对甘蔗产量、糖分及蔗糖质量等带来非常大的影响[4-5];已成为我国华南、华中和西南蔗区以及台湾省的一类重要甘蔗地下害虫[6-8]。据报道,广西崇左市驮卢镇和新和镇甘蔗白蚁平均为害株率为26.32%,而在驮卢镇部分蔗区白蚁平均为害株率高达41.71%,在太平镇有的村屯甘蔗白蚁为害株率甚至高达71.23%[5,9];广西驮卢东亚糖业有限公司对崇左市江州区3 个乡镇的调查统计,甘蔗白蚁在新台糖22 号和新台糖16 号的平均为害株率分别为8.65%和6.17%,造成甘蔗茎产量损失分别为3.46%和2.75%,糖分损失分别为2.27%和2.05%[4];这尚未包括甘蔗白蚁在前期为害对甘蔗出苗、分蘖影响所造成的严重影响。近十多年来由于高毒高残留的白蚁防治药剂的禁用,而替代药剂在药效、使用方便性等达不到理想效果,而且防治成本高,农民难以接受以致对甘蔗白蚁疏于管理,致使甘蔗白蚁发生为害越来越严重[9]。
【前人研究进展】目前,全世界已知白蚁种类有3 000 种左右,我国已确定的白蚁种类达476种[10]。甘蔗白蚁在广东、广西、海南、福建、云南、贵州、四川、江西、浙江和台湾等省山区和丘陵旱地均有发生为害[11-12]。目前报道为害甘蔗的白蚁种类有黑翅土白蚁Odontotermes formosanus、海南土白蚁O.hainanensis、黄翅大白蚁Macrotermes barneyi、土垅大白蚁M.annandalei、小头钩白蚁Ancistrotermes dimorphus、菱巢锯白蚁Microcerotermes rhombinidus、杨子江近扭白蚁Pericapritermes jangtsekiangensis、近扭白蚁(曲颚白蚁/歪白蚁)P.nitobei、小象白蚁Nasutitermes parvonasutus、黄胸散白蚁Reticulitermes f laviceps、台湾乳白蚁(家白蚁)Coptotermes formosanus等11 种,分属于2 科8 属[5-6,11-13]。在海南为害甘蔗的白蚁有黄胸散白蚁、台湾乳白蚁、黄翅大白蚁、黑翅土白蚁、海南土白蚁、近扭白蚁6 种,其中黑翅土白蚁、海南土白蚁为害严重[11]。在云南蔗区发生最普遍、为害最严重的是黑翅土白蚁和黄翅大白蚁2 种[13]。在广西发现为害甘蔗的白蚁种类有黑翅土白蚁、黄翅大白蚁、土垅大白蚁、小头钩白蚁、菱巢锯白蚁、杨子江近扭白蚁、小象白蚁、黄胸散白蚁、台湾乳白蚁9 种,主要为害种类有黑翅土白蚁、小头钩白蚁、黄翅大白蚁和黄胸散白蚁。广西甘蔗主产区均受白蚁为害,其中以崇左市和北海市蔗区受白蚁为害最严重,崇左市甘蔗白蚁优势种为小头钩白蚁、黑翅土白蚁和土垅大白蚁;北海市甘蔗白蚁优势种为黑翅土白蚁和黄翅大白蚁;南宁市甘蔗白蚁优势种为黑翅土白蚁、黄胸散白蚁和黄翅大白蚁;柳州市甘蔗白蚁优势种为黑翅土白蚁和黄翅大白蚁;来宾市甘蔗白蚁优势种为黑翅土白蚁[5]。在防治上前期研究主要是通过一些高毒、高残留药剂对甘蔗白蚁进行防治,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11-12,14],随着这些高毒、高残留药剂的禁用,人们开始转向研究环保、低毒、高效的白蚁防治药剂,对拟除虫菊酯类、氯代烟碱类、苯基吡唑类等化学药剂对白蚁的防治作用开展了大量研究[15-26]。根据中国农药登记信息统计表明,目前我国批准登记用于白蚁防治的农药品种有联苯菊酯、吡虫啉、毒死蜱、氟虫腈、虫螨腈、氟啶脲、氟虫胺、氟铃脲、硫酰氟、氯菊酯、氯氰菊酯、氰戊菊酯、顺式氯氰菊酯、胺菊酯、硼酸锌、四水八硼酸二钠、伊维菌素等17 种有效成分,共计登记了76 个制剂产品,有悬浮剂、水乳剂、微乳剂、乳油、粉剂、可溶粉剂、可分散粒剂、水分散粒剂、饵剂、浓饵剂、饵片、膏剂、防蛀液剂、微胶囊悬浮剂,以及原药直接使用的产品。其中,联苯菊酯登记产品26 个、吡虫啉产品18 个、氟虫腈产品10 个、毒死蜱产品6 个、氯菊酯产品4 个、氰戊菊酯和氟铃脲产品各2 个,其余有效成分都各只有1 个登记产品[27]。
【本研究切入点】查询中国农药登记信息网发现,目前尚没有登记用于防治甘蔗白蚁的药剂,对甘蔗白蚁的防治尚缺乏施用简便、高效、低毒、对环境安全的防治药剂,本研究通过田间药剂试验及进行效益分析以期寻找出针对甘蔗白蚁的高效低毒且操作方便的防治药剂。【拟解决的关键问题】通过1 年的药剂剂量试验及2 年的防治效果测定,并对防治效果最好的药剂处理与空白对照进行调查测产,对比田间白蚁防治效果、有效茎数、产量等指标,计算经济效益,试验结果将为甘蔗白蚁田间防治提供参考。
供试药剂为桂中2 号(5%氯虫苯甲酰胺)、桂中3 号(4%氯虫苯甲酰胺)、桂中4 号(15%吡虫啉)3 种甘蔗白蚁防治药剂,这些药剂均为粉剂,由崇左市桂中白蚁防治有限公司研发。
试验选取4 块试验地,均为不同蔗农承包种植的自管地,其中新植蔗1 块,宿根蔗3 块。2018 年选取的板麦村试验地位于崇左市江州区江州镇板麦村,甘蔗种植品种为新台糖22 号,第一年宿根,土壤为赤红壤土;渠凹村试验地位于崇左市江州区濑湍镇渠凹村,甘蔗种植品种为粤糖00-236 号,新植蔗,土壤为赤红壤土。2019 年选取的雷州新村试验地位于崇左市江州区驮卢镇雷州新村,甘蔗品种为桂柳05-136,第一年宿根,土壤为赤红壤土;横龙村试验地位于崇左市江州区驮卢镇横龙村,甘蔗品种为桂糖42 号,第二年宿根,土壤为赤红壤土。
2018 年设置两个试验地,每块试验地设5%氯虫苯甲酰胺(桂中2 号)和4%氯虫苯甲酰胺(桂中3 号)两个不同剂量防治处理,以15%吡虫啉(桂中4 号)防治处理和空白处理作对照,共4个处理;2019 年设置两个试验地,选取上一年筛选的一个最优药剂处理进行田间试验,每个试验地设置药剂及空白对照2 个处理;试验中每块试验地的每个处理设置为1 个大区,每个大区面积至少0.2 hm2,种植行数至少6 行,试验区周边设有保护行。
各药剂及剂量处理区用药量均为7.5 kg/hm2,根据处理区面积计算所需要的基肥(普通复合肥)及用药量,并将基肥与处理药剂拌匀,新植蔗在种植时将拌匀后的药与肥混合物均匀撒施在摆好的蔗种上,然后盖土;宿根蔗在破垄施肥时将拌匀后的药与肥混合物均匀撒施在蔗蔸上,然后培上一层薄土;空白对照区按以上方法撒施不加白蚁防治药剂的基肥。各试验地块的施肥量、肥料选择和栽培管理措施按蔗农常规大田生产一致。
2018 年在甘蔗伸长期末期且白蚁活动活跃的11 月份期间调查试验地甘蔗白蚁为害株。调查时先排除大区两边各1 行,避免不同处理间的干扰,然后采用平行取样法在剩余行中随机选取5 段甘蔗行作为5 个重复,每段甘蔗行顺次调查100 株甘蔗,检查每株甘蔗基部是否存在白蚁为害,统计为害株率,计算各药剂处理的防治效果,确定防治效果最优的处理。在收获时再次对防治效果最优处理和空白对照的白蚁为害株、有效茎数、产量进行调查测定;甘蔗收获时在各大区中随机选取3 块甘蔗区域采用平行取样法进行砍收和调查,每个区域60 m2左右;每个区域顺次调查100株甘蔗,检查砍口及甘蔗基部是否有白蚁入侵口,统计白蚁为害株;调查测量区域内甘蔗有效茎数及甘蔗产量。
采用SPSS 19 对不同处理的为害株率、有效茎数量及甘蔗产量等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将不同处理的小区平均产量折算为公顷产量并根据成本及支出收入等进行效益分析。
从表1 可以看出,在两个试验点桂中2 号和桂中3 号处理间甘蔗白蚁为害株率差异均不显著;在板麦村试验点,桂中2 号、桂中3 号甘蔗白蚁为害株率与桂中4 号、空白对照甘蔗白蚁为害株率差异均达极显著,桂中4 号与空白对照差异也达极显著;在渠凹村试验点,3 种药剂处理间甘蔗白蚁为害株率差异不显著,与对照的差异均达极显著。从防治效果来看,桂中2 号、桂中3 号在两个试验区为害株率均能控制在4%以内,相对防治效果均达到90%以上。桂中4 号在板麦村试验区的防治效果仅51.06%。从结果可看出桂中2 号对甘蔗白蚁的防治效果较好。
表1 不同药剂处理对甘蔗白蚁的田间防治效果Table 1 Field control effects of different insecticides against sugarcane termite(2018)
从桂中2 号对甘蔗白蚁的两年防治试验结果(表2)来看,使用桂中2 号甘蔗白蚁防治药剂对甘蔗白蚁有很好的防治效果,甘蔗白蚁平均为害株率均控制在3%以内,相对防治效果达80%以上。分析结果表明:在白蚁为害株率上,渠凹村及横龙村处理区与对照区的白蚁为害株率差异极显著,板麦村处理区与对照区的白蚁为害株率差异显著,雷州新村处理区与对照区的白蚁为害株率差异不显著;在有效茎数上,板麦村处理区与对照区的有效茎数差异极显著,雷州新村处理区与对照区的有效茎数差异显著,渠凹村及横龙村处理区与对照区的有效茎数差异不显著;在甘蔗产量上,4 个试验点处理区小区产量比对照平均增产115.2~189.2 kg,与对照区的小区产量差异均达显著水平以上,其中雷州新村及横龙村处理区与对照区的小区产量差异达极显著。
表2 杀虫剂桂中2 号对甘蔗白蚁的田间防治效果Table 2 Field control effect of insecticide Guizhong 2 against sugarcane termite
根据2 年4 个试验点的甘蔗白蚁防治试验来看,增产最高的雷州新村试验点药剂处理小区平均甘蔗产量比对照小区增产189.2 kg,折算每公顷增产31.5 t,按2018 年甘蔗收购价520 元/t 计算,增加收入达16 380 元,除去每公顷用药成本1 200 元,每公顷增加纯利润15 180 元;对于甘蔗产量较低的渠凹村试验点药剂处理小区平均甘蔗产量比对照小区仍增产115.2 kg,折算每公顷比对照区增加纯利润8 784 元;其他两个试验点药剂处理小区平均甘蔗产量比对照小区分别增产140.3、145.1 kg,折算每公顷增加纯利润10 968、11 384 元(表3)。
表3 杀虫剂桂中2 号防治甘蔗白蚁经济效益分析Table 3 Analysis of economic benefit of insecticide Guizhong 2 against sugarcane termite
白蚁的防治方法有挖掘巢穴法、触杀法、毒饵诱杀法、驱避法等[10],然而为害甘蔗的白蚁或巢穴密集,或巢穴入土深达1~3 m,在种植甘蔗的田块上大规模挖掘白蚁巢并不现实,在防治上主要还是使用触杀法、毒饵诱杀法、驱避法等化学防治为主。20 世纪70 年代前主要研究使用艾氏剂、氯丹、异狄氏剂、DDT、六六六、毒杀芬和狄氏剂等高毒高残留的杀虫剂进行甘蔗白蚁防治,这些药剂曾经在甘蔗白蚁防治上取得了很好的防治效果[11-13],至20 世纪80、90 年代很少有关甘蔗白蚁防治研究的文献报道,似乎已经解决了白蚁对甘蔗的为害问题,但随着我国加入《POPs 公约》,这些药剂已被全面禁止使用[28]。随后以联苯菊酯为代表的拟除虫菊酯类药剂作为替代药剂逐渐被白蚁防治单位所认可,但作为驱避作用机制的拟除虫菊酯类药剂对环境中已存在的白蚁种群不能达到良好的灭杀效果。此外,吡虫啉、氟虫腈、氟铃脲等具有良好发展空间的药剂被企业登记用于白蚁防治的产品也越来越多,剂型上主要是以悬浮剂、乳油、水乳剂等为主[29]。但目前还没有药剂登记在甘蔗白蚁防治上使用。本试验的药剂氯虫苯甲酰胺对白蚁是一种无驱避性、慢性毒性的杀白蚁剂,能降低行动速度,迅速停止取食,利于白蚁种群间的传递,是一种很有潜力的白蚁替代药物,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30]。
白蚁是一类社会性昆虫,其行为与其群体生活方式互相配合。已经证实,在群体营养上工蚁担任着极重要的任务。食物首先由工蚁吞入体内,然后将已经消化或半消化的食物液体从口吐出或由肠管末端排出,喂给不能自行取食的幼蚁、兵蚁、蚁王和蚁后。同时,工蚁对于兵蚁以及工蚁互相之间也经常有进行舐刷的习性[10]。本试验所有试验点均位于崇左蔗区,其优势甘蔗白蚁种类为小头钩白蚁,其巢穴属于极端分散类型,防治上用传统的挖巢法对小头钩白蚁很难凑效[31]。本试验通过筛选研发出桂中2 号可通过与复合肥料混合均匀后在甘蔗根部周围撒施,能有效地在甘蔗周围形成毒土条带,在白蚁取食为害甘蔗时触碰药剂并将药剂粘附在白蚁体壁上,被体壁吸收并带回巢内传给其他个体,同时对白蚁具有延缓的致死作用,达到全巢灭杀的目的。通过试验结果表明:桂中2 号能有效防治甘蔗白蚁,减少甘蔗受白蚁的危害,即使在白蚁为害严重的板麦村和渠凹村两个试验点甘蔗白蚁平均为害株率也能控制在3 %以内。
甘蔗自下种至收获的整个生长期,都可遭受白蚁为害。本试验中对甘蔗白蚁的为害只调查了成熟收获时的情况,而在甘蔗萌芽期,白蚁侵入种茎或者蔗蔸,蛀食茎内组织,影响蔗芽的萌发,在甘蔗苗期和分蘖期为害,影响幼苗的生长及分蘖,对于这些为害情况在本研究均未能有效反映,甘蔗收获调查白蚁为害株率只反映出在伸长期及成熟期白蚁从蔗茎基部侵入,造成蔗茎被蛀空并伴有大量的泥土表现,但白蚁为害影响最终都反映在甘蔗产量上。另外,从两年的测产调查来看,2018 年板麦村和渠凹村两个试验点对照区白蚁平均为害株率均在20%以上,2019 年雷州新村和横龙村两个试验点对照区白蚁平均为害株率相对较低,甚至不到5%,这可能是2019 年的气候环境因素等原因使得该区域的甘蔗白蚁在甘蔗后期为害较轻,但对于甘蔗整个生长期来说并不能说明雷州新村和横龙村两个试验点的对照区白蚁为害比板麦村和渠凹村两个试验点对照区的白蚁为害轻,因为4 个试验点的甘蔗产量防治区与对照区之间的差异均明显。通过利用桂中2 号药剂在不同地块、不同种植品种、不同管理水平及不同植期的甘蔗上进行甘蔗白蚁防治处理后甘蔗均得到有效保护,较对照增产32.6%~47.5%,这也说明该蔗区甘蔗白蚁为害对甘蔗的产量影响大。
本试验通过3 种药剂与肥料混合均匀后在甘蔗根部周围撒施,在甘蔗周围形成毒土条带的方式,筛选出对甘蔗白蚁防治效果较好的药剂桂中2号(5%氯虫苯甲酰胺)。使用该药剂7.5 kg/ hm2与肥料混合在甘蔗根部周围撒施后,可在甘蔗周围形成有效的毒土带,且其对白蚁具有延缓的致死作用,药剂可被白蚁带回巢内传给其他个体,一段时间后即可导致全巢白蚁中毒死亡,达到全巢灭杀的目的。桂中2 号对甘蔗白蚁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能挽回较高的经济损失,且使用方便,建议在甘蔗白蚁为害区大面积推广使用。